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贤亮,只要去过银川镇北堡影视城的人都知道,因为无论你是自由行还是跟团,只要去了位于我国大西北的影视城,都会知道这个名字。导游会向你介绍他,而你自己也会走进他的故居去看一看。而且,2014年,张贤亮在他创建的产业,镇北堡影视城去世后,当地政府为他送葬。
这对于一个从江南来到大西北的文人来说,也是很高的规格了。
提到朱时茂,九零后以前的都熟悉,不就是和陈佩斯表演小品的吗?《吃面条》、《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当年,他与陈佩斯一道把原本属于影视学校教学内容的小品搬上春晚,给观众们带来许多欢乐。
即使后来两人淡出春晚,但网络上,电视中还会重复播放他们的小品,而大家都很怀念朱时茂与陈佩斯小品时代。
说到谢晋,这下熟悉他的人少了,因为看过他的电影的人都已经人到老年了。而七八零后不知道他,九零后就更不知道他了。
这位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去世于2008年10月18日的老人,这位在中国电影事业上奋斗大半辈子的电影人,从事电影导演跨度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留下《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等电影。即使在特殊年代,也留下《春苗》和《青春》等电影。
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如今,距离谢晋逝世已经过了11年,张贤亮离开我们也快过去五年了,在这个快餐与娱乐至上的年代,谁还关心那些纯文学呢?去镇北堡的游客也不会多问导游一句,张贤亮写了什么书?
现在,先不说张贤亮写了多少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八十年代,成为绕不开的人物。也不说他有一部小说,也成为一时的流行名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这里,我只说在37年前,这三位合作,将敕勒川下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银幕,电影火了,而很少人关注的大西北有了一个叫镇北堡的影视城,并且,这个影视城成了中国电影的摇篮,许多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张贤亮在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而中断大学生涯,从江南水乡来到大西北的一个农场劳动。从天之骄子变成社会最底层的人,成为牧马人。如此巨大的反差很容易让人精神垮掉,但张贤亮却挺过来了。在大西北一呆就是22年,将整个青春连同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大西北这片干涸而广袤的土地。
他所呆的农场属于甘肃省宁夏专区贺兰县,也就是出贺兰山岩画的地方。就是那首著名的北朝乐府古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诞生地。
大西北的雄浑与壮阔,牧民的淳朴与善良感染了张贤亮。后来,他以大西北为背景,创作许多小说,其中有一部小说叫《灵与肉》。这部小说被著名导演谢晋看中,谢晋请张贤亮做编剧,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牧马人》,而张贤亮觉得自己的小说不适合改编成电影,便拒绝了,请李准改编,李准是小说家,曾经写过小说《李双双》,并且把小说改编成电影。
而电影男主角正是当年的青春偶像朱时茂,浓眉大眼的主角形象,即使穿着汉奸的衣服都是地下工作者。女主角是中戏大二学生,年仅19岁的丛珊,酷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老戏骨牛犇刘琼做配角,红火的小童星(戏龄比朱时茂和丛珊还长)方超加盟,演他们的儿子。
故事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
全国解放初,大上海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男主人为了所谓的爱情,当然也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抛妻弃子到美国去追求花花世界了。而他的妻子也因为忧伤过度,郁郁而终,留下一个孤儿叫许灵均(成年时代朱时茂饰演)。
这个孩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大了,读了大学,可惜,因为不可说的原因,发配到敕勒川阴山下的牧场放牧劳动。
在牧场,他再次遇到好心的农民,质朴的农民给予他温暖,而且还收获了爱情。
当地农民看到他独自一人在农场,也不知何时是个头,心里为他着急,因此,也为他的婚事操心。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地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大西北逃荒。而四川姑娘李秀芝(丛珊饰演)正是其中一个,她本来到这里相亲,换一口饭吃,可惜相亲的人不在,身上没有钱,没有户口,也没有人收留。
走投无路的她坐在路边发呆。而农民郭谝子(牛犇饰演)看着她的年龄与许灵均相当(其实两人相差10岁,不过,在郭谝子哪里,这算不了什么事。)于是,在大队部为他们开了结婚证,然后将两人撮合在一起。
