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17:3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伊言 记者 项捷

浙江景宁农村创业园(景宁这个小山村如何变身)(1)

仓库里堆满了待发的货物

11月20日,“双十一”已经过去近十天了,看似网购高峰逐渐过去,但在景宁红星街道王金垟村,不少网店店主和村民依然忙得不可开交。一排民房门前,装着茶叶、黑木耳等土特产及茶几、花架的竹制品包裹堆积如山,村民们逐一清点后迅速将其往快递车上搬运。

“‘双十一’当天的订单数超过5000单,销售额就接近100万。因为产品口碑好,这几天还迎来了回头购‘小高潮’。”村内“一扬”电子商务店店主陈伟玲正用手机忙着回复客户留言,一上午,她又接到200多笔订单。

浙江景宁农村创业园(景宁这个小山村如何变身)(2)

双十一已经过去 王金垟村的网店店主和村民依然忙碌着

王金垟村距离县城5公里,几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留守村民以农耕为主。这样一个村庄为何摇身成为“淘宝村”?

陈伟玲一语道破:“是淘宝、微信朋友圈让我们抓住了商机,靠着畲乡的特色产品做出了成绩。”

32岁的陈伟玲是村里第一批开淘宝店的年轻人。2015年,在广州创业的她率先回村开网店,主要销售当地的花架、鞋架等竹制品。经过摸索,第二年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00万。陈伟玲的成功尝试,让大伙看到了希望。

浙江景宁农村创业园(景宁这个小山村如何变身)(3)

淘宝村网上订单依旧火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谋划开网店做生意,互帮、互带、互传,越来越多的亲朋好友陆续加入到电商的创业行列当中。短短2年间,王金垟村的大小网店已达60余家,其中80%从事竹制品、畲族特色产品销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畲之坊”“南雁贸易”等店家介绍,王金垟村最初吸引他们入内创业,兼具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原因:村内房源充足、房租相对便宜;村子临近县城,交通方便易于运输;店主大多是回村创业的老乡,抱团发展合作共赢……这些都开启了商家聚集的“加速度”,最终形成“淘宝村”。

“这一间放工艺品,这一间放山木耳和蘑菇。一共4间房间,一年租金就有2万多。”村民石德旺打开自家房门,里面码着一堆堆山货。

据统计,目前王金垟村登记在册的网店有70家,仅“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全村就达900余万元,今年以来销售额已经超1亿。而红星街道共有网店160多家,今年1-10月销售总额达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