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体检后,十个妹纸里有八个是乳腺增生,还有子宫内膜增生的,于是议论一番:

A:“哎呀,我每次月经前咪咪疼得厉害,增生会是癌症不?

B:“别吓自己,乳腺增生不用治,生完孩子就好了。”

还有人下班回到家,看见老爸因为前列腺增生,老是跑厕所,时不时还肚子疼,于是也担心这样下去癌变怎么办

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增生、前列腺增生……一堆常见的增生性疾病,哪个是虚惊一场,哪个是癌前病变?这里都来掰一掰。

01 子宫内膜增生[1-2]

某日门诊,23岁的晓琳、58岁的云阿姨,体检时都查出“子宫内膜增厚”,来门诊进一步检查遇上了,就聊了两句。B超单上,晓琳的子宫内膜厚度是10mm,云阿姨的8mm。

医生详细问诊后告诉晓玲没啥事,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个B超就行。云阿姨一听晓玲“没事”就问:“医生,我也是子宫内膜增厚,既然没事能不能给我退个号?等下还去接孙子。”

医生看到B超单上写的子宫内膜8mm,又详细问诊后说不能排除“子宫内膜癌”可能,建议诊断性刮宫,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医生告诉云阿姨,诊刮诊断为不典型增生有17%-52%的可能合并内膜癌,可能因没刮到内膜癌病灶而漏掉。云阿姨已绝经,建议手术切除子宫更保险。云阿姨听了医生建议,做了“全子宫 双附件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了内膜癌病灶。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1)

啥是子宫内膜增生?

当子宫内膜变得太厚时,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如果没有进行适当治疗,可能会发展成子宫内膜癌[1]。

病因

子宫内膜增生最常见的原因,是雌激素过多而没有孕激素。如果没有排卵,就不会产生孕激素(黄体酮),子宫内膜也不会脱落,就会继续生长以响应雌激素。构成内层的细胞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并可能变得异常。

何时发病?

子宫内膜增生一般发生在绝经后,当排卵停止并且不再产生黄体酮时。它也可能发生在围绝经期,此时排卵可能不会定期发生。

下面是女性体内雌激素高但孕激素不够的情况:

治疗

很多情况下,可以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口服、注射、宫内节育器或阴道乳膏。服用多少和服用多长时间取决于年龄和增生的类型。孕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阴道出血,如月经期。

如果有非典型增生,尤其是复杂的非典型增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如果不想再生孩子,一般来说,子宫切除术是最好的治疗选择。

预防

下面这些方法可以降低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02 乳腺增生[4-13]

38岁的魏岚洗澡时,发现右边乳房多了个硬块,并不太疼,检查后发现是乳腺增生。之前听人说,乳腺增生容易癌变,她忐忑不安,但医生告诉她,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是两回事……

乳房细胞增生,包括正常乳腺管增生、非典型乳腺管增生。后者有较高的几率进展为乳腺癌。

正常的乳腺管增生(也叫乳腺生长),是乳房正常或是自发性的增大[1],不是病。乳腺生长多见于育龄的女性,月经周期中也会有乳房增大[2-4]。一半女性受到影响,在此不赘述。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2)

重点讲讲非典型增生,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如果非典型增生细胞在乳管或小叶中堆积过多,就可能转化为非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或浸润性乳腺癌[5]。

研究人员发现,患乳腺癌的风险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大约7%的非特异性增生女性患者,诊断后第五年可能患乳腺癌。

大约13%的非特异性增生患者,诊断后第十年可能患乳腺癌。

还有追踪研究发现,近30%的病例在诊断后第25年发展成乳腺癌[6-7]。也就是说,在每 100 例确诊患者中,可能有30例会在诊断后25年内患乳腺癌。比例可谓不小。

如果被诊断为非典型增生,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无增生的女性大约高4倍。所以,医生经常建议加强乳腺癌筛查并进行药物治疗,来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下面是乳腺癌的演变过程: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3)

1.增生

正常细胞的发育和生长受到干扰,导致外观正常的细胞过剩(增生)。

2.非典型增生

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增生细胞开始出现不正常的外观,大小不一,形态和正常细胞不一样,排列乱,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

3.非浸润性(原位)癌

这些异常细胞在外观上继续发展和增殖,演变成原位癌,此时癌细胞仍局限在乳导管。

4.浸润性癌症

异常细胞在乳导管内积聚,继续增殖并转变为癌细胞。浸润性癌症往往会侵入周围的组织、血管或淋巴通道。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非典型增生是从良性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也称癌前病变

目前临床上已用“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替换了“非典型增生”,我们在病理报告上常常可以见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表述,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则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

前者在病因消除后可能恢复正常,而后者很难逆转,常转变为癌,甚至不少就是早癌,一旦病理结果提示重度非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及时做手术或内镜下治疗[10]。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4)

症状

非典型增生,一般没有典型症状和体征。

诊断

一般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检查或乳腺超声)中发现可疑区域,再活检评估是不是乳腺非典型增生。

诊断为非典型增生后,再进行手术活检(局部扩大切除术或肿块切除术),取出所有受累组织。病理科医生观察手术切除的较大组织样本,来找原位癌或浸润癌的证据。

治疗

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受累组织,并确认没有原位癌或浸润癌。医生会建议患者定期做乳腺癌筛查,以尽早发现乳腺癌;同时服用药物降低患癌的风险。

