尧帝葬何处(尧帝放勋出生)(1)

尧帝放勋出生地,因年代过于久远,历来史界均无定论,但在完县(今顺平县,下诸文皆同)伊祁山一带,关于放勋出生于此的传说却由来已久。

伊祁山又称“丹陵”,也叫“太子庵”(尧帝为其父帝喾的太子之意),在顺平县城正西六公里处,山上有一洞叫“尧母洞”,相传为尧母庆都生放勋的场所。多年以来,当地老百姓有在农历七月七日(尧母庆都生日)和农历正月十六日(尧帝出生的次日)上山给尧母和尧帝烧香祝贺生日的习惯。由于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和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演变成了集烧香纪念、物资交易和游玩为一体的民间庙会,伊祁山这两个庙会已经成为顺平、唐县、望都三县交界处最大的庙会之一。

清康熙十二年《完县志•人物志论》载:陶唐氏 县西伊祁山实生帝尧 其出处备载於前事跡 见史记纲鑑诸书无庸译志••••••

民国二十三年《完县新志》载:陶唐,县城西二十余里之伊祁山有尧母洞诞生帝尧於此,望都县有尧母陵在县城东门内,完县又有尧城,相传唐尧所筑,城南尧城村其故地也。

《竹书纪年》载:“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赤龙惑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大清一统志》载:“保定府完县西有伊祁本尧母所居”。

《史记》索引载:“尧,谥也,放勋名,姓伊祁氏”。

根据诸多典籍记载,结合民间纪念活动和民间传说,多重证据指向完县的伊祁山就是尧帝放勋诞生之地。

另外,依据夏朝约建于公元前2070年的历史史实,以及关于尧舜禹的传说,大概可以推算出尧帝放勋的出生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70年之间。

附录:伊祁山唐尧出世(民间传说)

诗曰:日出扶桑照丹陵,皑皑瑞雪映桃红。

万千祥瑞福星降,唐尧出世造大同。

庆都和赤龙(帝喾)在伊祁山分手以后,庆都怀上了身孕,这让庆都又喜又忧:喜的是春风一度,珠胎暗结,自己很快就要当妈妈了,这对一个女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民间的说法“有喜”不就是“怀孕”的意思吗?所以出嫁的女人怀了孕就是天降大喜于身,这可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忧的是自己常住娘家,久未与夫谋面,而今突然怀孕,令不知情者作何感想?一直以来,这种矛盾心理就折磨着庆都那颗要强的心。俗话说,女儿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可反过来说,哪个当母亲的不是女儿的贴心人呢?庆都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早被细心的伊祁候夫人猜到了。一天午饭之后,老夫人把女儿叫到自己屋里,关心地问道:“孩子啊,我看你是有喜了吧?这是大好事,可你却整天闷闷不乐的,这是为什么呀?”

“母亲啊,你还记得吧,七月七我生日那天,咱一家夜宿丹陵,有一条赤龙来到洞中与我相会,那条赤龙就是帝喾我的丈夫,自打那次以后,孩儿就怀孕了。这样的夫妻相会,只有我们二人知道,我要是不说,您二老也不会明白是怎么回事,更何况部落的父老乡亲们?咱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就是明摆着说给大家听,他们也不会相信。人们只知道我久居娘家,很长时间未与丈夫谋面,现在却身怀有孕,日后肚子大了,怎么出门见人?”

“孩子,母亲知道你心里要强,恐怕人们说三道四,但也不必为此大伤脑筋。部落的人都知道,你已嫁入帝王之家,便是金枝玉叶,这宫廷里的事可不是平民百姓全都懂得的,随便编个什么理由就能解除他们的怀疑了。”

“那么,编个什么理由呢?”

“比如说你曾经连夜进京,或者说帝喾曾经来过都可以啊。”

“帝喾贵为天子,如若真的来此,肯定阵仗不小,还能瞒过乡亲们?这个理由不妥。”

“那就说前几天你公婆身有小恙,曾招你进宫侍奉,在此期间你和丈夫怀上的孩子。”

“如果细细追究起来,这也说不过理去,自我回到家乡以后,每天都与昔日的乡邻姐妹们来往玩耍,我若曾经长时间离开过,她们岂能不知?”

