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描述:

表扬鼓励也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和孩子们可以共同设计制作“好孩子”专栏依次协商全班幼儿的名字。如:“谁做了一件对人友善的好事情,谁就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便在他的名字上贴上一朵小红花,再告诉大家这朵小红花的意义。时间长了,好事做多了,幼儿爱他人的好品德便会自然的培养起来。

教师鼓励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案例(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尝试与分析)(1)

二、案例分析:

当前幼儿,特别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家庭中关怀,照顾的对象,这种单向的爱使大多数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任性、自私、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品德。若孩子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将来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才能养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我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了以下尝试。

身教胜于言教。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熏陶他们,对幼儿进行言教身教。首先,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平等相处。重视幼儿的良好愿望。为幼儿设置一个爱他人的良好环境,他们就会在大人的提醒下制约自己不该有的行为,自觉的爱护弱小同伴,为他人着想,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同情,给他们有效的心灵添一份爱的滋润。再者,就是邀请打扮小朋友讲故事,带他们做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小班幼儿亲自感到打扮的哥哥姐姐们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从而逐渐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多种形式培养幼儿不良习惯实例是幼儿爱护他人的榜样、好教材。如成人为灾区捐款等。应引导幼儿从具体的好人好事中受到教育,从具体帮助别人的事例中体会到爱护他人的一种幸福感。

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角色游戏。如把幼儿分成几组,设计各种需要帮助的角色和帮助人的角色,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三、课后反思:

家园协同配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行成,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要积极配合,首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互助民主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使每个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形式,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