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作为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许多皇帝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形象,还有很多皇帝有很多奇葩的爱好,而作为明初的皇帝之一,朱瞻基和他的父亲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是大明王朝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而朱瞻基的即位称帝和壮年身死,都给人留下了许多的疑惑,如果他晚死十年,也许就不会有京师保卫战了。

即位的疑惑

古人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同康熙的儿子各个都有夺嫡之心一样,明太宗朱棣的三个嫡子,也都是狠角色,而且各个都有实力和能力当皇帝,朱瞻基和他的父亲能够即位称帝,在历史上还留下了“好圣孙”的故事。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1)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就当了皇帝,可是这位年轻天子和他父亲一样仁慈,却没有彻底压制别人的威望,在削藩的时候,用力过猛,让朱棣开启了靖难的造反活动,最后还真的造反成功了,造反的时候,那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留守北京,二儿子朱高煦可是朱棣的得力干将。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2)

朱棣在征战的时候,为了使朱高煦拼命,几次暗示将来可以让他做太子,结果这家伙特别卖力,后来朱棣还是食言了,没有违背古人立嫡立长的规矩,可是看着身体羸弱的太子,几次萌生改立储君的想法,都被别人一句“好圣孙”挡了回来,可见朱瞻基在他爷爷心中的地位。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3)

后来朱棣在第五次北征之时驾崩了,朱高炽当了皇帝,还派朱瞻基去南京考察迁都的事情,没想到朱高炽身体不好,没多久也驾崩了,就在朱瞻基回北京奔丧的路上,他的叔叔朱高煦想要截杀他,可是还没等到朱瞻基的影子,就听见朱瞻基北京即位称帝的消息。

朱高煦当时截杀朱瞻基,肯定是在陆路的官道上,那里有驿站等必经之路,之所以没有截杀成功,估计是因为元朝时期重新通渠的大运河帮了忙,为了安全起见,朱瞻基分两路进京,陆路和水路都安排了车马,自己乘着船走水路秘密进了北京,才躲过了自己叔叔的截杀。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4)

英年早逝

朱瞻基这一生唯一让人诟病的事情,可能就是让人将自己的二叔活活烤死了,而他这一生,最为遗憾的事情,可能是壮年离世,晚年给人留下了蝈蝈天子的印象。

朱瞻基不愧是明太宗的“好圣孙”,在文治武功方面,非常有他爷爷朱棣的气象,朱瞻基当皇帝的时候,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百姓得以安身立命,任用贤臣,“三杨”更是帮他完成了宣德之治,只是他的离世,让人惋惜,因为他三十八岁就驾崩了。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5)

关于他的驾崩,让许多人疑惑,可是可以预见的是,他的死或许和即位初年的边疆战事有关,这点他和朱棣非常相似,亲自上战场搏杀,亲自率领骑兵攻杀兀良哈的铁骑,大胜而归的同时,让边疆地区安宁了多年,一个马背上的皇帝,怎么可能不受伤呢!也许朱瞻基这次战斗就受了很重的伤。

朱瞻基最后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作为好圣孙)(6)

而且明朝前期的皇帝,自己还是相当勤政的,一天要批阅特别多的奏章,朱棣无奈之下设立了内阁,帮自己处理政务,而朱瞻基被人说是非常像他爷爷,这样的形象包袱,让他不敢怠慢政事,之前的伤病和之后十年的劳累,让他最后倒在了三十八岁的年纪。

结语

朱瞻基作为明朝少有的圣君之一,一生兢兢业业的工作,也践行了朱棣留下的“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誓言,给大明王朝留下了丰厚的家底,并给历史留下了宣德之治的美名,作为继承人,不愧“好圣孙”的名声,作为皇帝,没有埋没“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