“女儿千万不要想得过多,那样只会作茧自缚。反正咱站得正,行的端,常言道‘人正不怕影子斜’,咱为人不做亏心事,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有人长舌乱说,我一定绕不了她们。”

“母亲此言差矣,人家谁肯当着面对咱们说三道四呢?好歹咱也是帝王之家,人家巴结还来不及呢,所以绝对没人敢指着咱的脑门议论,可这背后就难说了,常言说得好,这‘吐沫星子淹死人’。女儿真的觉着难过乡亲们这一关哪。”

“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依我看来,只要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就没有不行的。咱们这里有句古语,叫做‘心里没病死不了人’,我的女儿坦坦荡荡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有了喜要保重身子,孩子大人的身体是最要紧的。”

“••••••”

庆都还想说,老夫人摆手制止她说:“孩子啊,千万不要再忧心忡忡啦,你母子保重,给娘生下个大胖外甥,让娘在有生之年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吧。”

说罢,老夫人兴冲冲地吩咐侍从们给庆都做好吃的去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五六个月过去了,庆都的肚子逐渐大了起来,而庆都的自尊心也随着自己的肚子渐渐膨胀,她急欲摆脱乡亲们屡屡投过来的那异样的目光,就是有人窃窃私语,她也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后来,她觉得实在不愿见人了,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呆在家里。老夫人觉得这也不是个长法,就建议女儿搬到丹陵去住,一来那里很少见人,免去了心中的羞涩之意,二来那个洞中冬暖夏凉,对大人孩子都有好处。庆都一听,满心欢喜,就愉快地答应了。

“女儿啊,你去丹陵不会孤单的,我和你一同住在那里,让你父亲安排几个女侍从专门侍候咱俩,一切都不会有困难的。”

“那就难为母亲了,我和您那未出生的外甥谢谢父母大人了。”

过了几天,伊祁候吩咐侍从们将丹陵上的洞府收拾干净,里面摆上木床和铺盖,置办了丰富实用的生活用品,洞口处搭建了遮风挡雨的木门,还将通往洞口的山路进行了一些修整。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庆都和老夫人搬进了丹陵的山洞里。

搬上山来以后,庆都的心情好转了许多。平日里没事可做,母女俩就走出洞来,沿着平坦一些的山路来回转转,山里山外的万千美景尽收眼底,数不清的花草树木和往来穿梭的飞禽走兽成了母女们的近邻和朋友,日子过得非常舒心。

欢娱时光短,忧愁岁月长。很快庆都就怀孕将近十个月了,老夫人特意请来了当地的收生婆,日夜守候在洞中准备给女儿接生。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十个月过去了,孩子却没有降生。大家都在焦急地观察庆都的动静,而庆都除了肚子见长以外,却像没事人一般照样吃喝活动,丝毫没有临产的征兆,无奈何大家只好耐着性子等待。就这样,大家陪着庆都在山上生活,一晃又是几个月过去了,庆都还是没有临产的征兆。老夫人担心女儿肚子里的婴儿有变,就让收生婆给女儿轻轻地检查身体,收生婆告诉老夫人,肚子里的孩子不仅一切正常,而且还特别健壮,大家才放心了。收生婆还给大家说:这都十几个月过去了,孩子还没有降生的先兆,这是我接生几十年没有见过的,可能这个孩子是个极其特殊的人,要不怎么就和别人不一样呢。大家纷纷点头,然后还是耐心等待。

庆都怀孕十八个月以后的正月十五日午夜时分,庆都母子在洞中已经睡下了,只有一两个女侍轮流值班。当一轮明月转到西南方向的时候,一名女侍急急忙忙地跑进来报告说,东方的天上突然出现了一颗比月亮还大的星星,这颗星星放出来的光芒比月亮都亮好几倍,请老夫人赶快出来看稀罕。老夫人让这名女侍守候在已经入睡的庆都旁边,自己披上衣服出来观看。果然在东天上挂着一颗硕大的星星,这颗星星就像一颗小太阳一样,发出金黄色的光芒,把整座伊祁山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相比之下,西南天上的月亮就逊色了许多。老夫人正在暗暗称奇,这颗星星却突然从天上俯冲下来,一溜烟地钻进了庆都睡觉的洞中,然后就不见了。正当大家惊慌失措的时候,庆都却被一阵剧烈的疼痛惊醒了,随着她一声撕心裂肺般地喊叫,一个体态硕大的男婴出生了。

