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之战,西方历史上一个伪历史事件——著名,但是个文学故事:以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这两个西方文学奠基之作为核心,加之维吉尔、索福克斯勒、欧里庇得斯等多位大师的再创作,他们以不同人物不同视角,对战争有着引人入胜的描述,可若聚焦于主角,总被文学家们的笔锋引到那些英雄气概、血腥厮杀、神明阴谋、因果轮回之中。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

《小埃阿斯与卡桑德拉》1886年创作

其实,这场征战另有一批重要的参与者:那些希腊女人们。毕竟,在战场的屠刀下,丈夫在外奔波沙场、马革裹尸,女人也难逃战争的笼罩,往往因此失去过往珍视的一切:爱人、儿女、家庭、身体、自由。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3)

阿喀琉斯拖着赫克托尔的尸体

咱们今儿借着艺术家们的作品,讲讲特洛伊之战中,那些美人、王后、公主、母亲、妻子们所经历的、更令人痛惜的地狱之旅——而过往,她们总是作为传奇的点缀而存在。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4)

《被献祭的波吕克塞娜公主》Charles Le Brun

所幸,在艺术家们笔下,她们得以隽永。

从王后到奴隶:赫库芭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5)

《赫库芭与克吕克赛娜》 Merry-Joseph Blondel (1781-1853)

特洛伊之战,惨烈的十年,历经无数勇士的鲜血浇灌,其结局大家同样耳熟能详,希腊联军以木马计破城,特洛伊以国灭、屠城、亡种而告终,特洛伊王后赫库芭同样开始了悲剧的后半生,回忆过往,她的国家本是爱琴海东岸最强大、富庶的王国之一,她与国王普里阿摩斯国王育有十九个孩子。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6)

可在战争期间,赫库芭被迫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孩子一个接一个被杀,战争结束后,赫库芭失去了一切:丈夫、儿子们全部被杀,女儿被杀或为奴,辉煌的城市焚烧殆尽,最后一个小女儿波利克西娜甚至在战后被公开割喉活祭于胜利者阿喀琉斯墓前。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7)

《赫库芭与她的两个孩子的尸体》

为了拯救她最小的儿子波利多洛斯,她把他送到一个盟友波利米斯托那里托付,可当特洛伊陷落的消息传到后,盟友竟毫不犹豫的杀死了她最后一个儿子。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8)

甚至赫库芭本人,也成了奥德修斯的奴隶——但尽管身为奴隶,她也还是为特洛伊报了一箭之仇:按照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战争结束,希腊军队启航之际,杀死他小儿子的前盟友波利米斯托(Polymestor)来到特洛伊搜刮最后的财宝,赫库芭假意迎合,引诱他们进入帐篷,在其中埋伏了其他特洛伊女人,她们用胸针挖出了波利米斯托的双目,杀了波利米斯托同行的儿子,而后,赫库芭投海自尽。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9)

《悲伤的赫库芭》Leonaert Bramer 1630年创作

其他几个文学家的悲剧中,赫库芭也没有得到啥同情:要么因为被奥德修斯当做奴隶而愤怒的咆哮,被众神变成了一只狗。要么便是见到小女儿被活祭后的惨状后,彻底发疯,像狗一样在海滩上吠叫。

赫库芭,战争的受害者,同情没有丝毫落在她身上,她却成了西方文化中,被命运抛弃的典型。

浮萍美人:海伦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0)

《特洛伊的海伦》 伊夫林·德·摩根 1898年创作

海伦,西方神话中最著名的凡人女性、红颜祸水的代名词、被指责为特洛伊战争的罪魁祸首——但这其实不是她的错:特洛伊覆灭早在建城时他们的国王愚弄了海神波塞冬后,就已经种下了因果。其后在“帕里斯审判”中,赫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同台比美,帕里斯选择美神为“最美女神”,奖品便是最美丽的凡间女子——海伦。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1)

在圭多·雷尼的画作里,海伦是自愿离开 1631 年创作,巴黎卢浮宫藏

于是,无辜的海伦就此被神明的力量所掌控,她本是有夫之妇:斯巴达王后,却被初次相见的王子帕里斯带回了特洛伊。而后,面对这奇耻大辱,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应亲弟弟的请求,夺回弟妻,就此组成希腊联军,千帆进军爱琴海东岸的特洛伊。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2)

《被绑架的海伦》 丁托列托 1578-1579年创作

无论海伦是否愿意,也无论哪个文学家的版本,她的美貌都让她像奖品一般,从一个男人转到了另一个男人手上:但她显然并非水性杨花之辈,按荷马《伊利亚特》记载,战争的第十年,当帕里斯与海伦的丈夫商定单挑以了解恩怨时,海伦也曾在心中涌起对丈夫和故乡“甜蜜思念”,流着泪走上城头并目睹了这场战斗。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3)

《特洛伊的海伦》,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1863 年创作

战争结束后,海伦却成为特洛伊战争中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女人——或许是神明只是单纯的、利用她的美貌,总之,她回到了丈夫身边。撤军之际,她站在船头之上是如此美丽,以至希腊联军的将士都被她的美所震撼,认为即便打了十年的仗,死了无数的人,但为了海伦,一切都值得。

但在白衣飘飘的海伦背后,特洛伊化为了灰烬,男的被屠尽,女人、小孩全变奴隶,她也因为自己的美貌,必须背上千年的骂名。

公主、奴隶、不被相信的预言者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4)

