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王朝,商朝充满了谜团,近代甲骨文出土后,通过对甲骨文卜辞的解读,尽管揭开了无数谜团,但依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一个就是商朝起源之谜。

关于商朝来源,如今有两种说法,一是“东方起源说”,一是“北方起源说”。近代以来,“东方说”成为主流,重要依据之一是周人封微子启(纣王兄长)于宋国,不少史书认为宋国都城所在的睢阳(如今河南商丘辖区)是商人祖地,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东夷不少部落崇鸟,而商朝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然而,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改写传统认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商王朝的起源地不在东方,也不在河南,而是在更远的北方,其中幽州应该是商人更早的祖地。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1)

商契之都商丘,并非如今的商丘

欲要探究商人起源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商契之都——商丘的真正所在,因为商契是商人始祖,是商朝来源中的承上启下的人物。

《左传》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陶唐氏是帝尧,阏伯是商契,因此就是商契居住在商丘之意。

但有些诡异的是,先秦《世本》记载:“宋更曰睢阳。”先秦史书中谈及宋国时,没有指出宋国睢阳就是商契之都——商丘。如果宋国睢阳就在商契之都,先秦史家为何不说“睢阳是商丘”?显然,商契之都位于如今河南商丘的说法严重值得怀疑。

其实,从史料记载来看,还有“濮阳商丘说”,就是商契都城商丘位于如今的濮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 河水旧东决,迳濮阳城东北,故卫也。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相土又都之。”史书中还有卫成叔梦遇夏后相(定都帝丘)的记载等等,都将“商契都城商丘”指向了濮阳。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2)

尤为重要的是,现代考古取得重大发现,其中有两个证据可以说明真正的“商丘”应在濮阳。

其一,在濮阳发现高城遗址,发现了面积高达916万平方米的古城,该古城涵盖了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夏商周等时代,是一个传承久远的层层叠压而形成的古老遗址。也就是说,高城遗址历史非常悠久,在商契时代这里已经是一座上古大城,因此商契极有可能曾经定都于此。

其二,在卫水上游河南新乡辉县一带,考古发现先商文化遗址,考古界将之归类为“辉卫型文化”,其中代表是琉璃阁遗址,发现先商文化墓葬336座,出土不少石钺等礼器。在辉县孟庄一带,还发现了12.5万平米的先商古城,说明当时商人已经成为一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不少学者认为,“辉卫型文化”与商契六世孙王亥有关。

综合这两个考古发现可见,在先商时期,商人活跃于河南的黄河北部,没有考古证据证明先商早期商人在黄河以南活动过,而如今的商丘位于河南地区的黄河之南的最东部,因此商契之都应在濮阳一带。

值得一样的是,从上世纪开始,中美学者共同发起“商丘计划”,旨在探索中国商丘地区早商和先商文明,但历时十年一直没有在如今商丘找到先商遗迹。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3)

甲骨文中宋地,应是商朝的祖地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分封了156个“诸子”,其中将一个亲子分封于宋地,即“子宋于宋”。除此之外,甲骨文中还有“乙巳卜,王囗子宋”、“贞:王自宋入”、“辛酉,王不自宋入”等记载。

由于“宋”字下部之“木”,古有“桑”音,应与古代养蚕产丝种植桑树有关,而“桑”“商”同音,因此古代“商”与“宋”互通,故而有“商太宰(春秋宋国太宰)见孔子”的用法。

武丁将亲子封于宋地,就相当于封于商地。因此,解读出“商代宋地”在何处,或许有助于揭开商朝起源的谜团。甲骨文卜辞中提到“鼓国”与“宋国”交流频繁,而通过考证“鼓国”在如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一带,可以判断出“商代宋国”应该也在附近。

果不其然,在鼓国附近的石家庄赵县的宋城村与宋村之间,考古发现“宋子城遗址”,出土了不少具有明显商代文化特征的文物,宋城村、宋村、鼓城村等名称应当是商代宋鼓两国留下的历史印记。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4)

更为重要的是,在石家庄地区,考古还发现了两处大型的先商文化遗址。

其一是平山西门外遗址,面积22525平米,该遗址上至仰韶文化时代,中有先商文化层,下至战国之后,整体比较复杂,说明此地传承历史悠久。其中,在先商文化层,距今大约3600年前,出土了大量商文化特征的陶器。

其二是鹿泉北胡庄先商遗址,该遗址在2010年开始大规模挖掘,出土了众多先商文物。石家庄文物局领导指出,“这次先商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从实物角度印证了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是商祖先的发祥地。”

由于在石家庄与濮阳之间的区域,上世纪发现“漳河型先商文化”,其代表是位于邯郸市的北羊井遗址,曾出土过明显具有商文化特征的组合绳纹陶鬲。

因此,石家庄才是商人祖地,他们曾在此栖居,后来或由于天气逐渐变冷的原因,商人逐渐南下到邯郸地区,后来又南下到濮阳、以及河南新乡一带,进而与夏王朝逐鹿中原。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5)

甲骨文揭示:商朝有更北的祖地

河北众多先商文化遗址的出现,可谓改写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但通过甲骨文中的“幽”、“燕”来看,商人应该还有更北的祖地。

甲骨文中的幽字(见下图),由“山”与“幺”组成,其本义如今说不清。不过,幽字中的“幺”与玄鸟之“玄”非常相似,差别只在“幺”没有“玄”的上部。《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幺”是玄鸟之子,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幽字可能代表山中玄鸟。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6)

甲骨文中的燕字非常形象,就是一只燕子的形象,没有什么争议。如今,有争议的地方在于燕子是不是玄鸟。

总之,甲骨文中的“燕”、“幽”两个字,似乎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北京一带古称是幽州或燕地,因此这一带也极有可能是商人更早的祖地。商朝时期,疆域北至辽宁,而辽宁当时属于苦寒之地,又距离商都甚远,为何商人还会扩张到辽宁?或许原因就在于此地位于幽州祖地附近。

商王朝始祖(商王朝的起源地)(7)

综上可见,商朝真正的起源地出人意料,不在山东一带,不在河南一带,而是在石家庄,乃至可以推到北京一带,因而他们与东夷是两个不同渊源的族群。

了解了商人起源,商末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箕子为何逃亡偏远而陌生的朝鲜?原因在于他首先逃向祖地,聚拢当地的商人,形成一股新势力,后来周人不断追杀,分封召公奭于燕地,以及燕国后来扩张到了辽河流域,在此过程中,箕子后人逐渐逃亡到朝鲜半岛,而不会是箕子一下子就逃到了朝鲜半岛。

参考资料:《左传》、《甲骨文编》、《石家庄鹿泉北胡庄发现大面积先商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