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1)

小娥和黑娃

小娥和黑娃,无疑是《白鹿原》中最出彩儿的人物。他(她)们不甘于命运捉弄,勇敢地向封建腐朽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那种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然也没必要遮掩,书中诸多的性事描写,对小娥和黑娃的人生命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小娥,先后跟了四个男人,每个人都个性鲜明反差强烈。这种大开大合的方式,引发了读者不同的反应。有说她是风流成性不守妇道的浪荡女子,有说她是造成白鹿两家反目成仇的祸首罪魁,有说她是冲破封建牢笼最终又为封建势力殉葬的牺牲品。因此剖析小娥的形象构成,对全面解读《白鹿原》的博大精深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2)

黑娃

一、 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抗意识,是小娥走上新生的萌芽。萌芽一旦破土而出,其顽强的生命力不可阻挡。

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郭举人就是个司空见惯的地主老财。稍有不同的是他有点文化,是个武举人,年过花甲仍身康体健。另外郭举人对下人并不那么苛薄,时常教黑娃这个长工骑马遛马放鸽子,主仆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其实武举人对小娥这个二女人也没有主观意识上的虐待,事情坏就坏在大女人这个母夜叉身上。她人老珠黄,与年轻貌美的小娥形成强烈反差,羡慕嫉妒恨是必然的。失去竞争力的母夜叉为保护自己的地位不被侵占,使出了阴毒的招法,轻易不让郭举人沾小娥的身子。当然,如果仅仅是生理上的摧残还不至于把事情搞得太糟,关键是大女人每天还要亲眼监督着小娥“泡枣”为郭举人健身。同样作为女人,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摧残无疑是把人的尊严踩在脚下,还要碾上几脚,活生生把小娥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变成了郭举人的一个木偶工具。

饱受精神和生理摧残的双层折磨,让小娥对那个人吃人的封建礼教恨之入骨,她勇敢地挣脱了束缚她的精神枷锁,义无反顾地向几千年形成的压榨妇女的封建传统发起了冲击——黑娃的到来,为她寻找到了最佳突破口。

应当说,黑娃作为一个下人,一个对男女之事一无所知的“生瓜蛋子”,是不可能也不敢对小娥有非份之想的(即便有非份之想也只能装在心里,不可能有行动)。是小娥主动的发挥师长作用,帮助黑娃得到了男人性意识的启蒙。

于是,小娥和黑娃走到一起,就成了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这个环节上,作者描写得极其生动又合情合理,让读者自然而然地随着小娥和黑娃的感情脉络行走起伏,真挚细腻,款曲暗流,漩波荡漾,汹涌澎湃。把人的本性和情感的爆发揭示得惟妙惟肖,入目三分。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

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3)

小娥

二、小娥和鹿子霖的纠葛,表面是鹿子霖的乘人之危,实则是白鹿两大家族暗中的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其实并没有最后赢家。

面对不能进祠堂祭祖(不被家族认可),不被父亲鹿三接受的严酷现实,不娥和黑娃没有屈服。他们搬到村外的破窑里开始自己凄苦却甜蜜的新生活。但是,命运却再一次向他们伸出了魔爪。

黑娃在共产党人鹿兆鹏的组织下,带头领导了白鹿原农协运动,掀起了一场旷世未闻的风搅雪。在敌人的追捕下他被迫逃走,一下子使小娥这个孤苦无助的外乡女人陷入了绝境。作为农协负责人的家属和积极分子(小娥也参加了农协),她不仅要接受折磨,还要逼迫她把黑娃找回来。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求助黑娃的同族长辈鹿子霖。鹿子霖这个所谓的乡约,应该相当于村长,在当地还是有一定权力的。鹿子霖乘人之危,借机上了小娥的床。

如果不仔细阅读原著,很容易把它理解成小娥为了搭救黑娃,主动以色相拉拢鹿子霖。这也正是把小娥想象成荡妇的主要缘由。真相是见到年轻貌美的小娥找上门来,鹿子霖垂涎三尺马上答应,于酒后夜半闯入小娥的窑洞强行施暴,把生米煮成熟饭。不仅如此,当小娥被当作反面典型受到族规乡约的残酷处罚后,鹿子霖又利用小娥对白嘉轩的报复心理,唆使她引诱白孝文下水。使他在白鹿两家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小娥很快看清了鹿子霖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于是她奋起反抗,把尿撒在了鹿子霖的脸上。

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4)

黑娃和小娥

三、鹿子霖取得的胜利,是把小娥推进了深渊为代价。小娥不仅是白鹿两家争斗的牺牲品,更是封建社会妇女求解放比登天还难的真实写照。

白孝文的坠落,代表着白嘉轩的失败,他只好采取和白孝文分家划清界限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也正符合鹿子霖的意愿。在白孝文走投无路之时,鹿子霖不仅买下了分在白孝文名下的上等水田地,而且把白孝文分到的门房都买了下来,接着他立刻安排人去把房子扒掉。也就是说,鹿子霖利用小娥,狠狠地打了白嘉轩的脸,在与白嘉轩的争斗中取得了完胜,

更残酷的是,鹿子霖的胜利,换取的是以小娥的生命为代价。作为白嘉轩的铁粉丝长工鹿三,却把这一切都归罪到自己的儿媳妇小娥身上。他杀害了小娥,最终却难以消除心底的罪孽,导致自己精神失常,稀里糊涂地死去了。然而,鹿三的死去并没有唤起人们的觉醒,反而把一切再次归罪到小娥身上,竟把她埋在新建的六棱砖塔之下,让她永世不得翻身!

