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题《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浅析<红楼梦>紫鹃人物形象》。作者吴秋琪,浙江师范大学学生。

和紫鹃相关的故事(此花此叶长相映)(1)

作者

吴秋琪

摘要

《红楼梦》里的紫鹃是林黛玉的贴身丫鬟,作者虽对其着墨不多,但随着小说情节展开和宝黛爱情的发展,紫鹃的性格逐渐凸显,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紫鹃的名字本身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其“忠”和“慧”的品格则有着高层次的文化内涵。所谓“花叶交相映”,紫鹃这一人物使贯穿全书的宝黛爱情悲剧以及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得到了一种照应和补充。本文将着重从“紫鹃”这一名字,从前八十回的细节中分析紫鹃的“慧”,从后四十回中着重探讨紫鹃的“忠”以及其人物塑造的完整性。

关键词

紫鹃;人物命名;慧;忠

前言

和紫鹃相关的故事(此花此叶长相映)(2)

《红楼梦》中的众多小人物,虽不是本书主角且大多阶级、社会地位相对低下,但都被赋予了复杂、饱满的性格,其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如果说其中的主角是花,那小人物便是叶,没有一株花是可以没有叶的,没有叶的陪衬花就会失了颜色。

《红楼梦》里的四大丫鬟就是那重要的绿叶,四个丫鬟中没有一个像紫鹃那样“纯洁”和“高尚”。冯育栋在《关于紫鹃》中就写道“要在大观园中找出一个堪为白璧无瑕者,当推紫鹃”。晴雯有对小丫头的“暴力倾向”,平儿对尤二姐之死负有一定的责任,鸳鸯为讨好贾母而和凤姐串通一气捉弄过刘姥姥,袭人更不用说,对她的“阴柔”历来争论不休。唯有紫鹃,曹雪芹把她塑造成了一个道德上的完人,只突出她对黛玉真切的关怀,为黛玉的前途操心和筹算。本文将透过“紫鹃”这一人物命名,结合有关紫鹃的两个主体故事剖析紫鹃这一人物形象。

一、从人物命名谈紫鹃形象

和紫鹃相关的故事(此花此叶长相映)(3)

紫鹃原名鹦哥,本是贾母的丫头,后与了黛玉。鹦哥为一能言之鸟且善解人意,到了黛玉身边的紫鹃很快成为了黛玉的知音,名为主仆,实为姐妹。

紫鹃是黛玉的莫逆知己,首先表现在她对黛玉的理解和体贴上。这种理解和体贴,不仅表现在对黛玉衣食起居的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表现在对黛玉精神的体贴入微的理解。

黛玉“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紫鹃便在天气冷时,想着给在梨香院处的黛玉送去小手炉御寒;黛玉葬花累时,紫鹃催促着她去休息;黛玉与湘云在寂静的凹晶馆联诗逐句,深夜未归时,紫鹃又穿庭绕阁地寻找着……

黛玉收到薛蟠从苏州带来的笔、墨、纸、砚,各色笺纸等土特产品,“触物伤情,想到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由于“紫鹃深知黛玉心肠”,但她却不说破,而是以“宝姑娘素日看姑娘很重”,“老太太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姑娘“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遭踏了自己的身子”等巧言来进行解劝,要黛玉摆脱烦恼,保重千金贵体,早日恢复健康。

鹦哥改名紫鹃,是“黛玉之文章”,符合黛玉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是曹雪芹的艺术设计,是一种隐喻暗示。紫鹃其名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相传周末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失国死去,其魂化为鸟,即杜鹃,日夜悲啼,泪尽泣之以血[1]。紫鹃最后出家为尼似乎应本于她名字里那个典故,杜宇的禅让帝后出家隐居西山。紫鹃的出家或许是其与封建统治者斗争和决裂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其忠烈与高洁。

紫鹃,痛极啼血,血凝结至“紫”者也,是多么深刻的悲痛。有的探佚研究者认为在曹雪芹的原著佚稿中,紫鹃在黛玉死后“伤痛而亡”也是有可能的。

二、于细微之处识紫鹃之“慧”

和紫鹃相关的故事(此花此叶长相映)(4)

对于紫鹃,曹雪芹并未给多少笔墨,没有绘声绘影的着意描绘,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点点滴滴地不断渲染。“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虽是写紫鹃的专章,但也没有像尤三姐那样,在“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独立成章的刻画;没有像晴雯之死,在“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中独占一页篇幅;也不像“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以鸳鸯为主,多方面加以描绘。我们看到的紫鹃,散见于各章节之中,却在各篇章中逐步发展,愈显丰满。

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紫鹃作为黛玉的丫鬟和知心朋友自然是聪慧的。紫鹃的“慧”藏于细枝末节之中,不仅表现为对黛玉心性、情感的了解,还表现在对宝黛之间感情的洞悉。

第三十回中,宝玉与黛玉发生口角,紫鹃待黛玉冷静后批评道“论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说“姑娘倒有七分不是”,而后宝玉过来赔不是,黛玉不许开门时,紫鹃又说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说着边去开门。

