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港公园 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146号 免费 开放时间:7:00~21:00

最近地铁:江南西站C口出来后沿着马涌(南北两岸均可)向东步行约400米可达公园西门;晓港站A口出来向东到东晓路可达公园东门。

公园初名“竹子公园”,1958 年筹建,1960年改为现名(因园内有古迹小港桥,取谐音而名)。1972年后陆续修建了双亭、四方亭等亭台楼阁桥榭以及湖堤,进行绿化造景。总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湖面积为4.73万平方米,是广州种植观赏竹最多的公园,有黄金间碧玉竹、观音竹、龟甲竹、湘妃竹等100多个品种,为华南地区之最。(不过笔者以为要看竹子的话,还得数成都望江楼。)[得意]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1)

原为河涌、沼泽和小丘。横贯河南而连接珠江前后航道的马涌将这座公园切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马涌也名瑶溪,是清代及民国时期广州街坊的郊游胜地,笔者介绍过的岭南画派摇篮-十香园(居巢居廉故居)就在公园西端不远的马涌(又名隔山涌,因该地旧属隔山乡)河边。

1975年2月11日正式开放。布局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水体湖岸,按“亭台到处皆临水”的意境巧缀建筑物和绿化。[微风]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2)

花洲古渡~一段馨香记忆

明代时,广州城七个城门口形成花市。那时,河南(今海珠区)庄头种花已名声大噪。每天黎明时分,便有不少卖花姑娘将花担到跃龙桥边的渡头坐船到对岸的五仙门出售(当时庄头只种、只售素馨),人们称此处为“花渡头”。到了1990年代,因建设解放大桥的需要,“花洲古渡”被拆平了,并将仿建的牌坊迁至晓港公园内(近江南大道中的西门)。[快哭了]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3)

广州市区最古老的石桥~云桂桥

坐落在前进路公园东门内不远的云桂桥(广州市保),是何维柏出资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他当时第一次回到广州隐居),以方便学生过河来其创建的书院学习,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后来为纪念何维柏,乡民在小港桥头建“云桂发祥”牌坊。宣统三年,乡里士绅出资重修小港桥,将其更名为“云桂桥”,小港村也改名为“云桂村”。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4)

该桥横跨马涌(海珠涌),用花岗岩砌成,三孔石梁桥全长32.2米、宽3.38米,体量不小。桥面两边的石栏石柱造型简练、古朴典雅,保存完整。[赞]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5)

何维柏(1511~1587年)是南海县登云堡(今佛山市丹灶镇)沙教村人。进士出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格刚直清廉,为严嵩、张居正都不喜。第二次退隐后专心讲学,推崇陈白沙。其学生中有叶梦熊官至尚书。何维柏是岭南一位与海瑞齐名影响深远的人物。旧时的乡贤仕子,无论钱多钱少,都热衷于社会公益,为啥这种传统后来就没了……何维柏墓(佛山市保)在佛山市三水区金本镇芹坑村罗盘岗,形制保存较完整。[玫瑰]

南汉遗迹~昌华别苑

云桂桥南面有红岩山名石马岗。石马岗一带相传为南汉(917~971年)刘氏朝廷的御花园“昌华别苑”,当时帝王同妃嫔骑马、射箭、寻欢作乐之所。[憨笑]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6)

因此,现今晓港公园内石马岗一带山坡仍有走马岗、上马岗、下马岗等地名,小港涌也有“洗马涌”之名。山脚下石山是古代海岸红色遗石,站在上面可以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沧海桑田”。[可爱]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7)

“海珠少年"雕塑

公园南边是海珠少年林,“海珠少年"雕塑就位于少年林内。1993年由海珠区全体少先队员和热心人士集资筹建。雕塑整体高2.4米,玻璃钢材料模仿石膏质地,三位青少年手牵着手围绕着一株松柏,松柏枝头有两只即将展翅高飞的鸽子。雕塑借助少年与松柏的形象,寓意海珠如同青少年一般,拥有美好未来。[耶]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8)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9)

陈复烈士墓

陈复烈士墓在晓港公园西南一隅(江南大道中东街14号,旧称刘王殿岗),隔江南大道中马路对面有十香园(岭南画派纪念馆),连同很近的晓港公园三处可以一道游览。

陈复(1907~1932年),其父陈树人是国民党元老,岭南画派奠基人之一。幼年随父母迁居广州,在海珠区南武小学读书,后就读于上海复旦中学。1925年被孙中山先生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归国,1930年调至天津,同聂荣臻同志一道工作。不久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调任广州工作。1932年8 月10 日再次被捕,当晚被害于南石头“惩戒场”,年仅25 岁。

岭南青年雕塑家(雕塑已经而立之年了)(10)

混凝土结构六角攒尖顶仿科林斯柱式墓亭直径4.4 米,高2.7 米,亭顶部立有六角宝珠,中西合璧色彩艳丽。亭后端建墙镶有“陈复先生墓”碑,碑两侧各有刻石两块,石上分别雕刻着陈树人“为陈复惨被虏杀报告书”及《哭子复》诗四首。(不过很多烈士墓或陵园、纪念馆常是铁将军把门,难道只有上级领导来了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幸而陈复烈士墓铁门缝隙间距大能看到内里。)[微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