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所形成的一定语言环境,往往规定和影响着法、美、德三大原创思想内容的表现因之,通过语境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准确阐释所表现的意义把千差万别的语境按言说的场合,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在每一种类型中的原创思想各有相对独立特色,并能使我们窥见相应的规律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低语境属于文化维度理论吗 宏观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之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低语境属于文化维度理论吗 宏观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之四

高低语境属于文化维度理论吗 宏观比较文化学的方法之四

语言运用所形成的一定语言环境,往往规定和影响着法、美、德三大原创思想内容的表现。因之,通过语境差异的比较,有助于准确阐释所表现的意义。把千差万别的语境按言说的场合,可划分为三大类型。在每一种类型中的原创思想各有相对独立特色,并能使我们窥见相应的规律性。

第一大类型,是三大原创思想的独立自主的展现。文化人的有关论著,往往是独立地表述各自原创思想的载体,所表现的相关思想稳定,忠实加以梳理即可大见成效。例如《陆九渊集》共有一千四百多例德字词汇,是颇有规模的道德思想糸统的原始资料,据以能够梳理出陆九渊的道德思想的脉络与主要内容。若同西方文化人的同类全集比较一番,可知陆九渊不同于西方的特色是道德思想格外自觉、浓厚。因为整书不过四十万字,而德字词汇量达到一千四百多例。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洋洋二十卷,却只有三百多例德字词汇。具体阅读《陆九渊集》会发现其语境由密集的德字词汇构成言说场景,让人置于道德思想的包围圈中难以脱身。请看一个实例:

仁,人心也。为仁由己,而由人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者,固人之所自为者也。然吾之独仁,不若与人焉而共进乎仁。与一二人焉而共进乎仁,孰若与众人而共进乎仁。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薰陶之厚……故一人之仁,不若一家之仁之为美;一家之仁,不若邻焉皆仁之为美;其邻之仁,不若里焉皆仁之为美也①。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孔子"里仁为美″的美德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其中仁字出现了二十多次,大大突出了仁的博爱思想的深广度。世界各国鲜有如此浓郁的道德思想语境。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德字词汇捆绑式大轰炸现象,随处可见。

第二大类型语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由二人或多人构成的议论式场景。在这里,原创思想的表现形式是议论各方意义的交汇。梳理与阐释就有统一、整合的功夫参与,故有一定难度。请看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中的一段人物对话:

哈姆莱特: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殿下!

哈姆莱特: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把它证实了②。

在这段讨论式语境中,男女双方关于美与德的思考意见不一致。哈姆莱特的思考趋向哲理层次,显得成熟,而奥菲利娅则开始莫名其妙,继而反感,又表示了异议。由此可见美与德的关糸问题很难达成共识。柏拉图对话集中,法、美、德三大原创思想的对话,从语境看,应是西方古代学术性对话。而古希腊戏剧中的对话则属于文学性对话,莎士比亚的上述例证语境,对希腊的两种对话语境都有承传。

第三大类型的语境,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之中。这就是小说叙事有一种经常运用德字词汇来称呼出场人物的习惯。出场人物在称呼在场人物之时,依彼此人际关糸,每每以恩人、贤婿、孝子、慈母、仁兄、贤弟等称呼对方。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德字问汇量大,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若对照现当代中国小说可知,这种习惯性称呼语境现象已不复存在。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力证了中国五千年道德思想超级大国形象失落而成为历史的众多原因中,就有着这微妙的称呼习惯性语境的整体消失的原因。这一原因是流变性的隐性的存在。唯在宏观语言学和宏观比较文化学视野里,它才被捕捉和确认。

语境比较空间极为广阔,工作量很大。把握了上述三大语境类型,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的经验举例说明,算是填补了空白,聊胜于无罢了。

注释

①巜陆九渊集》,第435页,中华书局,2020年11月版。

②《莎士比亚全集》第9卷,第64至6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4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