两个完全陌生的人被放在一个屋里,这是一起没有爱情的婚姻,就像当初他父母。所不同的是,许灵均知道自己的身份,从来不敢考虑爱情,当郭谝子问他要不要老婆时,他还以为开玩笑,于是随口说到“你送来吧。”
谁知,真的有一个水灵灵的女孩子走进他屋里,就算田螺姑娘,他也不敢娶回家啊,他生怕伤害了姑娘,新婚之夜不敢碰她。而女孩以为他看不上自己,心里很难过,知道他是怕自己的身份连累女孩,于是,她勇敢地表白了爱情。
而许灵均也接受了李秀芝的爱情,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虽然日子清苦,但却充满希望,就像他们看的苏联电影中那句台词一样“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许灵均去放牧,李秀芝就在家劳动,脱土坯,盖房子,种地,而且还学习文化,从一字不识,到能够写信,写日记。
他们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时光很快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世间一切都发生变化,许灵均也成为一名教师,而中断了几十年联系的父亲有了联系。
父亲(刘琼饰演)从美国回来了,他从大西北带着妻子做的茶叶蛋赶到北京。在北京,他见到许久没有见面的父亲。父亲望着人到中年的儿子又欣慰又内疚,他为当年抛妻弃子而忏悔。他在美国虽然成家,但却没有亲生骨肉,他牵挂着在祖国大陆的儿子。而且,他在美国的产业也需要有人继承,管理。他要儿子去美国。
而许灵均看着父亲奢华的生活,心里有了距离,他拒绝了父亲的请求,他离不开祖国,离不开大西北,更离不开他的妻子儿子。于是,他又回到敕勒川阴山下的牧场。
而妻子依然等着他。
这部影片获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李秀芝被评为十大青年银幕形象,并且位于第一名。
丛珊一个城市女孩,大二学生,连恋爱都还没有开始谈,却演一个四川农村的姑娘,与比她大八岁的朱时茂配戏,演夫妻,后来还当妈妈,连小演员方超都说:“你还没有我妈妈大,叫你妈妈。”满是委屈,但丛珊演来毫无违和感,虽然没有说四川话,今天看起来配音还有点嗲,但是至少在那个时候,让很多人知道找个四川媳妇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大概是张贤亮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而且,当年的女演员拍戏都放得下架子,丛珊也灰头土脸,也满脸汗水,哪儿有什么大浓妆,更不会用替身什么的,连脱土坯这样的重活都是亲力亲为。
而朱时茂也很好的诠释了许灵均这个角色,深刻细腻的表演让这个跨度几十年的男人深入人心。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到被打成右派的委屈痛苦绝望,到被朴实的农民感动鼓起生活的信心。到被平反后,投入新生活的激动。当他面对久违的父亲时,复杂的心情。有怨恨委屈,更有坦然,当父亲要他去美国,他深思熟虑,最后坚定自己的信念。
而他与丛珊演绎的爱情戏也是那么甜蜜,尤其是他与李秀芝先结婚后恋爱,他也很好地演绎出一个知识分子面对女孩子的手足无措,到不忍心,然后被女孩子火热的感情感动,接受她的爱情。到相濡以沫。
这是一部与信念和理想有关电影,谢晋的作品永远是那么的干净。电影里的敕勒川其实就是宁夏川。
毫无疑问,许灵均就是张贤亮本人的真实写照。这个在宁夏放马二十几年的知识分子在劳动中获得的人身体察来的深刻,坚实。
那个年代人的情感是靠得住的,坚守一份自得其乐不易。虽然改编自伤感文学,但并没有营造凄凉的氛围,很克制地反思过去,寻根、信仰这样影片探讨的主题在现在显得更合时宜,三十年前找到的根现在被抛却之后的根在那里?
谢晋电影的感情营造都很成功,这部电影也不例外。故事采用倒叙手法,形象的刻画了许灵均在选择是否和父亲去美国的矛盾心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对祖国的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有的内心情感。
在这个把孟子“贫贱不能移”的话语,从志向改成不能逃离的年代,无疑是让我们觉得震撼的。即便委屈满满,敕勒川下,两颗灵魂还是得到了升华。
尤其是电影开头的镜头,辽阔的大西北草原,主人公躺在草地上,不远处,马儿在悠闲吃草,苍凉的歌曲传过来,那是根据古老的民歌《敕勒川》改编的歌曲“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我国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演唱的。
那时,还没有那个伊利奶粉美名扬的广告,等后来有了广告,背这首《敕勒川》的古民歌,脑海中总会出现后面的“大草原,乳飘香,伊利奶粉美名扬。
无论是那首《敕勒川》还是主人公的名字灵均(屈原正是这个名字)都让电影有了更多文化底蕴在里边。因此,这部电影被人们一次次提起。
当然,这部电影能够让今天八九零后的观众喜欢,更是因为电影中难得的真情,当地牧民对许灵均的朴素感情,男女主人公超越年龄与门第的爱情,(还是先结婚后恋爱)。当然,还有坚定的信念,人生路上难免有波折,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念。
当然,也许现在的年轻观众肯定不理解许灵均的选择,为什么不去美国?他在美国学习也好,经商也好,同样可以报效祖国啊。
不过,这是许灵均的人生抉择,也是每一代人不同的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