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精蓄锐,修身待时,刚信行险——《需》卦卦辞的哲理意义

时间:2015年11月09日22:00-22:30

学习内容:《需》卦卦辞、彖辞、象辞串讲

导读老师:曾凡朝(齐鲁师范学院教授)、赵建功(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主持人:徐治道(周易明解群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儒教中心研究员)

课程秘书:黄仕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

导师简介:

曾凡朝,山东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曲阜师范大学兼职硕士导师,山东大学当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曾参与教育部、全国哲社规划办《儒藏·易类》、《明清易学研究》等,出版发表专著和论文《易经(注译)》、《〈易传》易道本体刍议》、《试论〈周易·彖传〉象数释易及义理意旨》、《从〈周易〉视角看儒道会通》、《程颢易学思想管见》、《论杨简以阴阳解易及其心学特质》等。

赵建功,男,1969年6月生,山西平遥人。199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易学、先秦哲学及中国宗教。著有《周易与现代文化》(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2007年第二版)、《华夏群经之首:〈周易〉》(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哲学天人观及其与易学关系之研究》(独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六朝宗教》(合著,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等,在《国际易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有30余篇学术论文。

易经渐卦经典语录(养精蓄锐修身待时)(1)

21:58:27 温海明:一会儿有请齐鲁师范大学曾凡朝老师和华中科技大学赵建功老师讲解《需》卦。

22:00:06 温海明:曾老师是山东大学周易中心博士,赵老师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都是长期研究《周易》,卓有建树的学者。

22:00:09 曾凡朝:赵老师,露露脸~

22:01:56 赵建功:大家好!

22:02:49 曾凡朝:周易明解群里的亲,晚上好\(^o^)/~。赵建功老师和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需》卦。如何解读《周易》,争议较大,不少我也没搞明白,大家一起探讨。

22:04:44 温海明:这里是学者们带领大家学习周易经传,解答易学问题的群。请老师们开讲。

22:05:42 曾凡朝:大家好,按照今本《周易》的卦序排列,《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卦,紧排在《乾》、《坤》、《屯》、《蒙》四卦之后。按照序卦传的解读,“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屯》卦象征物之始生,始生幼稚,幼蒙之时不可不养。“饮食”,人生之所养,生存之所需。所需者,生活所用是最基础的,如饮食衣具居室之类,其中,至切者、饮食也。

22:07:30 温海明:《需》卦象征等待,休息,养精蓄锐。

22:07:35 曾凡朝:这一卦是讲生活的,呵呵。

22:08:33 赵建功:非常生活的。

22:08:38 曾凡朝:《需》卦揭示的是饮食之道。人皆需养,而求取有道。孔颖达《周易正义》解易之时,颇取《序卦》之旨。释《需》卦曰:“物初蒙稚,待养而成。”

22:08:42 温海明:刚才有群友希望我们讲解贴近生活,比如这一卦不能更生活了,饮食的道理,享乐的道理。太贴近生活了。

22:09:21 曾凡朝:这个时间,如果大家一起线下活动,一起吃个夜宵,谈论《需》卦效果更好。

22:09:35 庞令强:胡适先生认为“需”即“儒”,可从《需》卦入手来看儒家的起源。

22:10:01 曾凡朝:是的,庞老师。一起来看看“需”的意思,《说文·雨部》:“需,

易经渐卦经典语录(养精蓄锐修身待时)(2)

也。遇雨不进,止也。从雨而声。《易》曰:云上于天,需。” 是说“需”是“须”的意思。

22:11:56 赵建功:《需》卦上坎下乾,坎为水,水上天为云,乾为天,属金,故说云上于天,饮食宴乐

22:12:37 曾凡朝:赵老师说的好。许慎《说文》于释“需”字之后,又有“《易》曰:云上于天,需”之文。大概以为《需》卦所以名“需”,乃在于其有“云上于天”之象,“云上于天”即有需之义。

22:14:48 赵建功:云上于天,尚未下雨,万物需待,故需为等待。

22:14:49 张悦:“须”如何解释呢?

22:15:12 曾凡朝:对,赵老师。@张悦 课程秘书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里有《周易正义》。《正义》说:不言天上有云,而言“云上于天”者,若是天上有云,无以见欲雨之义,故云“云上于天”。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

22:15:44 温海明:云气积累在天上,等着下雨,所以等待。云要等,万物也要等。

22:16:16 赵建功:关键是如何等待。

22:17:21 曾凡朝:是啊,不能消极,也不能着急,要待机而动。

22:17:25 赵建功:@曾凡朝 @温海明 很对!从容自在地等。

22:17:27 温海明:@赵建功 是啊,密云不雨,不要等得焦心,要安心舒适地等。

22:17:44 曾凡朝:“需”字之义与卦象相符。

22:17:46 崔圣:是否有卧薪尝胆之意?

