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舍得》又双叒叕上热搜了。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

看到最新的剧情,网友纷纷感到窒息,直呼“看抑郁了”。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2)

其实,在故事一开始,南俪还没有这么“面目狰狞”。

回顾南俪出场时,在庆祝女儿欢欢在歌唱比赛拿冠军的家宴上,面对“鸡娃妈妈”田雨岚炫耀儿子考满分,“素鸡妈妈”南俪并不屑与她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3)

可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发现,无论是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田雨岚,还是认为“快乐最重要”的南俪,在面对教育大环境和周围人的比较时,她们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追求成功”的战斗中。

在这场战斗中,还有一位最不能令人忽视的配角——蔡菊英,她先是受到全网唾弃被称为“老绿茶”、“老白莲”,后来又引发一众网友的同情。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4)

今天,我们就先从她开始聊起。

蔡菊英摆出更低的姿态或许能谋取更高的利益,却换不来尊重、信任和爱。

蔡菊英婚内丧偶,独自抚养女儿田雨岚。她原先是照顾南建龙的护工,后来南建龙与南俪的母亲赵娜离婚后,迅速和蔡菊英再婚。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5)

虽然蔡菊英不是主角,但网友却为她总结出了一套“独门秘诀”。

蔡式绝学一:示弱。这一招可谓是精准打击,蔡菊英吃准了南建龙的老爷心态——吃软不吃硬。因此她在南建龙面前低三下四,只为哄老爷子开心,激发南建龙的保护欲。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6)

蔡式绝学二:卖惨。蔡菊英害怕南建龙和生病卧床的前妻赵娜见面,于是主动登门想要照顾赵娜,赵娜气愤至极,拿起书砸中了蔡菊英的头部。蔡菊英回到家里,露出受伤的额头,引发南建龙的关注。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7)

蔡式绝学三:情感绑架。在替孙子子悠争取金牌班名额时,蔡菊英一边为南建龙按摩,一边细数过往自己不计回报的付出,这波操作让南建龙动了恻隐之心,稀里糊涂地将唯一的名额给了子悠,而不是他最喜爱的欢欢。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8)

蔡式绝学四:示威。田雨岚知道母亲的“三板斧”——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也是蔡菊英的另一面,她认为靠撒泼示威可以达到目的。在赵娜面前,蔡菊英贬低欢欢“被撤职”,暗示赵娜是被南建龙抛弃的,可谓是杀人诛心。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9)

结合这几种手段,蔡菊英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上位之路顺风顺水。但其实,她深知以自己的身份地位配不上南建龙这样的高知退休干部,于是她隐忍、蛰伏,在南建龙的生活中甘心扮演保姆的角色。但做小伏低,并没有为她换来南建龙的尊重、信任和爱。

对南建龙来说,蔡菊英始终是个“外人”。南建龙表现得对她很放心,但暗中会拿放大镜审查蔡菊英经手的账,不知会她一声就给女儿南俪60万买房,遗嘱也不留给蔡菊英任何好处。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0)

归根到底,他们的婚姻只是一种互利互惠。蔡菊英嫁给南建龙,图的是南建龙的经济、地位和他能带来的安稳生活;南建龙娶蔡菊英,图的是蔡菊英的护理能力和任劳任怨的性格。

这也是后来部分网友同情蔡姨的原因,她看起来拥有南家“女主人”的身份,但是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作为附庸和寄生者,她在这个大家庭里是最没有尊严的人。

蔡菊英终于认清自己的位置,在最近的几集剧情中,我们看到她拖着行李独自离开,失去庇护后她还是孑然一身。

南俪在旁人都“内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

南俪是一个开明的妈妈,也是一名业高管,可以说是很多人理想中女性的样子。

“人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为之付出努力,本身就很难得了。”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1)

这是南俪一开始说的话。她只想要女儿欢欢快乐长大就好,并不追求高成绩,所以,她只给欢欢报了几个兴趣班而不是补习班。

当田雨岚讽刺欢欢成绩倒数时,南俪回家依然告诉女儿她很优秀。

面对田雨岚的冷嘲热讽,她不为所动,她不想让欢欢的童年变得和颜子悠一样,只有成绩没有快乐。当老公辅导女儿变得有些急躁时,南俪还劝解道“不要这么焦虑,孩子会有压力的”。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2)

但是,在旁人都“内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

有一次,南俪听总裁谈道:“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将来考不进我们自己的母校,职位没有我们高。”那时的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如果不抓紧努力,孩子将来很有可能过得比自己差。

而在工作中向来顺风顺水的南俪,因为自己的985本科学历比不上海归硕士,本以为可以升为正式的总监,没想到还被降职了。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3)

孩子升学压力与自己降职的双重打击,让南俪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回到家,南俪甚至向老公夏君山提出“假离婚”,自己的职位已经不保,至少要保住孩子的升学。

当一个人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威胁中,ta恐惧因此被夺去尊严与尊重。就像欢欢成绩下滑遭同学排挤,她会产生自我怀疑,主动提出要上补习班。同样,南俪的想法和选择也变得和原先不同。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4)

