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书,书的世界,不解情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平凡的世界 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 书(我与书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书

我与书,书的世界,不解情缘

卢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爱书的人通过读书去了解作者、了解世界,同时更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作为一名“书虫”,我与书、书摊、书店、报刊亭和图书馆,所有书的世界都结下了不解情缘。

童年时,二哥在县城新华书店上班,我假期最大的快乐就是去看他。与其说是去看他,不如说是去看书。二哥只需拿几本书把我安排在柜台下的凳子上,或者一捆书上就可以安心工作了。除非他来打扰我,我坚决不会打扰他,一直到下班还要拿上一本带回家看。后来他经常下乡送书,跟镇上的新华书店店长也熟识了,就介绍我直接去镇上看书。新书是要卖的,不能有任何折痕,我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页,看到动情处还要抹一把眼泪,把原本一脸严肃的店长大叔也惹得哈哈大笑。有时看到特别喜欢的书也会想买回家,大叔就会在权力范围内找一些同样书名但是卖相不好的样书给我,这样就可以折扣便宜一些。我把平时攒在麦乳精空铁盒子里的一分、二分、五分硬币就这样换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苏拉的故事》,再大一些还换来了《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

小镇新华书店旁边就是邮局,它在左侧平房处也开了个卖书小窗口。绿色的小木板窗后面是我看世界的窗口,从《童话大王》《故事大王》《儿童故事画报》《优秀作文选》《少年文艺》到《读者》《青年文摘》,里面的报刊杂志应有尽有。小窗口陪伴着我从童年走到少年,直到离开家乡小镇再没见到它的踪影。

考上大学后,我在校内的报刊亭和图书馆里继续着阅读梦,《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小说月报》《青春》《收获》成了我的新宠。每月400元的生活费,我一半用在了买书上,以至于毕业时忍痛卖了好多书才把宿舍清空行李运完。

几年后参加工作,我的单位就在洪武北路上,离新街口新华书店非常近。曾经梧桐夜雨、天桥灯影,曾经书香扑面、结伴相读,南京中山东路56号的这个新华书店陪伴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年代。那时中午休息或下班的时候,我一个人或者跟好友相约到书店看书,然后去莱迪广场附近逛街吃饭。我顺着洪武北路一直往南走,路过铁制的巨大人行天桥,黑黑的厚铁皮被磨得非常光亮,脚踩在上面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很有节奏感和年代感。每次看到高大粗实的绿色梧桐树就到了新街口新华书店,牌匾上红底白字的“新华书店”四个大字是当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展示着知识的遒劲力量。新华书店里面文学、经济、艺术包罗万象,周末、节假日或者开学季学生和家长会更多一些,几乎没有我的插足之地。那些席地而坐,翻起书就认真阅读的孩子们,让我很感动,爱读书的孩子总是最专注和善于深思想象的。如今,天桥没了,梧桐依旧,新街口新华书店在新时代里有阵痛、有新生。有人说互联网时代纸媒和实体店大势已去,我觉得就像当初电视、电脑的出现让电影院也曾萧条过后再重生一样,相信通过革新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到新华书店实体店读书和买书消费的人总有慢慢回流的一天。比如我以前常去的新华书店新街口店与时俱进,经过升级改造,它的店面设计更加时尚便捷,品质和服务提升。它设置了读书区、购书区、查书区、文创区和餐饮区,每层不同主题,适合不同需求的读者,而且每层都设有读书休息区。另外还有一个开放式空间,定期会邀请作家来做讲座、举办沙龙,我们区作协的王霞老师就曾经去做过一个《孩子成长,父母如何智慧地面对》的公益演讲和新书推广,反响特别好。这种面对面的实体交流,增进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让大家获得了网上看书或听书所享受不到的深思和乐趣。

后来,我有了家庭和孩子,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和大众书局又成了我们的打卡圣地。畅游在书山人海里,孩子们慢慢地学会了沉入书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喧嚣只有宁静,没有奢华只有厚重;在书的世界里,没有贫富美丑,高矮胖瘦,人人都是书的王者;在书的世界里,只有读者、书籍和作者的默默交流,是一个纯粹美好的精神家园。再后来,家搬到了南京城东郊,栖霞仙林大学城的可一书店又吸引了我的注意。金鹰负一层的超大空间里,一匹红色大马迎头奋蹄与无数的书籍和红色的阶梯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天地。这里除了书籍、咖啡、美食,还经常举办各种各具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颠覆了我对于传统书店的认知和感受。戏剧、画展、话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也在这里得到了融合展现,获得了新的舞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愿这源头活水,书山情海,长流不息,绵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