22:18:14 张悦:等待“时”。

22:18:24 庞令强:可是感觉有种战战兢兢的意味在里面。

22:18:32 温海明:@曾凡朝 不要看着天上密布的云,内心就乱了分寸,所以等待的哲学实在是大了去了。

22:18:57 曾凡朝:是啊。等待是积极的。

22:19:35 冉景中:这个等待就是按捺心中的焦急,要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22:19:36 温海明:现在学不会周易的群友们,要静心,安心等待,不要焦急,老师们请你吃饭喝酒,慢慢来嘛。有些群友急于一个晚上就把周易学会,吃饭喝酒的心情都没有啦。

22:19:43 曾凡朝:需要准备该准备的酒食,还需要准备自己的学养。修身等待时机。

22:20:15 赵建功:孟子说:“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正是此意,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修身的过程。

22:20:39 倪木兰:《说文》误,需,从而,雨声。“需”字与“而”字不同韵部。“而”字形像胡须,表等待之义是通“须”,“须”本义胡须,又有等待之意。文字演变过程中,又把表示等待义的须字下再加“立”以分化。

易经渐卦经典语录(养精蓄锐修身待时)(3)

22:21:22 孙世柳: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22:22:18 曾凡朝:@倪木兰 是的,需,须待也,需,迟也,需,滞也,须,要也,一语而兼数义。

22:22:40 赵建功:曾老师说得好,《周易》常是一字多义的,要看语境。

22:22:59 曾凡朝:对,一语而兼数义,“孚”也是。

22:23:45 温海明:@曾凡朝 乌云压城的时候,还能一口口吃饭喝酒,丝毫不惧,才是等待要的大气象。

22:23:50 赵建功:修身就在人伦日用中啊,就在饮食宴乐中啊。

22:24:07 曾凡朝:对,温老师,效天法地,砥砺自己,挺立自己。

22:24:31 吴争先:《象辞》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前后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呢?为何由等待之意得出君子要饮食宴安?

22:25:16 温海明:@吴争先 云上天啦,感觉形势不妙,但内心刚健,丝毫不惧,安心吃饭喝酒,这是要定力和境界的。

22:26:15 张国明:@吴争先 你听说过阴天乐吗?对于农业或渔猎民族来说,雨水宝贵,下雨就会带来饮食的保障。云上于天,甘霖将至,水润万物生,此时不乐更待何时?

22:26:35 吴争先:原來如此!谢谢张老师,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

22:27:07 曾凡朝:先看看卦辞吧。“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像温老师说的,内心刚健,丝毫不惧,安心吃饭,有定力和境界,还要有诚信,有“孚”。

22:27:42 王力飞:等待,从云上于天而来,从险在前而来,享乐和险,天将雨有关,而《需》卦描绘的是一个外出寻找生活所需的过程。《帛书周易》里的需为“襦”,有衣服和细密的罗网之意,如何解?

22:27:58 曾凡朝:@王力飞 我一会推给你一篇文章看看。

22:29:02 王力飞:谢谢曾老师。我感觉在泥里等待观望,于理不通。

22:29:35 曾凡朝:@王力飞 是的。

22:29:36 曾凡朝:

易经渐卦经典语录(养精蓄锐修身待时)(4)

22:29:38 张国明:@王力飞 《需》卦正是阐述外出渔猎之道的。

22:29:52 赵建功:可参考连劭名先生的《帛书周易疏证》。

22:30:26 王力飞:只是直觉:在郊野、沙地、泥地寻找所需,顺着血迹寻找所需,在酒食中寻找所需,在穴中有所争执,这样解比较顺利。自己感觉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

22:31:07 温海明:@张国明 您最近刚发表了关于《需》卦的论文。@赵建功 那个会上张老师解释得条理融贯啊!

22:31:23 赵建功:@温海明 可惜我没听到,在另一会场。

22:31:34 曾凡朝:是啊,我和赵老师一场。孔颖达“物初蒙稚,待养而成,无信即不立,所待唯信也。故云需有孚,言需之为体,唯有信也。光亨贞吉者,若能有信,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下正则吉,故云光亨贞吉也。”孔颖达抓住了本卦的核心价值观“有孚”,孔颖达说,所待唯信。

22:32:16 赵建功:孔颖达说得好!等待就是修养的过程,修养的核心是诚信。《需》卦主爻是九五。

22:33:35 @曾凡朝 张悦:“有孚”如何解释?

22:33:39 曾凡朝:孚,信,有孚,有信。若能有信,即需道光明,物得亨通。

22:34:16 温海明:张老师有全套讲解,正好可以娓娓道来,补听一下。

22:34:32 张国明:@温海明–北京 ,温兄过誉了,先听两位老师的。

22:35:09 王力飞:曾老师,还有一个疑惑:《未济》卦有“君子之光”,“有孚,光亨”为什么不断为“有孚光,亨”?

