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

作者:蘅苒

半卷诗书一窗月(H-chuyu1)原创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每到端午,大小单位都会发个粽子,既应了节气氛围,也表达了关爱,一举两得,深得人心。

翻开唐诗宋词,我们会发现“端午”总是常客。

古人们端午也吃粽子,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缓慢而精致,光是一个粽子,就吃得百转千回,吃一口,就是一首诗词。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2)

透过历史的纸张,我们仿佛能看到古代的粽子身上都贴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有文化。

文人们端午吃粽子就是一个明证,比如说,那粽叶非得是太湖里的,那糯米非得黄河边上的才好……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3)

古人吃粽子,花样繁多

元稹喜欢“萌”粽子

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表夏十首》

粽子不仅要有碧绿的外衣,还要有小巧的身材和白玉般的内在。

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

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沁人肺腑,别有风味。

这吃得不仅是粽子,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文艺青年的情怀。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4)

苏轼喜欢甜粽子

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皇太后阁六首·其一》

端午佳节,在进贡给皇太后的众多的美味佳肴里,唯独对以蜜饯为馅的粽子赞不绝口。

可见苏东坡是甜粽党的有力支持者,甜党们赶紧搜集整理一下东坡的诗词,为甜党王道再树一面大旗。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5)

林苏门却钟情咸粽子

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

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

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

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

清代林苏门细致的描述,完全暴露了他对火腿粽子的心心念念。

红艳艳的火腿,白糯糯的粳米,有谁能拒绝一个香香糯糯的火腿大肉粽呢?

除了甜党,没有人!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6)

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过邻家》

有好吃的不能独享,约好朋友一起分享,才是粽子的正确食用方式。

看来陆游算是个比较喜欢热闹的“派对达人”,端午休假,不如亲朋好友一起约个粽子?

既健康又管饱,安康端午,首选约粽!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7)

不过,热闹繁华的背后总是寂寞空虚冷,每一个节日都会引发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端午当然也不例外。

喜欢独自散步的诗人们,也免不了在节日里思乡。

像宋代诗人朱松就在他的《重五》一诗中写道: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进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

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

古人没有电话,只能托些个花花草草、菖蒲艾叶什么的寄托一下对亲人的相思,若是如现在这般通讯发达,一个电话便可听到乡音,就不会有这些让人读来肝肠寸断的诗句了吧。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8)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9)

皇家的端午,礼物繁多

百姓要过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

节日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赐予夏衣

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着合身。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中写道: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宫衣上面居然还有我杜甫的名字啊!夏衣的轻软高级,细葛含着微风,香罗白如积雪。

夏衣上面的题名墨迹尚湿,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凉。

衣服长短合身,自己终身感戴皇恩。

杜甫当时任左拾遗,是个八品小官,他能受赐夏衣,可见皇上端午赐衣的范围十分广泛。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0)

皇上赐予臣子夏衣,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献夏衣。

杜甫有《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诗中写道: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夏衣像云雾般轻柔,拜跪题封,敬献给尊敬的皇帝陛下,可见一片忠孝之心。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1)

皇上向大臣赐“百索”

因为五月是民间信仰的恶月,五月五日有被看作恶月中的恶日。

传说宋徽宗是五月五日出生的,出生在恶日,他心里十分郁闷,于是便把生日乘以二,改成了十月十日。

不惜把自己从居家爱妻的金牛座改成万事纠结的天秤座,可见端午出生确实不受人待见。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2)

除了老百姓常用来驱邪的香草,皇家还有特殊的恩赐

古代端午,皇上还要向臣子赐赠“百索”,百索,就是长命丝绳,是用五色丝线编结的绳索,又名长命缕。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端午日恩赐百索》,诗云:

仙官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皇上赐予长命缕,深深感动了这位诗人,他说此事之大足可惊动蛟龙,恩情之深足可晓谕犬马,表示在有生之年尽力报答圣明的心情。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3)

古代端午节有赠扇之风

端午节送扇子,源自南朝宋明帝刘彧的皇后王贞风。

贞观十八年端午节,唐太宗李世民用飞白书,写了“鸾凤虬龙”等字,笔势惊绝,对司徒长孙无忌、吏部尚书杨师道要移风易俗,取扇子“清风”之意,以增加美德,于是端午赠扇变成了有官方认证的高雅活动。

时至宋朝,端午节赠扇就比较常见了

欧阳修、晏殊、苏东坡、苏辙、周必大等都写过这样的诗,就连苏东坡也有《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下水作文。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4)

明末时,因为皇帝喜欢,端午节赐扇摇身一变成了官方制度。

皇帝赏赐给百官扇子,扇面上写上赞美鼓励的诗词,大家很优秀,上班辛苦了,特发此扇,以资鼓励,倒也不失为一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好策略。

又是一年端午节,今天你吃粽子了吗?甜的好吃还是咸的好吃呢?

不会有单位连粽子都没发吧?

虽然小编没有看到龙舟赛,没有夏衣,没有百索,也没有扇子,但好歹还有四个绿豆糕和两颗咸鸭蛋呢~

古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古人的端午节怎么过)(15)

【作者简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我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等一个有趣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