就在这个男婴刚刚落地的那一时刻,外边突然传来一声山崩地裂般的巨响,紧接着就是一阵剧烈的地动山摇。正当大家惊恐不安的时候,外边的声音戛然而止,大地和山峰瞬间也平静了下来。此时的老夫人哪里顾得上害怕?连忙叫收生婆前来接生。当收生婆来到庆都面前时,这个孩子却早已睁着两只大眼在母亲身边东张西望哩。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孩子自从出生以后就没有哭过,一双小手不停地来回指划,两条小腿用力地胡乱蹬踢,就好像一个被憋了很长时间的斗士,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一样,尽情地释放着那无穷无尽的体能。伊祁候夫人见这个小外甥身体长大,健壮活泼,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收生婆走近这个孩子仔细端详起来,但见此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眼大有神,耳大有轮,双目炯炯,体态硕大,天生一副富贵之相。她向伊祁候夫人和庆都各作了一个揖说道:“恭喜恭喜,此子面相异常,世间实属少见,长大以后非富即贵,还会给部落百姓带来无尽的福祉,真是我族的福分啊。”老夫人看一眼动个不停的小外甥,瞅一眼虔诚认真的收生婆,开口说道:“女儿啊,你听见了吧,这个孩子就是咱家的荣耀和希望,你要保重身子,缺什么母亲都会给你的。”老夫人高兴地围绕在女儿和孩子跟前寸步不离,一会儿问寒,一会儿问暖,又把大星星进洞和地动山摇等许多有趣的事情说给女儿听,而庆都对这些奇怪的事情竟然一概不知。说完了,老夫人吩咐女侍们奉上最好的汤饭给庆都吃,唯恐坐月子的女儿受半点委屈。

一家人只顾得在洞中高兴,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这时候,除去庆都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以外,其她所有人都毫无睡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正在这时,一名出去看天气的女侍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老夫人,说东方的一轮朝阳刚刚升起,照耀的山间积雪发出刺眼的光芒,然而奇怪的是,洞口附近的桃花全都绽放了。老夫人不信,说桃花开放应该在春光明媚的烟花三月,而现在时值正月,还是天寒地冻的晚冬季节,哪有桃树开花的道理?女侍一口咬定说这是真的,在下怎敢欺骗夫人。老夫人半信半疑地走出洞口一看,方才相信女侍所言。但只见,伊祁山上目光所达之处,大大小小的桃树全都绽放了粉红色的花朵,迎着瑟瑟的西北风争奇斗艳,错季美景令人大开眼界。老夫人面对此情此景,一下子惊呆了。这等奇景究竟有多美艳,有诗为证:

伊祁上下积雪皑,千树万树桃花开。

朔风朝阳弄花影,不见蜂蝶采蜜来。

老夫人站在瑟瑟寒风中观看桃花美景,一时间竟看得发呆了,身子冻得微微发抖也没有感觉。陪着的女侍见主人冷得发抖,连忙扶着老夫人回到洞中。

老夫人回到洞中,在火盆上烤了一会儿,身子觉着舒服多了。由于昨夜以来因女儿分娩一直就没有休息过,所以身子稍一暖和,就犯起困来,她坐在石墩上迷迷糊糊地打盹,可又不敢真正睡着了,生怕刚刚分娩的女儿有什么情况发生,于是一边闭目养神,一边静静地回忆起女儿怀孕以来所发生的种种奇事:别人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我的女儿却整整怀了十八个月;昨夜分娩之前,冬天的大星星悄然入洞,分娩之后地动山摇;孩子出生以后不哭不闹,而身体却健壮如牛;今天凌晨又有奇事发生,本该春天才开的桃花却错季盛开••••••种种怪事,非止一端。莫非是女儿在怀孕期间得罪了上天或者神仙?莫非这个孩子的身份有什么特殊?莫非天地神灵对于这个孩子的出生有什么异议?老夫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不知道是福是祸,她决定将这些事情如实告诉女儿,一家人好有个商量。

快到中午时分,庆都一觉醒来,看看顽皮嬉闹的儿子,两只手捧着他的小脸亲吻起来,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老夫人见女儿醒了,身体精神一切正常,心里踏实了许多,便笑眯眯地说道:“孩子,刚才我详细回忆了一下你怀孕期间和分娩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怪异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也该让你知道,咱也好有个商量。”

“母亲有话请讲。”

“孩子,别人家有了喜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你却整整怀了十八个月。这还不算,就在你临产之前,天上有颗斗大的星星进入洞中,而且在你分娩之后突然地动山摇。还有更加稀罕的是,今天早晨,所有的桃树都迎着寒风绽放了满树桃花。这些奇怪的事情全都发生在你怀孕和分娩期间,不知是何预兆。”

