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作为文字小白没有什么机会读到内参,希望我给起草界的新手推荐几份有用的公开报刊。

其实,这件事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主要看你从事哪方面的文字起草工作。如果你是在一个业务部门的办公室里从事文字起草工作,那么你所在的行业报纸和刊物就应当是排在第一位的报刊,如果你是在地方党政部门的综合机关工作,那么就要涉猎得更广一些。但无论是在哪一类文字岗位工作,有一些报刊我还是推荐抽空读一下,哪怕是浏览一下可能也有好处。

我要推荐的第一个刊物是《瞭望》。这个刊物最大的好处有如下几条:一是及时,因为这是一份周刊,所以每期都能紧扣当前形势。二是权威。作为新华社主办的新闻时政类刊物,很多领导和专家都在上面发声,因此刊物的报道和言论都不会跑偏。三是深度。这一刊物最让我喜欢的就是这一点,在这个刊物上发表的东西,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闻报道,而是有深度的记者调查。可以说,其中的大部分报道都是符合我们文字匠的口味的,里面有典型、有数字、有观点,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启发的新表述。另外,这一刊物的最后一篇文章往往也非常精彩,篇幅不长,但观点新颖,参考性很强。我始终是这一刊物的忠实订户,直到今天,我仍然订阅这一刊物,经常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即使有时候工作忙,来不及每篇文章细看,但每期刊物到手,我一定在第一时间浏览一下目录,然后挑出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文章很快速地阅读,同时把一些关键内容摘录到我的笔记本上来。

第二个刊物,也是我长期订阅的,那就是《新华文摘》。这本杂志的好处是里面的文章都是经过了一轮高层次专家的筛选,理论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同时,这本杂志学科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对于我们起草文稿也有较大的帮助。不过,由于这本杂志相对说来理论性比较强,所以在起草一般性的稿件中不宜直接引用或化用。另外,由于这本杂志的学科覆盖面广,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最好是以浏览为主,不要一头扎进去精读,更不要先去读其中的小说等文学类板块,那就不是工作,而是摸鱼了。

第三个刊物,是我从一开始工作直到现在每期必读的《半月谈》。这个杂志的好处是短小精悍、能接地气,读起来不用费力气,也很有参考价值,里面的很多观点和语言都可以被我们引用和化用。但相比起《瞭望》来,还是显得深度稍有不足。

第四是《人民日报》。你可能会奇怪,我为什么把《人民日报》排在第四。实话实说,从工作角度出发,排在我心目中第一位的一定是《瞭望》。尽管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一定是看《人民日报》,但只是浏览标题,新闻版一般不看,因为在其他渠道都已经能够获得当天的主要新闻了。我看人民日报只看两个版,一个是理论版,一个是评论版,因为在这两个版上的文章都有最新最权威的理论阐述和重要观点,基本上拿过来就可以用,也是我们机关文字匠们值得关注的学习材料。

第五是《光明日报》。对《光明日报》的读法,我有点类似于读《人民日报》,一般也不读第一版,而是浏览评论版和“光明调查”栏目。对,不是精读,而是浏览。这一点不同于读《人民日报》的理论版和评论版,对《人民日报》的这两个版我读得会比较仔细,必要时做笔记,但读《光明日报》我一般都是从中找比较新颖的提法或者“金句”。

第六是一个很多人想不到的刊物,那就是《凤凰周刊》。我读这个刊物半是休闲半是学习,相当于一个闲暇时的读物。我读这个刊物,主要是为了从中汲取一些比较生动的句子或词汇,以便将其化用到我撰写的文稿当中。这些句子和词汇有不少属于我说的在文章中当做“味精”的东西,有这些生动甚至是“时髦”的词汇,有利于我们的文稿变得鲜活而接地气。

当然,网上的一些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益的补充,但一般而言,对网上的东西看看即可,不要太当真。

机关思维通俗一点(话说机关里的文字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