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葛建国

5月3日晚,《春潮》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参展影片在视频网站限时放映,错过去年上影节的观众,有幸再次看到这部一直没能公映的电影。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海报上简单的一句话,或坐或站的三位女性,揭示出影片的主旨——探讨原生家庭中的母女关系。这种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部电影《血观音》,两者既相似也有差异。同样是展示三代人之间的矛盾,《血观音》野心勃勃,讲述人心如何被金钱、权力和欲望支配,而《春潮》则将相对平淡的镜头,转向万千普通家庭中那些隐蔽却绵密的伤口。

伤害与爱能相抵吗 家庭中的爱和伤害涓流成海(1)

《春潮》海报

郭建波(郝蕾 饰)和母亲纪明岚(金燕玲 饰)、女儿郭婉婷(曲隽希 饰)住在同一屋檐下。纪明岚退休后热心于社区工作,深受居民爱戴,还定期组织歌唱比赛;郭建波作为社会新闻记者,纵然工作中处处不顺,始终坚守着难得的理想主义;郭婉婷性格古灵精怪,在学校里是个活泼开朗的好学生。但只要一回到共同生活的地方,她们就不自觉变成充满怨气的家庭统治者、漠然反抗的透明人和夹缝中生存的亲情粘合剂。

造成这种局面的,是影片中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的“父亲”。在纪明岚看来,早逝的丈夫是公开场合调戏妇女、在家里找小姐不给钱的败类,是自己所有生活的谋杀犯。但郭建波记忆中的父亲温暖可亲,是母亲希望到城市生活才和父亲结婚,也是母亲利用举报、哭诉等手段打倒了父亲。这种家庭关系影响了郭建波的感情观,她难以正常处理恋爱关系,未婚即生下女儿,对象不明。郭婉婷过早学会察言观色,时常用玩笑活跃家中冰冷的气氛,但与此同时,从未见过父亲的她也会偶尔因为同学和家人的亲密感到困惑,展现出稚嫩的一面。

伤害与爱能相抵吗 家庭中的爱和伤害涓流成海(2)

《春潮》剧照

父亲形象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母亲形象重建失败。纪明岚并非不愿做个好母亲,但是怨恨让她难以控制,一出口就会伤害到女儿,想缓解时已经太晚了。于是,她将仁慈的一面展示给隔代人。郭建波和女儿不亲近,却也想保护她,所以尽量避免和母亲正面冲突,可刻意的沉默无异于冷暴力。纪明岚过度介入外孙女的养育过程,让郭建波作为母亲的角色模糊化,向外孙女揭露郭建波曾经想打掉孩子的意图,更让她感到难堪。郭婉婷在这种拉扯中既是被保护的对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

整部电影都没有歇斯底里的夸张表达,情感于一点点琐碎日常中溢出。在被称之为“家”的逼仄空间内,两人彼此无法理解,却始终逃避有效沟通。郭建波宁愿把手放在仙人球上握紧扎出满手的血,都不愿意争论。故意搅黄相亲,或许也是她的自虐式反抗。咄咄逼人的纪明岚在察觉到郭建波终于要发怒时,也少见地熄火了。最抑制不住的一次,是郭建波在母亲病房里疲惫地喃喃自语。“好安静啊,你安静了这个世界就安静了,就让我们这么安静地呆一会吧。如果你醒来一定会咒骂我,用最肮脏最恶毒的语言来咒骂我。你总是说我会遭报应,哪有妈妈这样对女儿说的。”

影片主要讲述“我和我的母亲”,但从沿河北上的台湾盲人青年一路收集各种声音,同学会上老人们讨论死亡、合唱红歌,纪明岚指责女儿的工作是不懂得感恩等设定看,似乎还用合唱团曲目隐喻着“我和我的祖国”。难以割舍又互相排斥的血亲关系和当前社会多元复杂的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互文。

伤害与爱能相抵吗 家庭中的爱和伤害涓流成海(3)

《春潮》剧照

以纪明岚突然病倒为节点,母女矛盾暂时存档。两个人并没有和解,也谈不上谁原谅谁,血缘捆绑和时代烙印渗透在肌肤血液里。等到纪明岚醒来病愈,依然会一边信佛一边挖苦找茬,郭建波也大概率会继续沉默下去,像她自述的那样,“我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我出生于此,也将在此死亡。”

但在影片结尾,源源不断的水流蔓延到医院病房、合唱团舞台、学校礼堂中,又悄然呈现出温暖积极的一面。春天来临,潮水奔涌,人间解冻,万物生长。最后的镜头给到了郭婉婷,她跟随水流出门走进河里,泼水嬉戏,开怀大笑。这也是春潮消融伤害、爱意涓流成海的意象之外,另一个被寄予希望的主体——她的未来或许将有所不同。(诸葛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