家庭氛围逐渐变得紧张起来,在全家为南俪庆祝生日时,她收到欢欢数学期末考试的成绩只79分,于是不顾家人劝阻,坚持要送欢欢去上辅导班。此时的她,已经“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5)

看到南俪的转变,很多人产生了共鸣,也感到心酸和无奈:明明不想“内卷”,可一旦从主流价值观的跑道上“撤退”,我们似乎就变成了“失败者”、“差生”。于是,明明对某份高薪工作感到厌恶,我们也不愿放弃;明知自己想过另一种生活,我们也不敢尝试。

据网传结局,新年之际,南俪给欢欢压岁钱的祝福还是希望她门门考一百分,欢欢非常失落。当欢欢发现自己发烧,以为自己得了新冠肺炎而绝望地离家出走。直到南俪找到女儿,焦急而崩溃的她向女儿道歉,反省了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

田雨岚正是我们所渴求的,令我们的目标和心愿变得不可能。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6)

这是田雨岚信奉的价值观。田雨岚嫁了富二代老公颜鹏,儿子颜子悠学习优秀,看起来她的位置已经挺“高”了,但细细品味,就能知道为什么她还是不满足。

公婆造访,对田雨岚的身材和穿着指手画脚,但田雨岚还是忍气吞声、笑脸相迎。原来,老公沉迷游戏没有事业心,她们一家平时得拿着公婆的补贴生活。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7)

娘家这边,在家庭聚餐上,田雨岚炫耀着儿子颜子悠又考了满分,还叫儿子表演背圆周率,可子悠从外公那里收到的礼物还是与上次一样。

不管田雨岚多么努力地想要通过展现孩子的优秀获得外公的青睐,好像还是抵不过夏欢欢“亲外孙女”的身份。

再来看到田雨岚自己,无法逃脱“小三上位”保姆的女儿的骂名,三本毕业的她目前只是一个区区的楼面经理,还被南俪说“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的,到哪都改不了急吼吼的吃相”。

归根到底,出身带来的自卑感——“比不上”的感觉,令她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虚荣心。

比如,把孩子的成绩也视为自己“身份”的表征,当孩子考好的时候,自己脸上都有光。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8)

从田雨岚“急吼吼”、争强好胜的作风中,我看到她内心深处存在这样一种恐惧:

总是担忧自己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

田雨岚南俪家庭情况(南俪逐渐田雨岚化)(19)

对田雨岚来说,“掉队”有可能让她再次意识到自己身份的低下,以及危及自尊感,因此她不敢停下来,拼命地追赶、渴求达到更高的位置。

这一系列的追求并没有让田雨岚称心如意。子悠不堪忍受,在家长会上公开控诉妈妈“只爱考满分的自己,不想让自己好过”,田雨岚听了泪如雨下离开现场。

田雨岚始终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相信的态度是“乐观”的,但这种乐观有时是“残忍”的。

因为,当我们所渴求的、与现实并不匹配时,这种“坚信”的态度会令我们盲目坚定、无法正确认识到真实的情况。田雨岚认为南俪没有提前跟她说促销支持的事情,就是等着看她的笑话,还发邮件投诉南俪;当儿子没有考进前三名,在她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肯定是老师的问题,于是联名举报老师……

田雨岚把“成功的可能性”寄托在眼前这条看似唯一的道路上,即使它已经对当下的生活造成伤害也在所不惜。当儿子被老师辱骂,连老公都听不下去了,但田雨岚竟然觉得严格一点没有什么。

所以说,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所渴求的,令我们的目标和心愿变得不可能。剧中,颜子悠在考场上彻底情绪崩溃,他撕掉考卷冲出了考场。田雨岚却仍然威胁子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要扔掉他心爱的黏菌,后来,子悠不但成绩下滑还出现了幻觉。

作者有话说:

在原著里,夏君山留给南俪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话很触动我。

“为了那么一点点的得,被舍的又是什么?

如果舍才是上升的通道,那么它得到的又是怎样一代未来的接班人?”

如果说,剧中人想要得到的,可能是“更好的成绩”、“更高的职位”、“更有钱有权”……那些代表“上层身份”的标签,那么,我们付出的代价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焦虑——我们永远不可能安于现状,我们永远会有尚未企及的梦想。

而所谓“上层身份”,其实只是我们在自己所选取的价值观阶梯上、定位到的更高的位置。

我们都想要确立自己的身份,但身份的确立取决于听众的选择。这并不是说我们都不应去追求“世俗成功”,而是“世俗成功”只是所有成功可能性之中的一种。

当我们放下对主流价值观的执念、发掘更自由而多元的价值观体系,我们就可能突破身份焦虑的束缚,敢于迈向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并修改脑海中对想要成为的、“有身份”的人的想象。

我们仍会受到身份焦虑的影响,但此时,我们的理想身份,以及梦想生活都变得不同。

我们仍想要获得“身份”背后所带来的关注、尊重,以及价值感,但“评判标准”的不同,可能为我们的生活状态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