黛玉心性高傲总不说自己想要怎样,也不肯低下头来,紫鹃便顺着宝玉的问题把黛玉的心思告诉了宝玉:“身上病好了,只是心里气不大好”,其心胸豁达与黛玉正好互补。“慧”紫鹃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以其善解人意,巧妙地化解了宝黛间的冲突。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则是将紫鹃对黛玉在贾府实际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担忧,对宝玉和黛玉的真情实意完全表露了出来。紫鹃用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的谎话,探出了宝玉“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的海誓山盟,也让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在贾母心中明晰了,贾母心中让宝玉与黛玉相配的想法才真正确定下来。

紫鹃“试玉”后不久,薛姨妈到潇湘馆做客,谈到婚姻问题时,薛姨妈忽然说:“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给了他,岂不四角俱全?”可见薛姨妈也对宝玉和黛玉的情感洞若观火了。

紫鹃便在这时抓住机会,想立即促成,跑过来说:“姨太太既有这个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一个“跑”字把紫鹃的情急之状表现了出来。当然情节的发展是薛姨妈笑着说:“你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薛姨妈说的“急什么”,正是对紫鹃心理最生动的表现。

紫鹃的心理状态就是“急”,她为黛玉急,而不是自己急。紫鹃明确宝玉的真心后,还明朗急切地向黛玉呼吁:“万两黄金容易,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就是紫鹃高尚人格的核心所在,她对黛玉超越了骨肉的手足姊妹之爱[3]。

上述情节,最典型地表露出了紫鹃的两个根本特点:一个是急,一个是慧。急,为黛玉急,即“一片真心为姑娘”。慧,也就是聪慧明白,紫鹃所说都是直达本质且逻辑清晰,真是洞若观火而一针见血。对宝玉的设计试探,抓住薛姨妈的玩笑话立即推动宝黛联姻,则是既写出了紫鹃对黛玉无私关怀的“急”,也写出了她的“慧”。深思熟虑,见机而动,有“筹画”,有行动,作为一个身份低微的丫鬟,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也表现出了超群的智慧。

紫鹃的“慧”应该是大家公认的。贾母说“你这孩子素日是个伶俐的”,再想一想贾母对秋纹是“不入他老人家的眼”,可见饱经沧桑阅人无数的贾母对紫鹃下“伶俐”二字的“鉴定”岂是等闲?

三、于后四十回见紫鹃之“忠”

和紫鹃相关的故事(此花此叶长相映)(5)

紫鹃“忠”的形象由高鹤在后四十回中完全发展起来并完成,后四十回中所写“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释旧憾情脾感痴郎”“阻超凡佳人双护玉”以至“警谜语妻妾谏痴人”等章回中紫鹃的形象愈加饱满与完整[2]。

黛玉病危,紫鹃急得忙里忙外,去找宝玉去找贾母,气得说出:“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也愤愤道:“宝玉,我看她明儿死了……你拿什么脸来见我!”;紫鹃一直守护在弥留之际的黛玉身旁,当林之孝家的来传达上面的任务让她过去搀扶新人宝钗,扮演掉包计中那不可缺少的角色时,紫鹃严辞拒绝了来自贾府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林奶奶,你先请罢!等人死了,我们自然出去的,那里用这么……”。

紫鹃既然敢于无视贾母和王熙凤,那么,对于乘人之危,顶替冒名的新“宝二奶奶”更是不屑一顾的。从这些篇章可以看出,即使有着严苛的阶级秩序,但这些秩序在无限的悲伤与痛苦面前都是无用的,紫鹃因为黛玉变得更加无畏,变得更加勇敢,去反抗上级的指令,这样的勇敢反抗比起鸳鸯的刚强、晴雯的刚硬尖利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但后四十回对紫鹃的描写较前八十回显得俗气了,特别是不那么聪明了。比如“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紫鹃和黛玉误听留言,听说宝玉定了亲,导致黛玉绝望而“绝粒”,后来又听说定亲不实,黛玉便好了,听风就是雨。黛玉死后紫鹃怨恨宝玉,后来又和袭人“双护玉”,阻止宝玉看破红尘等情节都不符合前八十回紫鹃之性格逻辑。

紫鹃谐音“子鹃”,亦如杜鹃,载有仇恨冤怨、思归、啼血泪等内涵,带有悲剧的色彩。曹雪芹将紫鹃放在林黛玉身边暗喻了她的性格与悲剧。花都死了,叶将如何?作为支持“木石前盟”的紫鹃失去她的姑娘自然会形成另一个悲剧,她会为黛玉泪尽身亡的不幸而悲鸣,为宝黛的爱情啼血悲鸣,就如《红楼梦人物论》中一句话:“虽然她没有亲身经历这样的摧折,但她饱览了别人的痛苦,深刻体会到一切不能自己掌握命运的人,必然得到悲剧的结局,于是对人世生活绝了希望。”

黛玉《桃花行》诗中说:“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黛玉香消魂飞不知所踪了,紫鹃出家为尼了,雪雁不归,不知那只廊上的憨鹦鹉可还在否?

参考文献

[1] 孔令彬. 从人物命名看袭人与紫鹃形象的平面设计及其文化意蕴[J]. 红楼梦学刊, 1999(04):194-202.

[2] 杨莹莹. 从紫鹃形象的塑造谈《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可读性[J]. 文存阅刊, 2018(02):11-12.

[3] 梁归智.红楼梦中的小人物[M].三晋出版社即将出版,引文根据作者电子手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