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新精神活性物质吗?

它们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效果

有些甚至比海洛因更“毒”

在轰动一时的“迈阿密啃脸案”

一名黑人男子对一位66岁的老人发动袭击

并吃掉了老人一半的脸!

其起因竟是袭击者服用了新精神活性物质

并由于急性中毒失去理智!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1)

这种毒品非常危险

一旦被不法分子混入饮料或食物中

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日,国家禁毒办把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

列入管制品种增补目录

此次新列管的物质有哪些?

我国在打击新精神活性物质方面有哪些成绩?

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吧!↓↓

新闻提要

8月29日,国家禁毒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的有关规定,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将4-氯乙卡西酮等32种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并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70种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邓明介绍,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已成为继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后全球流行的第三代毒品

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本次列管的四氢呋喃芬太尼和4-氟异丁酰芬太尼两种芬太尼类物质药效也为海洛因的数倍。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2)

△会议现场

邓明介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精神活性物质管制工作,早在2001年,就将氯胺酮列入管制。2010年以来,我国及时将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4-甲基甲卡西酮等1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先后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2015年10月1日由公安部、食药监局、卫计委、国家禁毒办共同发布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一次性列管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2017年我国把卡芬太尼U-47700等8种新精神物质列入管制。此次,我国又将4-氯乙卡西酮等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并于2018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达170种。其中,我国已列管芬太尼类物质25种,超过联合国已列管的21种。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3)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邓明

邓明表示,我国政府对新精神活性物质不断强化执法打击,务实开展国际合作。

自2017年以来,我国共破获制贩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件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捣毁地下加工厂4个,缴获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1178千克。在措施上,国家禁毒办及时掌握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制贩趋势,定期发布国内新精神活性物质监测情况及预警信息,积极协调邮政部门督促寄递运营单位严格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并积极协调海关部门加大对流向境外重点国家货物的查缉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案件侦办,强化对重点化工网站的巡查管控,及时对重要线索落地查控。

在国际合作方面,国家禁毒办积极参与联合国毒罪办“SMART项目”、国际麻管局“离子项目”,加强就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种类、数量、流行趋势及致死案例的国际交流,及时掌握各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制贩和滥用趋势。同时,与相关国家开展情报交流和办案协作。2017年,国家禁毒办主动向美方通报寻购芬太尼等毒品线索400余条、美国客户购买新精神活性物质情报500余条,与美国等多个国家开展案件执法合作,成功破获了“河北王凤玺案”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案件。据会议介绍,“河北王凤玺专案”是中美执法部门成功合作破获的第一起芬太尼案件,目前该专案组人员正在美国调查取证。该案件线索由美国驻华相关部门提供。警方共抓获21名犯罪嫌疑人。

知识卡:为你科普文中出现的“生词”

1、新精神活性物质:主攻精神,外形多变,是“迈阿密啃脸案”的元凶

滥用新精神活性物质会使人中枢神经兴奋,而戒断后会造成中枢神经抑制。传统毒品主要危害人的免疫系统,损害脏器,而新精神活性物质是直接破坏人的大脑功能,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精神分裂症状,过量服用会诱发急性精神障碍急性心脑疾病,中毒者往往很难恢复健康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4)

△新精神活性物质药片

同时,新精神活性物质药效强劲。2017年被我国列管的U-47700,其药效约是吗啡的7.5倍,同年被列管的卡芬太尼,药效为吗啡的1万倍,成人的致死量约为2毫克!新精神活性物质拥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近年来欧美国家已报告发生过上百起因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致死的案例,其中包括举世震惊的“迈阿密啃脸案”。这听上去异常恐怖的事件,就是因为美国一男子服用新精神活性物质混合加工成的毒品,造成急性中毒失去理智引发的。

除此之外,新精神活性物质外形多变,让人防不胜防。它们曾以干花、跳跳糖、巧克力、曲奇饼干、饮料等形象出现,从外观上比海洛因、冰毒等更具伪装性。青少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这类毒品。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5)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6)

■ ■■■■

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启用时间(国家禁毒办新列管32种新精神活性物质)(7)

2、“SMART项目”和国际麻管局“离子项目”

为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泛滥问题,联合国麻醉品委员会在第55届至第59届会议连续通过关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多个决议,举办多场边会活动。联合国毒罪办设立“全球合成毒品检测、分析、报告和趋势项目(SMART)”,收集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敦促成员国及时报告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及滥用趋势,发布早期预警。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启动“离子项目”,并开发新精神活性物质事件联络系统(IONICS),鼓励成员国及时报告查获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案件,开展联合调查和相关信息交流,共享有关数据收集、技术鉴定、滥用情况、立法更新等信息,并组织成员国开展专项行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向禁毒工作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