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版《深夜食堂》扑街,豆瓣评分2.3,创国产片新低。

获点赞最高的评论是:

黄磊深夜食堂讲的什么事(黄磊你过来咱们聊聊什么是)(1)

观众一边倒的恶评不是没有原因的。日本原版《深夜食堂》以美食为载体,讲述都市漂泊的人们遇见的遗憾、孤单,用满满的爱与温暖,治愈着角色,也感染着观众。

黄磊深夜食堂讲的什么事(黄磊你过来咱们聊聊什么是)(2)

提到我们自己的《深夜食堂》,本来是有满满的期待:

黄磊深夜食堂讲的什么事(黄磊你过来咱们聊聊什么是)(3)

黄磊深夜食堂讲的什么事(黄磊你过来咱们聊聊什么是)(4)

夜色深沉,规矩的都市开始了另一种躁动:要毕业的学生、热恋期的情侣、忙碌了一天的白领……疲惫的身躯被小龙虾、烤串、啤酒安慰着。

美食的背后,是属于每个人的故事和心情。

而在黄磊版《深夜食堂》里,从场景设置看,没有大排档、路边推车或烧烤摊,没有烤串和小龙虾,而是完全照搬日本的居酒屋,把观众置于一个逼仄且不明所以的空间。

黄磊深夜食堂讲的什么事(黄磊你过来咱们聊聊什么是)(5)

僵化的外壳下,包裹着的也并非故事撑起的剧情,而是广告词连接的画面。

我们的深夜食堂,是一个东北银儿守着的深夜撸串摊,是金链大哥扒蒜小妹,是加班中介下班小姐,是遛狗大爷跳舞大妈,不是大晚上跑到居酒屋点泡面,就为了配一句“老坛酸菜“的广告词。

难怪被评价:

原版馋到崩溃,国版尬到反胃

虽然加盟演员大牌不少,但遗憾的是,在前四集里,几乎每个人都贡献了最差演技

不同于日本原版主人公的沉默寡言,黄磊饰演的老板,似乎天生带着一股机灵劲儿,开篇泡面三姐妹的剧情里,他只做了两件事:口播老坛酸菜的广告;眨巴着大眼睛随时准备说一句“你闺蜜睡了你男朋友……

吴昕一出场,就戴着一顶莫名其妙的花,像挂着波西米亚公主的勋章一样让人费解。

脱口“我们是……(泡面三姐妹)”,观众都忍不住接上“快乐家族”。

在《心理罪》中饰演邰伟的王泷正,曾经被认为是“硬汉担当”,而他扮演的龙哥却像临时从天桥底下把拉二胡的拽来顶包。

对于角色的塑造,演技是表,故事是里。一部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他们做出的选择符合环境和自身,让观众能感同身受,才算打动人心。

简单的脸谱化设定,只能让人物被情节推着走,为了完成编剧的使命而如行尸走肉,也侮辱了观众的智商。

以“泡面三姐妹”的情节为例,原著的“茶泡饭三姐妹”能让观众感受到她们情感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被感动、被治愈,为她们开心而笑,为她们不开心而哭。

但在这部改编剧中,看到她们开心,我只想问编剧“莫名其妙,为什么”;看到她们不开心,有时候真想补一句“活该”,因为剧中呈现的她们就是疯疯癫癫没有内核,鬼知道她们经历了什么……

真实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应该怎么拍?天涯给出这样的答案:

要想拍好中国版得让黄渤来演,就开个胶东海鲜大排档,再卖些烤串、花毛、啤酒、鲅鱼饺子。

管虎、徐铮、沈腾加班后来这吃吃毛豆、吹吹牛、摔摔酒瓶子~

黄渤端着一盘炒蛤蜊出来呵斥到“吵吵什么,那三个大嫚都叫你们吓跑嘞。”

镜头一转,秦海璐、马丽和贾玲三姐妹白了一眼黄渤,说到“就他们仨小鸡仔,敢吹一瓶不?”