监测乳腺癌的随访检查

与医生讨论乳腺癌的筛查项目:

根据NCCN筛查方针,对35岁以上女性,如果5年的乳腺癌风险超过1.7%,建议每年作乳房X线检查,每半年到一年到门诊检查及自查。对于终身患癌风险超过20%的患者,NCCN建议每年进行乳房磁振造影检查。

降低患癌风险的方法

为了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医生建议:

连续 5 年使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比如,他莫昔芬或雷洛昔芬(Evista)。

这类药物的机制是阻断乳腺组织中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雌激素会促进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生长。

他莫昔芬是唯一获准用于绝经前女性的药物。绝经后女性还可以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比如,依西美坦(Aromasin)和阿那曲唑(Arimidex),减少体内雌激素的分泌。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5)

研究人员已得出结论,治疗绝经期症状的联合激素疗法(雌激素加孕酮)会增加绝经期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很多乳腺癌的生长都依赖于激素。

往往是一些尚未向公众公开的新疗法测试,可能有助于降低与非典型增生相关的乳腺癌风险。

对患乳腺癌风险很高的女性,乳房切除术(单侧或双侧)可能会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比如携有某个发生基因突变的乳腺癌基因,或有严重的乳腺癌家族史,表明出现这种基因突变可能性较大,可能就有很高的患乳腺癌风险。但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应根据个人情况与医生讨论手术的风险、益处和局限性。

03 良性前列腺增生[13-16]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6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俗名前列腺肥大。有些男性50岁后就开始出现“水龙头”老是关不紧。

症状

前列腺在膀胱下方,尿道(尿液从膀胱输送到阴茎的管道)要穿过前列腺的中心。所以,前列腺发生肿大后,就会阻塞尿流,导致排尿困难。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会使前列腺增大,引发泌尿症状,导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出现。

(PSA存在于血液中,可用于筛查前列腺癌)

它们的共同症状如下:

有些前列腺癌的症状:

病因

大多数男性的前列腺一直都在持续生长,导致前列腺肿大,导致尿流阻塞。目前还不清楚前列腺肥大的原因,可能是男性的性激素平衡随着年龄渐长被打破,睾酮(雄激素)的浓度高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有关[3]。因为有些无法分泌睾酮的患者会出现罕见病,而这类患者往往不出现良性前列腺增生。也有研究认为,慢性炎症会随年龄逐渐累加,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4]。

很多人担心,良性前列腺增生最终会致癌。会不会呢?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肿瘤内科学家Mark Pomerantz博士说,有些人会同时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但这两种病并不相关。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究,但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前列腺良性增生会引发癌症

乳腺和前列腺有什么关系(增生发生在前列腺)(6)

区分良性和恶性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会产生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但可以通过鉴别PSA在前列腺中的位置来区分。

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中,细胞一般是在靠近前列腺的中心(尿道穿过的地方)上繁殖,而肿瘤细胞更多在前列腺的周边出现。

预防

目前还不清楚如何预防良性前列腺增生,适当减肥或许有所帮助。研究表明,肥胖症(obesity)会使泌尿症状恶化,是引发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

治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癌通常会出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上升。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会改变PSA的水平。比如,5α-还原酶抑制剂可双倍降低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

所以,就诊时要告诉医生之前吃过的治疗增生的药物。因为在筛查或监测前列腺癌时,医生解读前列腺特异抗原数值时,必须考虑患者使用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会导致前列腺特异抗原降低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官网-Endometrial Hyperplasia

2.子宫内膜增生-维基百科

3.Nathanson, Ira T. Present Concepts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46, 235 (15): 548–553.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194610102351505.

4.Ismail Jatoi; Manfred Kaufmann. Management of Breast Disease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11 February 2010: 21–. ISBN 978-3-540-69743-5.

5.Nagrath Arun; Malhotra Narendra; Seth Shikha. Progres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3. 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s Pvt. Ltd. 15 December 2012: 393–394. ISBN 978-93-5090-575-3.

6.Ora Hirsch Pescovitz; Erica A. Eugster.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Mechanisms,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4: 349–. ISBN 978-0-7817-4059-3.

7.乳腺非典型增生-Mayo Clinic

8.Hartmann LC, Radisky DC, Frost MH,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premalignant potential of atypical hyperplasia through its natural history: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Cancer Prev Res (Phila) 2014; 7: 211-217.

9.Page DL, Schuyler PA, Dupont WD, et al.: 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 as a unilateral predictor of breast cancer risk: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2003; 361: 125-129.

10.乳腺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

11.七成女性有乳腺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 Heho健康

12.癌前病变,细胞的不典型样增生,轻度的可以逆转,重度的要手术,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胡洋医生2020-12-17

13.Endometrial Hyperplasia - ACOG. www.acog.org

14.Kumar, V., Abbas, A., Aster, J.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Philadelphia, USA: Elsevier. 2013: 4. ISBN 9780808924326.

15.良性前列腺增生(BPH)-Mayo Clinic

16.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会引发前列腺癌吗?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肿瘤内科专家Mark Pomerantz博士

文中插图均来自视觉中国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