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红岛韩家村码头,大大小小的渔船正安静地停在海面上,除了先进的机械渔船外,木质渔船仍然是船队中的主力军。渔民们正在渔船之间来回穿梭,为出海做着准备。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1)

1853年,红岛韩家村人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做出了当地第一条下海的渔船,历经一百多年传承至今,韩家村人仍然依靠古老造船技艺制作渔船,出海捕鱼养活一家老小。

2011年这种古老的造船技艺被评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2)

这种简易的木船宽一米左右,长三米左右,乍一看有点单薄。

记者:这船能下海吗?

刘方林介绍,过去是冬季作船。当时就为养家糊口的目的,到自己这一辈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就是批量加工,已经是船厂性质的了。

木质渔船看似解构简单,可生产工艺流程极为复杂,总共分为9个步骤,100多道工序,包括定盘、艌船、做橹、做舵、做锚等。从选料加工到制作成型,全部由手工完成,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行业的生产难以比拟的。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3)

千余年来,木质渔船的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如今,虽然有关机械渔船的工艺流程已经很完善,但真正的木质渔船加工技艺、手工绝招,仍然只能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制船人的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感觉才能掌握,难于言表和形成文字。从选料到加工都采用眼看、手柞等方法,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全凭经验掌握。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4)

木质渔船的制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木质渔船是中国捕捞业惟一的海上捕捞工具,对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木质渔船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

刘方林:几百年以前祖先在红岛,坐船大概有六百年的历史了,那个时候木船比较简单。木头连起来,就是筏的形式,逐渐演变就成了小型木船。以前的小型木船只能两三个人坐在上面,在沿海很浅的水那里出海。再逐渐演变就成了大船,依靠风力行驶。到解放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机船,用机械作动力。到八九十年代,基本上帆船就淘汰了,现在都是作机船。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5)

手工制船不易,90%依靠人工,出力流汗,十分辛苦。现在整个红岛地区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只剩下5、6个人,而且都和刘方林一样年过半百。如今在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干这行。老祖宗传承百年的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让韩家村的老人们感到担心。

刘方林:青年人现在都不太愿意干这个了,干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干了几十年有感情了,希望把它传承下去,需要一代代人传帮带。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6)

为了保护这项千百年来渔民们赖以为生的生存技艺,韩家村的村民们也在努力着。他们已经成立了韩家古渔船队,搜集各类木质古渔船21艘,在韩家民俗村内兴建青岛木质渔船博物馆,使这里成为民俗文化的教育基地,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并了解这项古老技艺。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7)

韩家民俗村找寻城市印记

每一个时代,都是历史的片段,从时间深处静静走来,向崭新的未来绝尘而去。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正在悄然消逝。

来源:中国渔民

木质渔船制作全过程(传承或消逝木质渔船制作技艺的最后绝唱)(8)

end

加入专业船长群、船员群、水产群

获取最新天气预报、最新招聘信息

这里有80000渔民 赶快关注渔业界吧

欢迎添加渔哥好友:yuyejie-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