这时候闫妮推门进来“哟,咋还没收工咧黄老板,你可好久没去我店里坐坐了~”

前后脚,城管@张译伸了个头进来,“黄师傅,门口的烤架明天赶紧撤,最近封堵开墙打洞,查的可严。”

“俺这是租的六爷的房子。”

“六爷也不好使,上面文都发了。哟闫大姐也在呢,你那客栈的门脸估计也得重新整整。”

说完也不多坐,抓了把毛豆,走了。

虽然是调侃,但可以看到,这些琐碎而平淡的故事背后,是绵延不绝的人情味。表面是一层一层的厚重,底藏着可能爆发的危险,人们的常态便是絮絮叨叨的慵懒与心安,这不就是生活本身么?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部翻拍剧被诟病:

编剧只记得植入老坛酸菜,哪里有空管夜里游荡的灵魂。

我们真实的“深夜食堂”是这样的,它来自上千网友的评论,也来自于你我真实的生活:

@Friday

记忆中的某个晚上,妈妈说很饿,然后我和她下楼的一家面店吃面,她点了一份云吞面,她一边吹一边吃,我说慢慢吃,她说着真好吃真好吃。。那时我们住在肿瘤中心,她刚化疗完,我偷偷带她吃云吞面,趁她吃的某一瞬间,我快速拿起手机拍了她一张她吃面照片,我不想让她看到我偷拍,怕她难过,怕她觉得我在拍她最后的照片,但我们都清楚彼此的时间无多,她走6年了,而那张照片拍糊了,但记忆中那碗面她吃得很开心

@莹毛毛

学校门口的烤串摊,开在一家寿衣寿盒店门口,所以我们每次撸串,都互相招呼着,哎,吃寿衣寿盒去呀!

那会儿参加学生剧团,每个学期排两场戏,下了晚课就往艺术楼地下排练厅跑,练声练形体练默契,弹吉他,改剧本,画舞美,做道具。看门大爷每天晚上十一点来赶人,去去去赶紧回宿舍睡觉去。

我们一般六七个玩得最好的朋友,就结伴往学校东门走,路上顺手买半个西瓜,往寿衣寿盒店门口长桌上一扔,叫几盘串,扎啤,就着西瓜,边吃边聊。

我们聊文学,聊爱情,聊自己的梦想。谁谁谁要当编剧,谁跟谁谈恋爱,谁组的乐队在哪要演出,谁考上中戏了,谁要去台湾接着学戏剧。

店主握来一大把羊肉串,肥油吱吱冒着泡,往往伴着洒了一裙子的啤酒,蒸腾出小麦香气。

万物可期。

@曾maymay

华师的小贝岗就是我的深夜食堂。大学那会司考备考,期末考试复习到夜深,回宿舍的路上总要点一份麻辣烫,欺骗自己:都是菜,不胖。

@桃花流水竹叶鱼

忽然想起了湮没已久的三里屯南街。一到春天,各色人等就像雨后的蘑菇一样冒出来,满街满街都是鲜活的故事。那时候我们都还年轻,手上有酒,床上有书,胸口还揣着希望。

@特别的人

前几天去酒吧深夜两点多钟去吃饭 店里大多数的年轻人 只有一个老头 在独自喝酒 我并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一边喝一边自言自语的假装对面有人的讲话 虽然说话声有点吵 但还是有些心疼 不知他的家人知不知道 不曾想他曾经也是少年

@王开鑫

现在租的房子明天就要房东来收房,工作辞了,下个房子还没找到。刚打包完东西,发现冰箱里还有一瓶啤酒,还剩了点虾皮儿。嗯,正在喝啤酒,吃虾皮儿。想着明天怎么把这一堆东西拿去朋友家,顺便借宿几个晚上,然后去哪工作。想了很多,一瓶啤酒居然喝的有点迷糊。一个人的日子好坏参半。

@徐睿

有一年在单位附近租房住,每次12点下夜班某人都来接我,在路边吃一碗西红柿鸡蛋面,那时候我们真的没钱,每次我都舍不得买一盘拌白菜心,每次都是他坚持买,两个人,一碗面,一盘菜心,深夜十二点。不是不记得你的好,而是同样记得你的不好,于是选择不去想。后来这么多年,很少再吃拌白菜心,可能当年吃伤了

