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丁连营 通讯员何炜 徐焕君

近年来,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小宫村按照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整治人居环境,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摸清本村资源优势和资产底子,利用本村传统档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档发产业,使留守妇女、老人及其他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还能够照顾家庭,实现增收致富;保护、修缮村内百年古民居、600年道观、“松抱桐”古树奇观等 。

“小宫村的档发产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是许昌档发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有名的档发产品生产地。100多年前,村里人就走街串巷,吆喝着‘找头发换针’,收头发。目前小宫村有40多家档发加工厂,带动几百人就业。”小宫村支部书记郑殿军介绍道。2021年,小宫村曾被建安区委评为“建安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许昌哪里有神奇的地方(600年道观松抱桐)(1)

据了解,郑殿军设在家里的许昌市豫龙毛发销售部主要进行档发初加工,毛发经过撕头发、拔头发、拉头发等工序以后,送到许昌工厂进行深加工。目前厂里有20多位工人,大部分是四五十岁以上的留守妇女,其中有2位脱贫享受政策户。

“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在这儿干了七八年了,活儿又不累,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过年过节厂里还发米面油等物品。村里对我们很照顾,经常去家里看看,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脱贫户王水玲充满感激地说。

“王水玲老伴去世20多年了,她儿子今年40岁,单身,精神二级残,她家享受的政策有:低保、特困供养补助、养老保险等。2017年村里根据政策把她家纳入贫困户,2020年她家实现了脱贫。以前她儿子犯病的时候,砸东西,村里安排人和车送他去医院进行治疗。她经常伤心落泪,感觉日子没法过,现在比以前强多了!她儿子的病情经过治疗,也好多了!”郑殿军说道。

走在小宫村街道上,只见房屋坐落有序,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房前屋后都栽种的有花卉草木、四季果蔬。街头还有一口100多年历史的老井,井上有辘轳,井上建有一座凉亭。小宫村是一座古村落,有很多历史遗迹,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共有4座,其中一座郑氏民居,2016年1月份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份经建安区文物部门进行修缮完毕。村里有一棵古老的松树,松树大多已经枯死,松树的树洞里长出了一棵桐树,形成了“松抱桐”奇观。村子里还有一座600年道观,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村里一处著名景点。

许昌哪里有神奇的地方(600年道观松抱桐)(2)

许昌哪里有神奇的地方(600年道观松抱桐)(3)

“小宫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得益于区委区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乡贤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三捐”活动。目前,小宫村乡贤及党员干部群众共捐资100多万元,许昌瑞贝卡公司老总郑有全作为小宫村人,慷慨捐资100多万元,独力建设了小宫村村室一座。小宫村所有捐资全部用于村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下一步,村两委将为村里的档发加工厂提供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利用电商平台,助力村里的档发产业,进一步带动村里及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为了提高土地附加产值,村两委计划依托农业合作社,吸收部分社员,流转土地,承包土地,实现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提高粮食产量。村两委还计划利用村里明清古民居、600年道观、‘松抱桐’古树奇观等资源优势,发展文旅产业,提高小宫村知名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郑殿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