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不接受反驳。和一个不懂物理的小编争论对错也毫无意义。

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仅上映3天便以10亿票房荣登榜首,做为一部科幻题材的电影,从流浪地球到第二部的热映,不仅有着宏大的世界观,还多角度的向我们展示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感与科幻的结合,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的感性。但最重要的是,电影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前沿知识,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脑洞大开。

流浪地球2为什么不直接推走地球(流浪地球2要想拯救地球)(1)

流浪地球计划是啥

对于电影中提及的流浪地球计划,在原著中大概的意思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为了拯救地球,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飞向4.2光年外的新家园。用小编的解释就是:太阳不行了,给地球装载若干发动机,赶紧扯呼。当然,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宏伟的计划,没有强大的知识支撑是实现不了的。

所以说拯救地球,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流浪地球中的物理知识

太阳的变化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太阳亮度的增加是地球不得不背井离乡,远遁太空的原因,但现实世界中的太阳,真的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吗?

在过去的40亿年里,太阳的整体亮度上升了大约20%。这种变化对于地球的生命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一个单一物种存续的时间(百万年到千万年)里,太阳的变化不会产生显著效应。如果太阳按照物理规律演化,那么在未来的10亿年里,太阳的能量输出将上升10%,这可能会引发地球上失控的温室效应。但这是非常长的时间尺度,在这之前人类自己引发的全球变暖就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流浪地球2为什么不直接推走地球(流浪地球2要想拯救地球)(2)

氦闪

在《流浪地球》的原著中,科学家观察到太阳核心的演化加速了,并且在地球逃离到木星附近时就已转变成为了一颗红巨星,完全吞噬了金星和水星。这是因为太阳核心的氢元素在聚变燃烧后会转化为暂时无法聚变的氦元素,沉积在太阳中心,形成一个致密的核。这种转变会使得太阳失去稳定性调节机制,能量产出不断增加,并且体积开始膨胀,变得更红。天文学上称处于这个阶段的恒星为“红巨星”。在这种演化的末期,红巨星中心积累了足够高的温度,最终会使得氦构成的核心开始聚变,失控的氦核心燃烧会在数秒的短暂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被称作“氦闪”。

推进地球的动力:重聚变发动机

在小说和电影中均未交待所谓“重聚变发动机”的准确定义到底是什么,不过在原文中倒是对这种发动机有句简单的解释:“利用岩石中的氧、硅元素进行核聚变反应,获得高能高压的等离子流。”所以可以将这种发动机理解为一套巨型的核聚变离子脉冲推进系统。

流浪地球2为什么不直接推走地球(流浪地球2要想拯救地球)(3)

引力弹弓

地球为了逃离太阳系,设定了一个飞往木星的冒险轨道,差点毁掉地球。这种冒险的原因是为了利用木星给地球加速。这种加速的方式俗称引力弹弓(gravitational slingshot)或者叫引力助推(gravity assist)。 引力弹弓一般发生在一对重量相差悬殊的天体之间。

流浪地球2为什么不直接推走地球(流浪地球2要想拯救地球)(4)

“洛希极限”

在天体力学中,洛希极限又称洛希半径,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提出,因此称为洛希极限。我们就拿地球接近木星作为特例简单说一下:地球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主要作用力是自身的重力,当地球靠近木星的时候,木星会对地球产生强烈的潮汐撕扯作用,当潮汐力超过地球自身物质的重力结合作用时,地球就会被撕裂。地球刚开始被撕裂时,离木星的距离就是洛希极限。

结束语

电影和原著中还有大量的科学物理知识,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小编虽然对上述知识不懂,但对于未知的领域一直存有强大的好奇心,毕竟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是一部电影、一段文章或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都是我们思考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