@胡明显

那天是他的生日,可我要去一个live演出帮写文案。回来十一点多,在一家面馆打包了两碗面带回去。我说赶紧趁十二点之前把面条儿吃了。后来我们分手了,他说那是他过的最幸福的一个生日。

@Miranda

复读那一年冬天,住在离学校近的舅舅家,每天不想那么早回去,总是自习到晚上11点才走。无意间在一个小弄堂里发现了一个烧烤摊,准确的说只有一个烧烤架,一个男人在那烤。我总是会去点一份烤茄子,然后边吃边往舅舅家走,到家门口吃完,然后偷偷擦掉嘴边的油。其实茄子的味道很一般,而且很油,但是我觉得这油乎乎的茄子陪伴了我最煎熬的冬天

@喵一

刚毕业参加工作,有天晚上被叫应酬喝白酒,我过敏体质不想喝还是喝了。吃完饭一个人去休闲吧想解酒。点了梅子水和松饼,边吃边觉得委屈就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哭。老板问我没事吧?我说没事,抹着眼泪继续吃。四年多没去。前几天再去问老板要松饼,他说机器坏了。想起那个大哭夜晚。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达·芬奇²⁰¹⁷

03年,在俄罗斯留学的第一年冬天,语言不通,孤独,冷。在市场发现新开了一家中国小吃店,点了一碗在家时最难下咽的玉米碴子粥,第一口就已经泪如雨下,暗自狂吼:太他妈好吃了!!!才明白何为乡愁。

@郭菲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吃完晚饭偶遇男神,假装没吃饭,和他又吃了一次,只记得当晚很撑很撑。说多了现在已没泪,只想笑,年少轻狂,幸福时光啊。

@小耳朵Eddy

大学在旧货市场吃烧烤,雨季的大暴雨到处都积水,打着伞去红色雨棚里吃,老板看我跳来跳去,就让我站着别动,用蓝色塑料凳子搭了条路给我踩着过。他说别把鞋弄潮了,回家着凉。高中学校门口卖炒饭的奶奶,知道我爱吃猪肝,每次炒好都说今天多给你一点,有一次没去,她第二天见到我说,昨天给你炒了猪肝你没来,我等了你好久。……第一份工作在大理,黑白颠倒,食堂的老板家孩子总跑到窗前给我塞水果,有一天痛经,下班回到宿舍已经夜里十一点,老板娘来敲门说,我家妹儿说姐姐不舒服,让我给你煮的红糖鸡蛋,她等不了你回来就睡着了,已经给你热过三次了。………外面的饭菜到底有没有家的味道?大概就是,熨舌暖心这几个字吧。

@hgw_689

高中的每个夜晚,十点左右到家,父母都睡了,大厅的灯开着,桌上一碗粉丝配一个荷包蛋,或者炖着七七八八的汤,这夜宵品类其实也不多,就那六七种,循环着来,吃了三年,腻了三年,却让我多了个值得一辈子的回味。

@徒步旅行的猫哟

因为无法用话语向别人描述学校边上卖的烧饼有多么好吃,我骑车去买了几个,风很大,我把烧饼放在书包夹层里,像怀揣了一个滚烫火热的秘密。有多好吃我描述一下:就是你家里有一摊子烂事,你把车锁上,一口一口地吃这个烧饼,你吃得仔细,掉进缝里的芝麻都抠出来吃了,没剩下,十点,你停泊在红尘里,璀璨。

@唯灵

毕业时候,离校的前一天照常去学校门口的广式烧腊店吃饭,临走时候跟老板说了一声再见,老板好像察觉了什么,问我是不是毕业了,让我明天出发前再过来吃饭。第二天老板给做了份超丰富的烧腊拼盘,最后也没收钱。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它有很多很多不如意,也有很多很多温暖,人们总可以奋不顾身,继续走下去。

我们的心里都有一座深夜食堂吧。

在那个地方,有人离去,有人归来;没有人过得绝对完美,也没有人过得一塌糊涂。每个人都有眼泪,每个人都有未来。

来和周刊君聊一聊

你在餐桌上经历或见到的

遗憾与温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