22:35:30 曾凡朝:孚,也有争议,也有说是“俘”,“光”也有不同的解释。“需:有孚,光亨。”也可以翻译为:需:心怀诚信而广泛祭祀,占问结果吉利。这里“光”通“广”。

22:37:28 赵建功:但在此处释为俘虏。

22:40:04 王力飞:所以感觉,一字多解,有时候真的很麻烦啊。

22:40:13 赵建功:可以联系孟子说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加深理解。

22:40:15 曾凡朝:上为坎,险在于前,未可遂进,故需待而行也。下为乾,以乾之刚健,而能需待,虽然需待,仍然积极。乾刚至诚,其德光明,所以能亨通。

22:41:20 赵建功:因为险在前,故须等待,如此有刚健之德而能待,自然不会陷于困穷了。

22:41:49 温海明:两位老师讲解非常精彩,大家继续讨论。

22:42:03 瞿华英:“云上于天”与“有孚”关系怎么建立的?

22:43:44 曾凡朝:云上于天,有上就有下,一阴一阳之谓道,孚是道的呈现。云上于天,须时而降,天将雨,时至则降;时未至,须待其时,其内在的重要意蕴就有孚信。

22:44:35 吴争先:曾老师的意思是说诚者天之道么?天欲下雨,必不欺人。

22:44:16 曾凡朝:吴争先,是的。

22:44:39 赵建功:《需》卦前的蒙卦说蒙以养正,《需》卦接着强调诚信,很有意思。

22:45:43 张悦:《象》如何解释呢?

22:46:19 裴健智:马恒君说,凡有异性爻来亲近应和为孚。其实关于《象》“君子以饮食宴乐”,直接拿九五爻卦变解释就可以了。

22:48:02 张悦:嗯,象传可以和九五一起讲。

22:48:21 裴健智:待其时跟孚信没有太大关系吧。

22:48:48 瞿华英:九五完全代替不了大象。“需之时,云行天上,孚之义大矣。”需也,时也,位也。

22:49:57 曾凡朝:时间过了,各位亲,俺先走了,祝福大家,好梦好觉!

22:50:42 赵建功:大家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啊!

22:50:46 孙世柳:曾老师晚安,谢谢各位老师的讲解!

22:54:52 温海明:谢谢曾老师、赵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各位的积极参与!

23:00:29 李伟东:需的本义,是司礼沐浴斋戒,准备祭礼,沐浴斋戒,等天下雨,信心满满

23:02:39 倪木兰: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23:06:58 宏中:现在的汉字和古代的字变化很大,篆书就是雨头,下边一个天,字形和《需》卦卦象一样的,后来不晓得需下面变成而了。

23:10:40 李伟东:天字,是人顶着一个太阳,需字,是人顶着一片雨。

23:11:17 刘丹:天字是人顶一个头,顶天立地。

23:11:45 倪木兰:汉字从汉代开始就基本稳定了下来。“而”“天”二字形近,受《需》卦影响讹误,属于有理据的讹变。

23:12:28 宏中:卦象看,直读为乾为行,坎为雨。下雨天等待天晴再出发。

23:14:30 李伟东:《需》卦,恐是沐浴斋戒(修身),等待老天下雨,滋润万物?

23:18:15 宏中:险在前,乾刚健而不陷。九五的刚明和乾的刚健孚信,坎难必去。

23:19:11 李伟东:孚,本义为抱子哺乳,待子而成,信心满满。

23:20:31 宏中:孵蛋,引申为信。

23:21:13 李伟东:更为贴切[強]!上坎下乾,孵蛋的感觉,虽有困难,但乾乾终日,信心满满,以待子成。

23:26:04 倪木兰:@李伟东 您所说的沐浴斋戒以待雨似应为“雩”字。

23:28:46 宏中:@李伟东 我看您的解释象上也说的通,乾为老子,坎为二子为归,离为看。这是老子等待归来象。孵蛋的象这里似乎找不到。从人事的解释上,坎为食,兑为口,乾为人,饮食宴乐,是生命的需要。象辞偏重于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表达。

23:31:47 李伟东:@倪木兰 古字“需”通“儒”,就是主持祭礼的人,沐浴斋戒后才能开始祭礼。

23:36:50 倪木兰:《论语》曾子之父曾参述志时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很欣赏。或以为孔子此时有归隐之意,恐非,雩是一重大祭祀活动,儒家把祭祀视为重要教育内容,故吾以为孔子在此表现了他一如既往的化民成俗的理想追求。孔子之志一以贯之。

23:45:05 李伟东:雩,吹竽奏乐,执羽而舞,祭神祈雨。

2015-11-10 00:04:50 宏中:大家一同学习,感恩温老师和其他各位老师,建立平台,发心宏易。《易》德之光必将光耀中华。

(整理:王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