而那个作孽之人鹿子霖,当看到白孝文当上县长在台上耀武扬威时,他醒悟到已经不可能再翻身打垮白家了,在此沉重的打击下,他禁不住大叫一声:天爷爷,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接着便精神崩溃,很快在疯巅中死掉了。

《白鹿原》之所成为名著,就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人物命运刻划上,而是通过人物命运的转折,一波三折地烘托出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趋势和总的脉络,让读者融入到了波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去同思同想感同身受。

事实证明,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博斗中,根本就没有胜利者。从而让人不能不感叹,想清除几千年的封建糟粕意识,是何等的艰难!

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5)

黑娃和小娥

四、黑娃的起伏人生,既是命运的安排,更是偶然中的必然。它验证了一条真理,既:人的本性是可以转变的,关键是紧要关头的选择。

按照共产党人鹿兆鹏的安排,黑娃逃脱国民党的追捕,加入了由共产党控制的国民革命军队伍,在起义暴动失败后,黑娃在流浪中被土匪捉住,稀里糊涂进入了土匪的行列。

黑娃当上土匪做的第一件事,是报复白嘉轩行使族规对小娥的惩罚。他安排手下人打断了白嘉轩的腰。

黑娃做的第二件事,是弄清了小娥的死因。他先找了鹿子霖,又找了白嘉轩,他以为最有可能害死小娥的只有这两个人。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杀死小娥的,竟然是他的亲生父亲鹿三。黑娃万念俱灰,再也没有返回白鹿原这个伤心之地的心思了。

但命运偏偏又和他开了玩笑。白孝文找到他,动员他反正进入保安团。黑娃带着他的队伍接受收编,成了保安团的营长。

黑娃这段历史让我们看清了这样一个事实:黑娃闹农协失败流落他乡阴差阳错地当了土匪,并非他的主动行为,完全是误入歧途。而为自己的女人报仇和弄清小娥的死因,又是任何一个男人合乎情理的正当之举。后来接受收编加入保安团,并且又成立了家庭,所有这些把他最初骨子里蕴含的正义感激发了出来。他主动找到朱先生,当了先生的关门弟子,寻求古代先贤们留下的做人的道理。他对自己和手下人都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把在街上捏女人屁股的团丁绑在树上,让全营每个人都抽一棍子。黑娃所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现让他声名大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白嘉轩也看清了黑娃的转变,允许他作为白鹿家族的后代,领着媳妇进入祠堂祭祖。

追寻黑娃的人生轨迹,没有丝毫雕琢斧凿的人为迹象,因此可以说明,他的脱胎换骨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人生选择的必然。

为此才引出朱先生笑称:想不到一个“土匪”竟成了我最好的学生。

白鹿原小娥和黑娃后面是什么样(小娥绝不是荡妇)(6)

黑娃和小娥

五、再次回到革命队伍的黑娃,大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历史却一次次向他开了玩笑。他的离去,无疑是作者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思考题。

在共产党人鹿兆鹏的策动下,黑娃领导了保安团起义,当上了新社会的副县长,又回到了他最初就走上的革命道路。但白孝文却贪天功为己有,以县长的身份给黑娃罗织罪名。得知这个消息后,白嘉轩躬着被黑娃打断的腰,为黑娃担保,求儿子白孝文放过黑娃。但黑娃依然被白孝文枪毙了。

全书的结尾,看得出作者付出了极大心血。它独辟蹊径,选择了一种特有的结尾手法,即:此处无声胜有声!

作者留给我们许多思考题:

1、最揪心最直逼人心的是:白孝文为什么不顾父亲的担保,非要把黑娃置于死地?

2、黑娃打断了白嘉轩的腰,白嘉轩为什么还要为黑娃求情?

3、朱先生为什么说,想不到一个“土匪”竟成了他最好的学生?

4、 鹿子霖为什么看到白孝文在台上处死黑娃,他大叫一声精神崩溃,屎尿都流了出来,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5、黑娃是真正的“土匪”么?小娥是所谓的“荡妇”么?在作者笔下,到底要把他们塑造成什么形象?

鉴此,本人对《白鹿原》有如下认识:

1、每一位读过《白鹿原》的读者,对上述问题都会在心里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2、 黑娃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匪。小娥也绝不是所谓的荡妇。那种不以人性为标准,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地研究问题,只带着正人君子的帽子站在道德高地上进行评价的作法,是不恰当的。

3、一百年后,重读《白鹿原》,它的厚重内涵绝不会亚于现今的《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