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日本首都东京近年来加速整合城市无障碍资源,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无障碍化建设融入在城市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它不仅是一块导盲砖、一部电梯和一个扶手,还是每个人在心灵层面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关怀与支持。

关于日本90岁建筑规划师的记录(专访日本建筑师本间贵史)(1)

无障碍设计注重细节上用心

“日本无障碍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无论是残障人士、高龄者、孕妇还是带着孩子的人,让所有人都可以在街上顺利出行、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同一标准的服务,为此而消除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障碍。”日本建筑师本间贵史从事建筑设计30多年,在无障碍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

在他看来,东京的公共卫生间正变得更为完善,即便是高龄者和残障人士都能简单使用的多功能卫生间越来越多;道路、天桥上,电梯和坡道扶手的设置、高差的消除方面也在进步......

以城市公共空间为重点,东京近些年来不断升级硬件层面的无障碍化建设。在道路、交通机关、建筑物和公园等场所,都能感受到无障碍设计在细节上的用心。

国际航空运输评级组织Skytrax近日评选出了2021年度全球最佳机场排名,东京羽田机场名列第二,其无障碍设施曾多次获奖。羽田机场洗手间的无障碍设计,也让本间贵史印象尤为深刻。他记得,洗手间入口的指示用象形图代替文字,不仅设计得通俗易懂,还配有接触图和日英中韩四种语言的语音。

“对有视觉障碍、听觉损失和无法阅读文字的人来说,这些指示很容易理解。”他说,羽田机场的普通洗手间内部,出入口也全是折叠门而不是平开门,方便携带大量行李的人和轮椅使用者使用。卫生设施距地面约35厘米,方便矮个子和儿童使用。此外,机场的多功能洗手间空间宽敞,配备了轮椅使用者、老人、带孩子的人等均可使用的多功能设备,还有专供导盲犬使用的洗手间。

“与过去相比,有许多部分得到了改善,当然还存在着有待提高的部分。”本间贵史说,比如,城市公园的“无障碍化”、交通设施等领域指示标识的整备协调等方面仍然有待提升。

关于日本90岁建筑规划师的记录(专访日本建筑师本间贵史)(2)

图说:日本建筑师本间贵史。王若弦 摄

心灵无障碍化建设

无障碍环境的打造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后者是近年来日本着力推进的领域,这些都得到了法律保障。

日本在无障碍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拥有涉及专门的交通机关、建筑物和交通空间等专门领域的法律。2006年12月,日本实施了《有关方便老年人、残疾人行动的法律(无障碍新法)》,整合了此前的有关法律,开始统一推进无障碍措施。

在日本,为了东京残奥会而改善环境并不是目的。本间贵史表示,其实长期以来,日本已经通过制定法律和标准来改善无障碍环境。在国家层面《无障碍法》的基础上,东京都还制定了建筑物无障碍条例,完善了《无障碍法》尚未涵盖的一些建筑物作为对象。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经过反复修订,准确性越来越高。此外,东京都还根据福利城镇建设条例制定了设施维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企业和设计师设计建筑物所需事项。“这些是有关行业人士从当地政府获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必要程序,是无法回避的。”

2020年,日本进一步完善了“新法”,“其中,有一点尤为引人关注:促进对老年人、残疾人的理解、关爱和帮助——即推进‘心灵无障碍化’建设。”

促进无障碍建设,不仅指的是诸如改善坡道和台阶等硬件层面,软性层面“心灵的无障碍”建设也十分重要。在本间看来,“心灵无障碍化”指的是所有具有不同身心特征和思维方式的人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了解,达到相互支持。尤其,让更多人去学习和理解那些“障碍”非常重要。本间介绍,在日本,有面向普通大众的无障碍课堂,面向初高中生的无障碍学校教育补充教材,面向教师的讲解书籍等。此外,日本还面向交通和旅游领域制定了指南和手册,改善接待、充实员工培训。

“无障碍、通用的设计理念对于日本设计师来说已经是常识。”本间认为,日本目前的无障碍规定旨在“实现一个包括老年人和残疾人在内,所有人都可以安全、安心、舒适生活的社会”。本间说,“其实,普通大众每天都很难感受到这些努力的结果,但与硬件层面的建设一样,推进心灵的无障碍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新民晚报记者 吴宇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