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的民间曾流传着一句民谣:黄河大同碛,河槽滚激流,白昼声声雷,夜晚听“碛吼”!道出了黄河大同碛犹如万马奔腾,波涛滚滚的咆哮声。“大同碛”也就是现在的黄河二碛,位于秦晋大峡谷吴堡县境内的丁家畔村,与山西省碛口古镇隔河相望。黄河流经此处,河道紧缩,形成巨大落差,激流倾泻于暗礁石壁,卷起惊涛骇浪,势如龙腾,声似虎啸!他的景观仅次于壶口瀑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二碛”。

历史上真实的黄河小浪底(悠悠黄河岸声声碛吼声)(1)

  当沿黄记者采风团一行还未走进二碛岸边,就已经听得拍岸飞溅的浪水声了。由于此段黄河河道底部是起伏的岩石,使得本来就安静的河道突然变窄,黄河水便猛如一条巨龙翻滚奔腾,宽阔的河面上溅起黄色的浪花,澎湃的水声连绵不断地传入耳畔。这与一路上柔静安和的黄河截然不同,令二碛之名不负盛名!

历史上真实的黄河小浪底(悠悠黄河岸声声碛吼声)(2)

  而由景观塔、黄河奇石馆、漂流广场、观景廊厅、停车场及相关附属设施组建成为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目前景观塔、黄河奇石馆、漂流广场、观景廊厅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景观塔附属和停车场主体工程。
  要想游览黄河二碛的雄浑盛景,首先要穿过古香风貌的观景长廊,在被西斜的阳光拉长的长影中感受倾听波光闪烁黄河的奔腾流水,然后数着错落有致的下行台阶,步入黄河岸边,而此地,便是1987年黄河首漂7勇士的漂流起点。30年前,他们乘坐无动力装置橡皮艇,从黄河源头出发,辗转近5个月,成功首漂全程5464公里、落差4831米的黄河。尽管为此付出7条生命的代价,但“黄漂”精神和连夺五次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精神,在当时被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两支精神催化剂。

历史上真实的黄河小浪底(悠悠黄河岸声声碛吼声)(3)

  为纪念黄河首漂7勇士30周年,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建立漂流广场,这便是游览此处的第三站。广场中央矗立着黄河首漂7勇士的集体石雕,个个形象栩栩如生,凝望驻足,感觉往事历历在目!在忆往事的情绪中你会抬头看见一座色彩丰富,外形醒目的黄河二碛观景塔,又名“红龙塔”,是吴堡县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的第四站。世界本有埃菲尔铁塔、比萨斜塔,山西的应县木塔“三大奇塔”,而红龙塔便是仿照应县木塔而建,从外观看呈平面八角形,登塔高望,凭栏远眺,黄河二碛,惊涛骇浪,尽收眼底。其中远眺的一处盛景,便是黄河二碛旅游风景区的最后一站——黄河奇石馆,可以说,这里黄河奇石将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洁白,江河的盘曲,高山的险峻,森林的苍莽,原野的辽阔,小草的柔嫩,鲜花的娇艳,大树的挺拔,枯木的沧桑,彩云的飘逸,月色的朦胧,叶落而知秋至,风疾而知草劲,滴水犹能穿石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奇石之奇,奇在形态,奇在“人”“文”。黄河人物、文字石在全国诸多奇石类别中独树一帜,形式之多样、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人物石栩栩如生,文字石惟妙惟肖,陆游诗云:“石不能言最可人”,但黄河奇石却似为“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奇石艺术的珍品,也是吴堡石文化、黄河石文化的精髓。

历史上真实的黄河小浪底(悠悠黄河岸声声碛吼声)(4)

  尤其是天然形成的“中国梦”奇石,令人拍案叫绝,意喻深远!真可谓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饭后茶余,细细品味,石画合一,色泽天成,意蕴深刻。让人领略到无穷情趣。
  一块块黄河奇石,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一枚枚灵秀神奇的观赏石,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这些天然艺术品,散逸着天地的神秘和灵气。(图:渭南日报记者 雷沛 摄)

来源:渭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