庆都听完,本就苍白的脸上突然蒙上了一层阴影,变得有些蜡黄色,幸福的表情变成了一副惆怅的脸色:“母亲大人,女儿对于这次怀孕本来就十分担心,父母比谁都清楚,我的忠诚天地可鉴,但事实却太不给女儿长脸。自从七月七日帝喾来过一次,后来他就再没有打过照面。按照常理,我应该在来年五六月份分娩,可偏偏又跨了一年,直到今日方才分娩,整整往后推了八个月。帝喾如若为此追究起来,我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这事关乎女儿清白,都是这个孩子带来的麻烦。刚才您又说了分娩前后发生的诸多怪异之事,让我心里更加烦躁起来。”

“女儿不必担忧,怀孕十八个月虽不合常理,但咱们一身清白,天地可鉴,心里没病死不了人,何况帝喾对你的忠诚也是毫无疑心。只要咱们把他的儿子抚养成人,他只会对咱们心存感激,哪里还会追究日期琐事?”

“即便在日期上帝喾不会深究,可这个孩子也实在是让人费解。星星入洞,地动山摇,冬日花开,都是天大的怪异之事,我担心此子非妖即怪,或是上天派到凡间来危害族群的恶煞也有可能,要不他自降生以来就不曾啼哭哩!”

“我儿想多了,哪有那么多的妖魔鬼怪?你还是踏踏实实地抚育你的儿子吧。”

“母亲大人,我庆都自幼安分守己,争气要强,却不想生下了这么个令人揪心的逆子来,我心里已经合计好了,这个孩子我不要了,趁他还没长大,就把他扔了吧。”

“女儿何出此言?此子虽然没有哭过,可无论哪方面都十分正常,一双眼睛慈祥灵动,腿脚体格健壮活泼,哪有什么妖气怪气的?”

“女儿决心已定,求您派人把他扔了吧。”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你怎能忍心将她丢弃?”

“扔了吧,扔了吧,孩子虽然健康正常,怎奈我越看他越烦恼,如果不把他扔掉,恐怕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吃不消。是要大人,还是要孩子,母亲您看着办吧。”

“••••••”老夫人还想劝说女儿留下孩子,庆都竟把头埋在被窝里呜呜痛哭起来。

无奈之下,老夫人对庆都说:“孩子千万不要生气上火,待我下山与你父亲商量一下再做道理。”

“您去吧,可无论二老做何决定,这个孩子是非扔掉不可,否则女儿就不活了,希望时间不要拖得过长,把这件事办了女儿才会安心过日子。”

老夫人吩咐女侍好好侍候庆都,便和收生婆一起下山去了。

伊祁候本是一名老实巴交的平民百姓,遇事没有什么主见,听了夫人关于女儿怀孕和孩子分娩前后发生的许多事情,心里着实没底。他觉得女儿的决定也许是对的,为了族群和部落的稳定平安,此子不要也是应该的。何况他从小就十分溺爱庆都,听说女儿执意不要此子,认为还是依着女儿为好,无论如何,女儿的身体健康是天大的事啊。

“还是大人的身体要紧,如果她产后郁怒生起病来,怎么得了?不如按她的意愿把这孩子扔了吧!”

“你是没有看到这个小外甥,长得真是帅极了,用收生婆的话说叫做‘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眼大有神,耳大有轮,浑身的福相啊!’怎舍得将其扔掉呢?”

“哎呀,这也是无奈之举呀,这边是女儿,那边是外甥,还是保住女儿再说吧。”

伊祁侯夫人见侯爷与女儿都是这个主意,自己虽然心中不忍,但也只能依从,事已至此,她只得茫然地上山去了。

上到丹陵半腰,进到洞中,见女儿还在捂着被子哭泣,老夫人忙说:“我的好女儿别哭了,我刚才与你父亲商量好了,就依你的意见把这个孩子扔了吧。”庆都这才停止了哭泣。老夫人忙叫女侍将早已准备好的小衣服给孩子穿上,外边再用被子裹好扔到山脚下的大路边上。

这时候天色已晚,女侍抱着裹好的孩子向山下走去。北方的农历正月中旬,尚在隆冬未尽之时,天寒地冻,气候阴冷,阵阵寒气掠人肌肤。在这个季节,就是大人在野外行走,也要穿着厚厚的皮衣或者棉衣用来御寒,要将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置身于暗夜路旁,其后果可想而知。女侍放下婴儿以后,一步三回头地上山回复去了。

到了次日凌晨,有两个当地人怀抱孩子匆匆跑上山来,见了老夫人鞠个躬说:“侯爷夫人,我们给您送孩子来了。”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落在你们手里啦?”

