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前段时间我同老公和孩子到饭店吃饭,旁边一桌也坐了一对夫妇和孩子。

一开始他们还很融洽,直到孩子突然闹别扭不愿意吃东西。

妈妈却并没有"好言相劝",而是开始威胁孩子:"快点吃了,不然你就一个人在这里,我和爸爸先回去了!"

孩子听后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吃饭,反而被戳了痛处一般炸了毛:"我就是不吃,就是不吃!"

妈妈猛地就火了,声音提高了好几个度,尖锐地对孩子吼道:"你这个不听话的,每天都闹闹闹,不吃就别吃了,你最好永远都别吃。"

孩子听到一般突然也吼叫起来。虽然饭店里本来就嘈杂,但他们的声音仍然很引人注目,更不用说一旁的我了。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其实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一生气就对孩子吼叫,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对孩子无止境地说教,将孩子当成了出气筒。

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效应——踢猫效应。那么什么是"踢猫效应",它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1)

|什么是"踢猫效应"

在心理学领域,有个有意思的名词"踢猫理论"也叫"踢猫效应"。

原版故事是: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人的不满、糟糕、愤怒的情绪,都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而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变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就容易成为出气的"猫"。

"你怎么还没把作业写完?你天天的都在做什么?"

"你房间什么时候能整理好,为什么我总是一进来就看到乱七八糟的?"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没见过你这样笨的!"

"你这性格成不了什么大事!"

批评、辱骂、轻视、不合理的期待,让父母面目狰狞。

口无遮拦的大吼出大量具有攻击性、诋毁性、侮辱性的语言,给孩子带去心灵创伤和深深的耻辱感。

心理专家认为,这种情感上看不见的伤害,远比其他形式的伤害更为持久、深远。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2)

|"踢猫效应"的危害

既然已经认识了"踢猫效应",就应该知道"踢猫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危害,勿让自己成为坏情绪的传播者,也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发泄的对象。

创伤心理学的研究显示:言语上的虐待无异于灵魂的谋杀。"踢猫效应"中的愤怒情绪是是一种极端的情绪,由于愤怒会让人感到心跳加快、神经兴奋,所以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研究表明,愤怒程度得分高的人患上冠心病的几率是得分低的人的4~5倍。

更甚者,愤怒的人在发泄完愤怒后,往往会感觉到身体的疲惫和倦怠,各项生理机能都容易受到影响。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3)

在"踢猫效应"下不仅会让人产生言语上的攻击更容易让人产生行为上的攻击。

家庭暴力也是如此,在愤怒情绪下,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甚至行为攻击,致使造成伤害,而这些伤害对自己及他人都是不可磨灭的。

家长以为自己实在控制不住,本意不是伤害孩子,抑或是美名其曰"为孩子好""有些时候没办法只能用言语刺激",但却没想到这只会伤害孩子。

有些父母常常会有"踢猫效应",而这通常会反映在我们熟悉的人身上,除了孩子,如父母、伴侣、同事等。

当情绪不受控制时,人总是会等到失去了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这种情绪若是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种极易引爆的心情,致使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更甚者会影响我们的前途。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4)

|控制自己的情绪,警惕"踢猫效应"

凭一时之怒教育孩子,就难免偏颇、过激,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父母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顺利。

家长要学会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从爱孩子的角度,自觉要求自己务必在教育孩子上做到冷静,理智。

当觉得孩子调皮,自己忍无可忍时,首先要确认是孩子的行为太过糟糕,孩子自己的忍耐度定的太低?

有时候,在习惯性地吼叫之后,家长会变得连平常的一句普通的话都会显得尖锐,当发怒成为习惯之后,往往忍耐度会变得很低。

当孩子只是不小心打碎一个碗,亦或是写错一个字,可能都会成为家长吼叫的导火索,而这会让孩子觉得恐惧和愤怒。

因此,当你想发怒的时候,想一下,是孩子的行为真的很不可理喻,还是自己的忍耐度太低了呢。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5)

都说,一家人没有隔夜仇,更不用说孩子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忍耐是一种回避,不是对情绪的接纳,所以有怒气就要解决,要去面对。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脾气管理很好,当自己想发脾气的时候就深呼吸,忍下去,殊不知,这种自动切断发泄渠道的行为更是不可取。

因为这样子表面看好像怨气没有了,被压制住了,可能过几天就忘了,但实际上,你只是把它暂时克制,并没能彻底解决。

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怨气不断积累,最后当压制不住时便会大爆发了,到时候,破坏行为只会更大。

父母应该寻得其他的发泄渠道,如通过大声唱歌、打拳、登山……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让心情慢慢地平复下来,而不是发泄到孩子身上。

在表达怒意的方式上,用更加智慧的方式,而不是用言语刺激和打骂。言语攻击是比肢体打骂更严重的方式。

家长应采用和孩子沟通或者小惩罚等等来解决问题。

如跟孩子定规矩,当做错了一样事就做一样家务,但当做好了一件事就奖励小礼物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游戏般的有趣。

这样的方式自然比起喊打喊骂要有效得多。

打母猫的孩子会记仇吗(一生气就朝孩子吼叫)(6)

家长最重要的还是要仔细观察,找出孩子出错的原因,予以指导。

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免不了犯错,父母也一样,也会犯错,要正确的面对问题。

可以慢慢地引导孩子,亦或是通过跟孩子问答和对话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这样不仅促进了沟通,也让孩子感受到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有意义的对话。

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很大,父母要学会放松,不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紧。

生活的压力也是引起情绪变坏的原因之一,家长应该在回家之前将自己彻底放松,回到家中便不要将工作上的脾气带给孩子,让孩子成为情绪的发泄口。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