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近日,国美电器和惠而浦之间的欠款纠纷备受关注(详见4月26日报道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8/#/newsDetail/110069/40731546.html?isShare=true)。

而国美的声明中更将战火引向惠而浦控股股东格兰仕,称格兰仕为倒逼公司对其补贴不合理费用,意图通过惠而浦制造事端解决问题。

随着矛盾公开化,惠而浦对国美电器的超8000万元应收账款浮出水面,也让众人的焦点转到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上。而在格兰仕“入主”的第一年,惠而浦交上的成绩单并不“好看”,亏损同比扩大293.41%;而曾经剑指千亿营收的格兰仕,多年来业绩一直原地踏步,营收一直徘徊在200多亿元。

格兰仕销售额(被国美杠上)(1)

入主惠而浦后首份年报仍无起色

惠而浦(中国)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其母公司惠而浦创立于1911年,是美国最大白电品牌,于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合肥三洋被惠而浦收购,自此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当时旗下共有三洋、惠而浦、帝都和荣事达等品牌。

2020年至2021年,格兰仕斥资约20.48亿元完成了对惠而浦中国的收购,成为其控股股东。惠而浦最新的股权分布为格兰仕占股57.11%,惠而浦(中国)占股19.9%,合肥国资占股3.34%。

2021年3月,格兰仕集团副董事长梁惠强表示:“我们要约收购,并不会看这家公司过去一年两年内短期财务表现,看的更多的是协同效应和潜在的价值。惠而浦在白电洗衣机、洗碗机、冰箱等品类技术底蕴非常强,在这方面与格兰仕会产生很强的产业协同效应,这是我们收购的理由。”

根据历年财报,惠而浦已连续三年营收下滑,净亏损扩大。而在格兰仕入主后,惠而浦交出的首份年报成绩单仍未有起色。4月21日,惠而浦披露2021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9.31亿元,同比下降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8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93.41%。

对于营收下滑的原因,财报解释称,2020年受三洋品牌退出影响,原收入占比较高的三洋品牌(日本品牌,惠而浦经授权运营)产品于2020年4月彻底退出,加之国内市场需求降低以及疫情影响较大的因素所致。2021年在格兰仕成为实控人后确定了“惠而浦 帝度”双品牌战略,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业务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十余年来营收仍未突破300亿元

2020年3月,格兰仕官网刊登一篇文章,称当年是格兰仕转型科技企业第一年,将转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边缘计算等领域,并明确希望未来三到五年将营收做到千亿规模,进入世界500强。

格兰仕的扩张野心,不仅体现在收购惠而浦。在收购惠而浦的同一年,格兰仕还成为日本知名消费家电企业象印的单一最大股东,后者的总部位于日本大阪,主要生产销售保温瓶、电饭煲、电热水壶等。2020年初,格兰仕还成立了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家电物联网芯片领域,并高调宣布拟投资百亿打造工业4.0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格兰仕与惠而浦收购案之所以备受关注,原因也在于迟迟不愿上市的格兰仕,似乎正在借此走近资本市场,并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改善公司治理,摆脱作为家族企业的保守印象,向千亿营收发出冲刺。

自1978年创建以来,格兰仕经历了梁庆德、梁昭贤、梁惠强祖孙三代。梁惠强是一位95后,多年前,还在上大学时就进入格兰仕车间、部门轮岗见习。格兰仕也有意加强对梁惠强的锻炼,他曾前往日本象印魔法瓶公司参加会议,向董事会提名独董,并接受日本媒体的采访;2021年5月作为惠而浦(中国)总裁首次公开亮相。

“资本市场不是格兰仕的目标,而是实现增长、发展的众多手段之一。”面对外界所称的格兰仕要“借壳”上市的传闻,梁惠强去年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

而在格兰仕控股前后,惠而浦的人事却振荡不断。原公司总裁艾小明于2021年4月提交辞呈;8月,原生产制造副总裁韦刚请辞;原董秘方斌也在同期提交了辞职报告。分析人士表示,格兰仕是以成本管理严格著称的企业,其控股后惠而浦管理层和研发人员工资大幅降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被称为“微波炉大王”的格兰仕近年来营收水平却在原地踏步。根据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行榜,格兰仕以246.46亿元营收位列第464名,而早在2006年,格兰仕的高管就宣布公司销售额在当年会超过200亿元。16年过去了,格兰仕的营收依然不能突破300亿元。而在微波炉市场发展疲弱的背景下,格兰仕却还面临着美的的奋起直追,微波炉霸主地位不保。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0年美的微波炉市占率最高,高达48.69%,已经超过格兰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官网截图

责编 | 林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