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后面还有一句,人们的态度却不一样

初中的时候学习《礼运大同篇》里面有一个成语是“鳏寡孤独”,代表了四种人,鳏意思是老而无妻的人,寡意思是老而无夫的人,孤指的是老而无子,独指的是幼儿无父的人,后来就开始用鳏寡孤独来形容非常悲惨的人,由鳏寡也产生了两个词语那就是鳏夫和鳏夫,对于这两种人有一句俗语是“寡妇门前是非多,鳏夫房顶炊烟少”,说的就是鳏夫和寡妇的生活状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寡妇门前是非多

在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被要求“从一而终”,意思就是说一对夫妻如果丈夫去世了,妻子也是不允许改嫁的,所以也就有了“寡妇”这么一说,并且为了让这些失去丈夫的女性能够心甘情愿守寡,还要用贞节牌坊这些东西去限制,美其名曰是奖励歌颂,其实就是对女性的束缚。而一个女人成了寡妇,就会成为全村人关注的对象,寡妇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被人们指指点点,连和别人说一句话都会被认为是不正当关系,于是谣言四起。所以寡妇一般也就很少出门了,尽量避免和别人打交道。但是你不惹事,不代表事情不会找上来,一个女人没有了丈夫的保护,自然免不了会受到村里一些游手好闲的不务正业的人的欺负。自己出门和别人交往会被指指点点,不出门也会遭受非议,所以才会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何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1)

而且失去了丈夫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这种情况下,寡妇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出去讨生活,自己养活自己吧,又会被冠上不守妇道的名声,说三道四的。在家里靠着老本过活,总有一天也会花完,所以古代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迫害实在是太大了。人言可畏,有时候言语上的攻击,比真枪实弹更伤人心,吐沫星子淹死人正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好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到了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离了婚可以再嫁,丧夫自然也能再嫁。

何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2)

鳏夫房顶炊烟少

和寡妇相对的就是“鳏夫”了,指的不仅仅是老而无妻的人,丧妻或者离婚都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一般都用“光棍”来形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男人失去妻子以后,家里冷冷清清,就连做饭都很少去做,所以房顶的炊烟也就少了。在古代社会,丈夫负责在外面劳作,妻子负责照顾家庭,等丈夫辛苦一天远远的看见家中的炊烟已经升起,就知道妻子在等待自己回家吃饭,回到家里,妻子已经将饭菜摆上桌子,一家人有说有笑的,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难怪那时候人们的理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呢。一个家庭有了妻子才像一个家的样子,不然就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孤孤单单,就连火都不带生,家里没有一点烟火气息,丈夫回去也就是随便吃一点,就连白天在外面劳作都没有了动力。

何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3)

就算是到了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男人本来就没有女性操持家务得力,但是也会时不时帮着妻子做法,尤其是自己的手艺得到赞赏的时候就更加开心了,可是等一个家里没有了女主人,就算男人在擅长厨艺,也没有了做法的动力,看着别人家里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却冷冷清清,更显得孤独寂寞了。所以也有了一句话时“鳏夫家里欢笑少”,不得不承认一个有女性的家庭欢笑就是比普通家庭多一点。

何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4)

小编有话说:同样都是可怜人,但在俗语里都有不尽相同的表述。对于鳏夫来说,人们都是心疼他没有妻子照顾生活,一个人孤独可怜,可是只要他有钱的话,还可以重新娶一个妻子,生活自然就会好过很多。然而同样的好运,却不会发生在寡妇身上,她们被“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束缚,终其一生,都只能在孤独中度过。由此可见,古代这些封建礼教就像是锁住女性的一副镣铐,到死都不能摘下。好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对于女子没有了那么多的约束。所以大家也不要因为鳏夫还是寡妇就对别人有什么看法,不管是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