“今天我们想上山打柴,刚到山脚下就发现路旁躺着个小孩,我们从他的衣着和装饰上看出来是侯爷家的物品,所以断定是庆都的孩子,就给您送上山来了。”

老夫人吃惊地问:“这个孩子在野外过了一夜没有被冻死吗?”

“哎呀,今天可开了眼啦,在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的时候,有几只长毛山羊把他围了个密不透风,还有一只母山羊给他喂奶,这孩子高兴地手舞足蹈,正与这群山羊玩耍哩。”

老夫人接过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说了声谢谢,就让来人下山去了。

来人走后,老夫人给庆都说:“女儿啊,看起来这个孩子命大,你刚才听说了吧,整整一个寒冷的夜晚都不曾伤及这个孩子,关键时刻就有救星出现,这不是天意吗?依我看,既然老天有此美意,咱就把他留下吧。”

“母亲您太善良了,这种事情简直是在编故事,下人们喜欢这个孩子,根本没有把他扔掉,不知在哪里隐藏了一夜,然后今晨抱回来就说天意如此。我是下了狠心,不要,就是不要,再换个人去扔吧。”伊祁侯夫人万般无奈,只好又派人把孩子扔到山下的森林里。

快到傍晚的时候,又有两个人将孩子抱上山来,说他们路过树林的时候,看见有一只母狼给这个孩子喂奶,几只公狼用身体蜷着给他取暖。这几只狼见我们过来了,一起向我们点头示意,然后就跑走了。我们看天色已晚,一个孩子在树林里恐遭不测,便将他抱上山来。伊祁侯夫人接过孩子给庆都看,可庆都就是不看孩子一眼,因为她仍然不信这是真的。老夫人苦苦相劝留下孩子,庆都咬紧牙关就是不听。她说如果孩子真的命大,就把他赤身裸体扔到河边尚未融化的冰面上,如果一夜不死,就收留他。伊祁候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在入夜时分将孩子的衣服脱去,让两个女侍将他送到山腰处的一条山涧边,放在尚未融化的冰面上。

为了防备别人再“欺骗”自己,庆都让母亲陪同自己一起前往,她要亲眼看个究竟。

当两个女侍乘着月光将赤身裸体的孩子刚要往冰面上放下时,刚才还呼叫着的刺骨寒风突然无声无息地停止了,同时有一个火红的小太阳出现在了孩子的上方,就像盛饭的小陶盆那么大,把孩子周围照射的温暖如春,紧接着飞来一群大鸟,它们有的用翅膀垫在孩子的身体下边,防止孩子着凉,有的用羽毛盖在孩子的身上,为他挡风遮寒,还有的在小太阳周围飞来飞去的逗着孩子玩。刚开始时,那孩子在鸟儿们的呵护下高兴地手舞足蹈,后来竟微笑着睡着了。

躲在不远处的庆都母子俩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这回才真的相信了人们的传言。庆都不顾产后身子虚弱,连忙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搂在怀里。群鸟见状,围绕着母子们盘旋了几圈就飞走了,那孩子突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庆都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用随身衣物将孩子包了又包,裹了又裹,在他的小脸上亲了又亲,吻了又吻。一时间愧恨交加,泪流如注,再也不想把孩子扔掉了。当庆都刚把孩子包裹严实揣进怀里时,凛冽的东北风又迫不及待地呼号起来,那颗温暖的小太阳也不见了。这正是:

尧母洞前紫气升,唐尧圣诞洞府中。

天地人神护幼主,恩泽九州万古名。

庆都在伊祁国一边精心抚养孩子,一边派人把这些情况禀告远在西海穷桑的帝喾。帝喾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孩子出生蹊跷,将来绝非等闲之辈,便十分高兴地同意了“放勋”这个名字,同时,还因其出生于伊祁山上而赐他姓“伊祁”。

时至今日,伊祁山一带的老百姓们仍然沿袭着正月十六(尧帝出生的次日)上山烧香给尧帝庆生日的习惯。由于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和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演变成了集烧香纪念、物资交易和游玩为一体的民间庙会。现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日伊祁山庙会已经成为顺平、唐县、望都三县交界处最大的庙会之一。

帝喾死后,他的大儿子挚即位,挚把尧封到唐侯国(在今唐县、顺平县一带)为唐侯。在唐侯国,尧励精图治、强国爱民,使这里的社会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其超人的才华在唐侯国得以施展,后来逐渐成为名垂千古的一代帝王。

庆都在丹陵居住并诞下尧帝的那个山洞,被后人尊称为“尧母洞”,尧母洞就坐落在伊祁山丹陵的半山腰处,从古至今,来自五湖四海的朝拜者们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此文选自《尧乡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