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人练功夫的风气甚为悠久,尽管历史上的佛山武术名人都是男性,但是佛山武坛并不缺乏女性的身影。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蔡李佛、洪拳、咏春、白眉、龙形、太极六大拳种的功夫女汉子要用行动告诉大家,武术不仅是男性的专属,女性也能“武”出飒爽英姿。

广州佛山武术比赛(佛山武坛飒爽英姿)(1)

吕敏贤

吕敏贤:帅气女生想开武馆

擅长功夫:蔡李佛拳

出生年份:1991年

练功感悟: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这是练武时最开心的事。

3月5日,第四届蔡李佛功夫大汇演暨佛山鸿胜馆成立165周年庆典启动仪式在禅城区举行。吕敏贤以毛巾为道具,与数十名同门共同演绎了鸿胜馆的新作——大型武术表演《鸿胜武魂》。

短发、高挑的吕敏贤,一出现便给记者留下帅气的印象。而看着她在舞台上,配合着手中的道具将一套拳法打得虎虎生威,更显得英气逼人。吕敏贤说,为了将《鸿胜武魂》首演演好,活动前一晚,大伙排练到晚上11时。

10岁开始练拳,吕敏贤最大的遗憾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选择体育院校。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后,吕敏贤虽然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学校里义务教武术,周末也在鸿胜馆授课,但她认为,传播的方式还是有局限。

“未来我也想开武馆。”吕敏贤笑称,开武馆绝对不可能赚钱,但是通过武馆这个载体,她可以将自己的理念和武术的创新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为传统武术注入新的力量。

广州佛山武术比赛(佛山武坛飒爽英姿)(2)

梁小葵(受访者供图)

梁小葵:看似柔弱的世界冠军

擅长功夫:太极

出生年份:1970年

练功感悟:太极的精神正是以柔克刚,太刚劲会折断,做人也得平和平淡。

梁小葵从7岁开始接触武术,入选过省队、国家队,2001年退役后留在顺德体校担任武术教练,曾获得全运会太极拳全能冠军、亚洲武术锦标赛冠军、东亚运动会冠军、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冠军……看着这份辉煌的简历,很难想象到梁小葵会是一个打扮入时、说话温柔、看似柔弱的女子。

当初父母是反对她练武的,认为读书有前途,当运动员是吃青春饭,始终要被淘汰。梁小葵说:“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淘汰’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自己喜欢,就坚持下去。”没想到这份坚持就是39年。

因为坚持,梁小葵退役之后仍留在武术界。平日里除了教学生之外,她经常与民间的太极爱好者交流。今年,她要和顺德的武术爱好者一起走进村居、企业、社区进行100场表演。“佛山的民间武术氛围很好,我很期待佛山功夫的发展前景。”梁小葵特别看好武术进校园这一举措,在传承武术之余,还能锻炼孩子们的体魄。

广州佛山武术比赛(佛山武坛飒爽英姿)(3)

黄凤娟(受访者供图)

黄凤娟:另辟蹊径传扬武术

擅长功夫:龙形拳、白眉拳

出生年份:1989年

练功感悟:学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带着黑框眼镜的黄凤娟一见面,就给记者递了一张名片,上面的头衔是文化传播公司的执行董事。不过,在佛山武术界,黄凤娟另一个身份——卖鱼强的女弟子,更为人熟知。

凡是卖鱼强出席的活动,都能看到黄凤娟的身影,她早已成为师傅的左臂右膀。

“13岁,我就跟着师傅学功夫。师傅教功夫,也教我做人。”黄凤娟笑言,学功夫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性情大变”,虽然从小的个性就像男孩子,但是在学武前少言寡语,学武后变得开朗直率,“尽管未像师傅般出口成章,但也做到口直心快”。

如今,说话像“广播公司”的黄凤娟就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开公司是爱好,也是用另一种方式宣传武术。”她说,在佛山武术界,大家用开武馆、进校园的方式传扬武术文化,她则通过将武术包装成商演的模式,走上舞台、走进企业,令更多人欣赏到武术的魅力。

广州佛山武术比赛(佛山武坛飒爽英姿)(4)

原少兰

原少兰:从陪练到女教练

擅长功夫:咏春

出生年份:1974年

练功感悟:学好咏春,必须要从心底里喜欢这样东西。

走进良溪咏春拳馆,馆长梁兆洲正和几名弟子坐下喝茶,而女拳师原少兰正指导四位小孩练习基本功。原少兰瘦高的身材、直挺的腰板让她带有些许威严,俯身指导小孩的耐性却又为她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原少兰是良溪咏春拳馆唯一的女教练,从2008年开始学拳,至今已有8年。说起如何跟咏春结缘,她轻轻地笑了。她说自己从小喜欢武术,但是没有机会学习,最初接触咏春,是为了陪儿子学拳。后来,儿子喜欢上篮球,而作为陪练的她,却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咏春拳。原少兰肯思考、肯钻研,对练武十分刻苦,最终得以拜梁兆洲为师。两年后,还当上了拳馆的教练。

她说,要学好咏春,必须要从心底里喜欢这样东西,“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对待学生,她也是这种态度。

广州佛山武术比赛(佛山武坛飒爽英姿)(5)

梁海红

梁海红:与广场舞并肩起“武”

擅长功夫:洪拳

出生年份:1975年

练功感悟:学武不是为了打架,是强身健体和自我保护,是一种礼仪道德。

在南海平东玉器街的一个广场上,每晚都会有不同的“节目”——有闻声而起的广场舞、潇洒流畅的轮滑小队、嬉闹的小孩以及散步的市民,还有梁氏洪拳国术馆的师徒在练习洪拳,41岁的梁海红是其中一名习武者。

由于梁氏洪拳国术馆没有属于自己的场馆,一直以来,他们这群洪拳爱好者都是相约在玉器广场一起练拳。梁海红说,每到练拳的晚上,他们就要和广场舞并肩起“武”。虽然有时会觉得受干扰,但是她谨遵师傅教诲,不与人计较,“从一开始学功夫,师傅就会教我们武德,这是学武最重要的。”梁海红提起师傅,那种亲切之感、敬重之感跃然而生。她学洪拳的7年,亦是与师傅相处、学习的7年,在这期间,师傅对她影响深远。“师傅教导我们要以德服人,学武不是为了打架,是强身健体和自我保护,是一种礼仪道德。”文/佛山日报记者招钰英、见习记者汤文燕 图/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见习记者王澍(除署名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