《阿贾克斯与卡桑德拉》 Solomon J Solomon 1886年创作

比惨总是毫无下限——但在这场战争中,卡桑德拉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她身为特洛伊公主,貌美如花,纯洁无瑕,担任太阳神的女祭司,可当她接受阿波罗的神明之力而拒绝向神明奉献一切时,太阳神阿波罗愤怒的诅咒卡桑德拉:她能够预知未来,但没有人会相信她的话。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5)

《绝望的卡桑德拉》 弗雷德里克·桑迪斯 (1829–1904)

于是,卡桑德拉成为特洛伊人眼中的疯婆子、大肆宣扬疯狂言论的精神病——即便她的预言都是真的——是特洛伊血一般的未来和无数人的死亡,可没有人听。

先知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6)

《卡桑德拉》伊芙琳·德·摩根 1898 年创作

她被迫眼睁睁看着特洛伊如预言般一步步陷落。战争,弱女子无力影响,可自身的悲剧她也同样要一步步见证:及至城破,她跑到雅典娜神庙中寻求庇护,紧紧抓住了女神的雕像希图求神力改变命运,可希腊联军战士小埃阿斯赶了进来,在女神的雕像下残暴的侵犯了她,其后,卡桑德拉成为了阿伽门农的女奴,被带回迈锡尼。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7)

《阿贾克斯和卡桑德拉》 约翰··蒂施拜因,1806 年

当初阿伽门农为了联军舰队能够顺风前行,活活献祭了自己的亲女儿,也因此被她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愤恨不已,在十年空档期内找到了新的情人,于是阿伽门农和女奴卡桑德拉在回国后就被刺杀在卧室之中——卡桑德拉或许预见了这一切,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没有人会听,她也无力改变。

当丈夫战死沙场

安德洛玛刻,特洛伊阵营中第一勇士、王子赫克托尔的妻子,以温柔善良,聪慧勇敢,深爱丈夫著称,是希腊神话中贤内助的典范。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8)

《安德洛玛刻的痛苦》 雅各·路易·大卫1783年创作

赫克托尔刚强威武,内心勇猛无畏,数次率军击退希腊联军,令希腊士兵胆寒不已,但他在战场上杀死了阿喀琉斯的男性“爱人”,因此招得阿喀琉斯参战,面对身着火神铠甲、神力加持的阿喀琉斯,赫克托尔惊为天人,但为了国与家,他带着必死之心上阵,被阿喀琉斯以长矛刺穿喉咙,而后他的尸体被阿喀琉斯倒挂在战车后羞辱,拖拽回了希腊阵中。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19)

《向妻子告别的赫克托尔》Astyanax Luca Ferrari 1650年创作

至此,赫克托尔的爱妻安德洛玛刻的命运也以注定:特洛伊城破后,安德洛玛刻沦为了奴隶,成为阿喀琉斯儿子的小妾,被迫按照奴隶的身份剪掉了满头长发,赤脚在外劳作,服侍仇人的儿子,为其生下了三个儿子——她之所以忍辱负重,仅仅是为了将赫克托尔的小儿子抚养成人,保留日后恢复特洛伊王国的希望,可最终,小儿子也被希腊人从城墙上扔下活活摔死。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0)

《赫克托尔与安德罗马刻》

当然,对于安德洛玛刻,西方人倾注了足够多的同情心,艺术家们以此为题进行了大量创作。而文学上,除了《荷马史诗》外,欧里庇得斯的《特洛伊妇女》、《安德洛玛刻》,拉辛的《安德洛玛刻》等作品,也都以她的悲剧命运为主。

杀死凯旋归来的国王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1)

《克吕泰涅斯特拉》弗里德里克·莱顿爵士 1882年创作

特洛伊战争的胜利者,其实也难逃战争的悲剧影响:希腊联军主帅阿伽门农离家十年,凯旋归来,却被自己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 (Clytemnestra) 刺杀——理由是为大女儿伊菲革涅亚报仇:当年起兵之时,阿伽门农想着自己联军主帅的威严与权力,为了舰队能够顺风前行,破除风暴的阻碍,竟将大女儿活祭给了神明,其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本以为自己是来参加女儿的婚礼,结果却面对了女儿的惨死,她一气之下离开军营,回到迈锡尼。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2)

《谋杀阿伽门农》,皮埃尔-纳西斯·盖兰 1817年创作

漫长的十年,让克吕泰涅斯特拉有了新的情人,也有了报女儿的仇的力量:趁阿伽门农回国,她联合情人将阿伽门农和女奴卡桑德拉刺杀在卧室之中,可冤冤相报何时了?她也因此沦为仇恨因果中的一份子。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3)

《俄瑞斯忒斯弑母》Bernardino Mei

克吕泰涅斯特为女儿报仇,看似天经地义,但其后,她也被自己的亲生儿子俄瑞斯忒斯所刺杀——报杀父之仇。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4)

《复仇女神追杀俄瑞斯忒斯》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由此,俄瑞斯忒斯又开始了新的逃亡,他虽以报仇为名,却行了弑母之实,因此被复仇女神永恒追杀。回望那意气风发的联军主帅阿伽门农,十年鏖战终得胜利荣光,收获了家破人亡的结局。

二战德国名将画(画笔下的特洛伊之战)(25)

身着希腊服饰的女性

尽管这几位女性只是神话、文学家们笔下的故事,但她们的经历必然也来自于常人的生活,她们是人类千年频繁的战争之下,女性们悲惨生活的缩影:面对战争, 她们无力影响、干涉,但战争却往往直接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命运,或是干脆失去丈夫、孩子、家园、乃至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