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含有五种意思:一是“寿”,即长寿,长命百岁;二是“富贵”,即财多物丰;三是“康宁”,即健康无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终命”,即寿考自然天命;盖谓之“五福”也。

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文字,自古以来各种字体的福字,层出不穷,变化各异,堪称汉字之最,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字史上也是罕见的。福字蕴含吉祥祝福,因而中国人酷爱福字,曾出现过各种《百福图》,《千福印》。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有哪些福字的故事 春节故事一个福字居然有这么多传说(1)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更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关于贴福字的由来和“福”字倒贴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传说。

贴福字的起源

驱赶穷神

传说,民间贴“福”之风开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的老婆马氏也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穷神”。

马皇后传说

明洪武十年的正月十五元官节十分热闹,尤其是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灯上画着各种百戏人物、山川名胜、禽兽虫鱼、花卉草木。特别是那种走马灯转动起理来,上面的人物象活的一样,更叫人眼花缭乱为了点缀升平,官家还在城内扎了八座鏊山,大放灯火。

入夜以后,真是灯火辉煌,管弦歌唱,响彻全城。朱元璋出身贫苦,在他当年放牛、当和尚时,当然不能愉快地欢度元宵节。后来他参加了反抗元朝的义军,老是忙着打仗,也顾不上痛痛快快地过年过节。

当了皇帝以后,身居皇城,更不能象百姓那样可以自由行动,穿越巷地过元宵节,最多只能是站在皇城的城褛上,来个“御楼观灯,与民同乐”,远远地看一看罢了。可是今年的元宵节,朱元璋改变了主意,要直接见一见灯节的热闹场面,也想直接了解一下京城的民情。但他又怕后妃和大臣们知道会阻挡,于是叫来两个保驾的太监,三人一同换了便服,悄悄地出了皇城。

他们来到了大街上,混进进了看灯的人群,到处游游逛逛,好不自在。当他们逛到了一家门前,见有不少人正围在门前观看门上挂着的一盏走马灯。朱元璋也凑上前去看看希奇。谁知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差差点把他当场气昏过去,恨不得立刻把这户人家满门杀光。但又一想自己眼下是微服私游,身边又没侍卫人员,便强吞气恼,叫跟随的太监弄来笔墨,暗暗在这家门上写了一个“福”字作为标记,以便回去以后好派入按此标记来抄杀这户人家。

因为他怕写别的字万一被房主看见以为不吉利,会被抹去;福字一是个吉利字,讨人喜欢。看来福要变成祸,这家人要大祸临头了 朱元璋为什么看了这幅画会如此恼怒呢?原来这只走马灯上别的什么也没画,只画了一只大马猴抱着一双很小的红绣花鞋在哭。

而朱元璋的正妻姓马,就是老百姓说的正宫马皇后。马皇后倒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后,就是双脚长得很大。朱元璋看了走马灯上的画,认为这是讽刺马后脚大。在当时皇后乃天下人之母,一个小民竟敢公开作画辱骂国母,那还了得,所以朱元璋就用福字作了暗记,准备要杀人。

此刻朱元璋已经没有兴致再看灯景,急忙回到了皇宫,一见到马皇后就说:“反了,反了,可杀,可杀”接着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并且吩咐官女去传锦衣卫,天明就要去抓人。

马皇后一听为了这么一点事就要去杀别人全家,说不定还要株连九族,太残暴了。但她又想到眼下朱元璋正在气头上,阻挡劝说恐无效,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但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被马皇后这种慈悲心肠感动,转怒为喜,成全了马皇后的一片好心,终于消了一场大祸。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城和全国,福字成了逢凶化吉的象征。也许为了感谢马皇后的恩情,第二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地贴上了福字,还有人家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贴福字自此以后就相沿成俗,沿袭至今了。

倒贴福字传说

“福”字之所以倒贴,传说起于清代恭亲王府。那年春节前夕,大管家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福”字头朝下贴上。

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可这大管家是个能言善辩之人,慌忙跪倒陈述:“奴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庆之兆。”

恭亲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没学问的奴才,还真想不到有这种招式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五十两银子,可真是因祸得福!

再有一传说,就是上面所讲的马皇后令全城贴“福”字,消灾减祸的典故。

贴福字的习俗、禁忌

不少人以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事实上这是个将错就错的“口彩”。在贴福字的传统习俗中,特别是大门、正门等地方福字必须是正的。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在传统民俗中,只有3种情况才能倒着贴“福”:

一、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倒着贴;

二、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

三、为了讨“口彩”,就是在屋内的柜子上也要倒贴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天下第一福

有哪些福字的故事 春节故事一个福字居然有这么多传说(2)

天下第一幅

有哪些福字的故事 春节故事一个福字居然有这么多传说(3)

有哪些福字的故事 春节故事一个福字居然有这么多传说(4)

北京恭王府花园秘云洞内,花园一进门有一“福”字碑,这个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笔。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意外地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周总理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与被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右上角的笔画像“多”,下边为“田”,左半边似“子”和“才”字,右半边又像“寿”字,整个福字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关于这个“天下第一福”的来历,还有一段康熙帝与孝庄太后的往事。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沉疴(ke),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她特意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为石碑,成了皇家的宝贝。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而且康熙一生很少题字的,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所以这个福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康熙御笔的这个“福”字,蕴含着无穷奥妙和无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寿)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把福、寿写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间称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

过年吃饺子,源于哪朝?

从战国开始,就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大年三十无论吃了多少酒肉,年夜饭必需要吃饺子。 中国北方有俗语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蕴含「包容」、「和谐」、「美满」、「团圆」 图吉利的中国人,年节饺子很重视馅料的寓意,比如,芹菜馅,寓意「勤奋上进」,「勤财」;韭菜馅,寓意「长长久久」,「久财」;白菜馅,寓意「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百财」;香菇馅,寓意「鼓财」,荷包鼓胀;酸菜馅,寓意「算财」,善于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