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航天梦(开启了我的航天梦)(1)

4月底,今年第8期《中国青年》杂志刊发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四位青年工程师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名叫杨闻的工程师来自漳州,201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如今在航天五院通信部机械工程研究室工作。近日,记者与杨闻取得联系,身在北京的他坦露的不只是航天梦,还有故乡情。

登上《中国青年》杂志后,杨闻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他坦然地认为这是正常的工作宣传,“可能最大的意义是,孩子会指着杂志说这是爸爸。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吧。”

采访中,杨闻不时提到家人。因为从事航天工作后,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去年12月27日晚,在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的托举下,实践二十号卫星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升空。2020年1月5日上午,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定点在距离地球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星上载荷陆续开通,标志着我国目前重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卫星具备了正式提供服务的能力。完成任务后的杨闻回到北京家中,两个多月未见,女儿竟然跟他有点生分,这让杨闻有点措手不及,但他深知从事航天事业总是要取舍的。“其实我们也和军人一样,有着爱国情怀,受到国家荣誉和使命的感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工作中。”

实践二十号卫星是杨闻参与研发的第三颗卫星。杨闻主要负责卫星研制的构型布局和总装设计工作,如果把卫星比作房子,杨闻要做的,就是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到暖通、水电规划再到室内装潢,乃至一桌一椅一灯的摆放。

“当卫星升空后,卫星与火箭分离,到达预定轨道的那一刻,心中是不舍的,就好比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你。但与此同时,内心也是满足的,充满成就感。”杨闻说,在浩瀚的太空面前,个人很渺小,但能为祖国探索太空事业,于个人来说是伟大的。

杨闻从事航天工作,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出生在漳州的他,从小梦想当一名科学家。在漳州一中读书时,他还创作过科幻作文,在文中畅想自己发现某颗行星,行星对人类的影响等。而在无数个做完作业的夜晚,他总是拿着天文望远镜,着迷地看着星空。“一开始也没有往航天工作想,本科读的是汽车,研究生读的是飞机,毕业后也有过一些其他工作选择,但最终还是选定了航天工作,可能这就是不解之缘吧。”杨闻说。

因为航天工作太忙,杨闻两年才回一次漳州。不能经常回家看看,是杨闻心中的遗憾。如今,杨闻讲话的口音已经完全听不出任何“漳州味”,“因为现在工作环境的问题,普通话已经被同化了,但只要接触到故乡的人和事,我的闽南话还是很流利的。”杨闻说,因为内心牵挂着故乡,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保持与北方文化的距离,给自己添加一些闽南人的“身份烙印”,比如泡功夫茶,“这在到北京之前没感觉,但现在就发现喝功夫茶是一种闽南人的身份象征,我现在已经茶不离身了。”

杨闻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他的祖父是著名的爱国作家杨骚。杨闻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名人之后,但对于他来说,这不是光环,而是一种鞭策。“从小就从一些书籍、报道,或是大人口中了解爷爷的过去,也感受到家族的荣光,就常常在想,作为这个家族的后代,自己应该有所作为。”这样的想法激励着杨闻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对自己严格要求。“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要继续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本报记者 周杨宁 文/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