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写武松的文章也是事出偶然,无意中读到了一篇比较老版和新版武松的文章,突然觉得从武艺的角度出发进行一番分析亦是自己的所长,再说和新版武松的扮演者陈龙相识,以兄弟相称,当然也仅是一面之缘,在《追捕者》中有过合作。当时觉得陈龙阳光帅气,虽是上海人,却不乏刚毅之气,而且没有明星的架子,和蔼可亲,在剧组里大家称他为“龙哥”。当时加了微信,也极少联系,只是在朋友圈彼此关注,知道陈龙是一位虔诚的修行者,一位深怀慈悲和正义的人,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有一种令人叹服的自律精神,当然在朋友圈的“江湖”里只是“远远观望”,后来看了他出演的《琅琊榜》,觉得那种萌萌的感觉却是隐含了智慧与善良,拿捏的十分到位,也造就了一个十分经典的“蒙大将军”。
确实而言,陈龙的武松起初并不是特别关注,对于新版的《水浒传》也是在爱奇艺上挑选着看,慢慢地看进去了,觉得新版有自己的亮点,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武打设计上,不能说“超越”老版,至少做到平步,平分秋色,各有所长,亦是成功。记得李雪健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问对张涵予饰演的宋江如何评价,李雪健老师笑着说“和张涵予在多部戏里有过合作,我们都是演父子,他出演宋江也可以说是子承父业嘛。”这样的回答可谓是机智而幽默,体现了李雪健老师高深的艺术修养。因为对于陈龙兄弟的关注,还是悉心地把新版《水浒传》中武松的选集都看完了,所以才能对于陈龙的表演和其中的武打设计做出一番点评。
陈龙饰演的武松
一句“二郎在此谢过”让我感动了良久,远远胜过那一句“兄弟”,感觉到了陈龙兄弟的字里行间的一股豪迈之气,后来在跑步的时候,兄弟回复:
武在心中,侠在心中,德在心中,世界在心中,宇宙亦在。
这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武者,一个演员对于生命的参悟。我无法得知当时陈龙出演武松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像丁海峰一样,他内心一定是十分激动,能够饰演这样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在戏中,在我们所看到的新版武松中,陈龙的身上有着一种深刻而清晰的印记,步态、眼神和言语都带有那种让人呼之欲出的“武二郎”的风采,豪迈、侠义,嫉恶如仇,独来独往,顶天立地,血气方刚,侠骨柔肠,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而最终却是看破红尘,以“行者”善终。陈龙的武松是从阳光出场,万人敬仰的打虎英雄,逐步成了像林冲一样的悲壮英雄,一步步变得沉郁,变得孤独,变得万念俱寂,这是陈龙对于武松的敬仰和对于表演的驾驭,让他诠释和演绎了一个有血有肉而又悲壮激昂的武松。
陈龙在我的朋友圈留言坦露心迹,热语感人:
正如哥哥所言,前两位老师演绎的武松已堪称经典,我只是此生有幸能够演绎我心中的那个打虎英雄,只希望在自己的演艺生涯中画上光彩的一笔。如确有小小的成功也绝非个人之力,这是团队的成功,是时代的成功!能得到哥哥这样的武学大家的点评,实属有幸,也不掩饰满心的欢喜。二郎再次谢过。
着实,作为一个演员能够饰演武松,可以说是一种幸运,而陈龙自然是一份感恩,他觉得这是自己演艺生涯中“光彩的一笔”。而一个角色的成功,非一个演员的努力可以完成,这一点显示了陈龙的谦和与低调,也是他说的“德在心中”,他说这是团队和时代的成功,我们在这个不同凡响的时代才能有不同凡响的作品,让一个团队有了这样一部经典,让一个演员有了一次机遇,成了武松,成了一生的骄傲。
作者与陈龙在剧组
武松成就了陈龙,陈龙也成就了武松。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相遇,让陈龙有了这样选择和机遇,也是殊胜和欢喜。
本来想配图找一个和陈龙兄弟的合影,却因为在移动盘中而未能如愿,留待日后。
和兄弟相约一起研习武学,和兄弟分享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脚”,还有那暗藏杀机、醉意盎然的“醉拳”。
从此江湖上,有了一位“武二郎”好兄弟。
作者与陈龙在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