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举制度改变了中国古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可以说是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而且科举制度对我们现代的高考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时至今日,高考仍然是我们改变命运比较稳妥的一条道路。在古代的科举制,几乎也是平民百姓改变命运比较稳妥的一条路。

科举制的建立是为了统治着更好的选拔人才,但是选拔人才在科举制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系。在科举制之前,是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确实有它的优势所在,但九品中正制看重的是出身、品行、才能三者相结合。但是在魏晋时期就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局面。

因此九品中正制成为世家大族获取权力的唯一渠道,寒门再难出贵子。底层百姓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朝廷找不到真正有才能的人。但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得百姓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也使得朝廷能够找到真正有才能的人才为国家效力。而且科举制让底层百姓看到了希望。因此科举制是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任何朝代,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够逐渐完善起来,科举制也是如此,它是在隋朝出现,唐朝得以完备,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元朝就是科举制开始衰落的时代,明代是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到了清代科举制度灭亡。

1、隋朝科举制

隋文帝在建立了隋朝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人才的权力也收回朝廷,所以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刚开始不叫科举制,只是国家举行分科考试,让符合条件的人来参加,考试过了之后就可以做官。后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到了隋炀帝时期,又重新创设了明经与进士,这里才是科举制真正的开始。当时是以试策的方式选拔人才,也就是考取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类的大事有关的事情。这是非常大的进步,把学习、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后无来者。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1)

▲隋文帝画像

2、唐朝科举制

唐朝时期,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唐朝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然后加以创新改革,实行的是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制科是皇上下令举行的考试,明经和进士仍然是唐代的主要考试科目,后来进士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高级官员都是通过进士选拔来的。但是唐朝又有个例外,就是选拔人才,不只是看考试成绩,还看重名人的推荐。唐朝因为有领导才能的皇帝比较多,因此做出巨大成就的帝王,基本上都会在科举制方面有所创新。比如武则天创设了武举,考马射、平射、摔跤等,第一名就是武状元。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2)

▲武则天画像

3、宋朝科举制

宋代是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所以科举制的地位再次提高,宋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同唐朝一样,还是常科、武举和制科。进士也依然是高级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最高可以官至宰相。所以考试难度是最难的,考的内容是最多,最复杂的,但是仍然是最受考生和国家重视的,因为选拔的是高级官员。宋代因为重文轻武,所以不管是哪一科考试,录取人数都比前朝多很多,有长期考不中的,还有参加皇帝亲自策试时得到皇帝的恩典,得到官职,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并且宋代很重视考试的公平性,很怕有人作弊,寻不到人才,被世家大族控制,因此在考试批卷时要把名字遮起来,这是宋太宗时期实行的糊名制,而且字迹也不是自己的。这是在早期可以避免舞弊,但是在后来的时候,各种漏洞就体现出来了。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3)

▲宋太宗画像

4、元朝科举制

元朝时期,统治者作为在马背上的来的国家的人,不看重文化,所以科举制一度得到冷落,一度被停废,这可以理解,因为在元代早期,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之后,对于汉人不重视,更不可能让他们得到重用,因为重用的还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他们,本来他们民族自己的人,以及功臣,世家大族这些。虽然被停废,但是又来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之下,到元仁宗的时候开办科举制。元朝的科举有乡试、会试和殿试。而且考试科目很少,只考一科,从考试科目来看,就可以看出来,在元朝,虽然科举制度被实行,但是没有受到多大重视,而且放榜的时候,被分为左榜和右榜,右榜是蒙古人,左榜是汉人的录取名单。举行的十几次科举考试中,选拔出一些人才,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太多重视。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4)

▲元仁宗画像

5、明朝科举制

明朝时期,科举制的到了很大的重视,统治者非常重视科举制的实行,而且在明代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是在学校里出来的,否则没有参加考试的机会。明代有乡试、会试、殿试。大名鼎鼎的八股文就是在明朝出现的,有很多人基本上这一生都浪费在八股文上,八股文的弊端很大,因为文章结构和内容是固定的,所以会使人们的思想不活跃,僵化,创造力会降低,呆滞。顾炎武曾经说过:“八股文的弊端比焚书更可怕。”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5)

▲顾炎武画像

6、清朝科举制

皇太极建立清朝后,科举制走到灭亡。在清代初期,基本延续明朝的科举制度,但是满族人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做官,但是旗人和汉人必须参加考试,到后来基本参加考试的全部都是汉族人。清代的科举也是乡试、会试、殿试三种。而且八股文仍然是最为重要的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走到灭亡。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6)

▲皇太极画像

科举制对国家和平民百姓的命运影响

科举制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是比较好的制度,因为它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权力财富地位的垄断,给无数底层的平民百姓改变命运的机会。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农民起义很多,不只是因为百姓生活困苦,更多地还是因为底层百姓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出身就已经决定了命运,并且没有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但是科举制的出现,可以说是底层百姓改变命运,唯一的方式,并且是国家支持,最为稳妥安全快捷的方式。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国家都是有很大的影响。

1、科举制对国家的影响

科举制的出现,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国家毕竟是国家,就好像一个公司一样,如果一直是亲戚相互举荐,参考九品中正制,对于国家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专业的人才去管理,只有通过考试去选拔专业人才,才会真正对国家有用。而且世家大族对于权力把握得越多,对于中央集权越没有好处,所以后来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及选拔人才来更好的治理国家的双重考虑实行了科举制。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7)

▲古代科举考试画像

2、科举制对平民百姓的影响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百姓的影响更是百利而无一害。因为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改变命运的,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唯一的机会,而且合法稳妥安全。时至今日,我们的高考以及公务员考试仍然是跨越阶级最快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如果没有科举制,就永远是出身决定一生,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没有任何可以上升的机会,如果国家不给平民跨越结接机的机会,就不可能会有所谓的改变命运。著名的历史人物: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是已通过科举制走上仕途的,并且在历史上有极大贡献的人,尤其是当时的王安石变法。

科举制是怎样的一种制度(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8)

▲王安石画像

总结

时至今日,科举考试都可以称得上是比较伟大的制度发明,因为它给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阶级固化没有那么严重了,至少给想要逆天改命的普通人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可以让这些普通人凭借自己的苦读会改变命运,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比较伟大的制度发明。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于平民百姓都是有至关主要的意义的存在。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局面。国家也可以真正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公平公正,客观合理。他对于我们今天的高考以及公务员的考试制度都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科举考试是改变平民百姓命运的重要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国科举制度史》

2、《中国科举史》

3、《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4、《科举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