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深受蝗灾困扰,最早记载可以在《诗经》中看见,“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意思是田里面有这么多王八蛋害虫啊,赶紧一把火烧了它们吧。臭腐乳朱熹认为这就是指用火诱杀蝗虫。这算是古人最早的灭蝗法了吧----火攻。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1)

汉代灭蝗发明“沟坎法”,就死在地头路旁挖好深沟,挥舞树枝、木片之类的东西,嗷嗷乱叫把蝗虫赶进沟里加土活埋。但是有些坚强的小强,不对,坚强的小蝗,还会从土堆里爬出来继续作恶,这个在《晋史》里面有记载。所以唐代发明了边烧边埋的方法,想一想那空气中弥漫的烧烤的味道,打住。

还有水淹灭蝗法,《旧唐书》记载河南闹蝗灾,刺史倪若水率民捕蝗,获蝗一十四万石之外,还有“投汴渠流下者,不可胜纪”。

宋朝人对于蝗虫的生长习性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已经开始从消灭肉体向消灭灵魂过度鸟。不对,从消灭成虫向消灭幼虫和虫卵过度,估计当时也出现了法布尔这样喜欢观察小虫虫的奇才,可惜木有名垂千秋,谁让他不写昆虫记呢。《宋书》载“诏募民掘蝗种,给菽米”,六月“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官方发动老百姓挖掘蝗虫虫卵,并且奖励粮食。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2)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3)

元代虽然给人以生猛蛮荒之错觉,但是灭蝗之术又有了新进步,他们在沟坎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在地头路边挖,而且沟沟相连,纵横交错,家家有自己高招,村村有自己的地道。

明朝的时候不得了了,人们已经学会了生物战:养鸭灭蝗。据说最早在万历年间就有人这么干,真是够聪明的。《旧唐书》里面记载过,在开元年间有一次闹蝗虫,结果飞来许多白色大鸟,一晚上就把蝗虫给吃光光了。后来科普小达人沈括在那本《梦溪笔谈》中也记载过一种虫子,沈括在自己的自媒体里面给这个虫子起了一个萌萌哒名字:旁不肯。嗯,旁不肯,自来也,我爱罗。是不是有一点《火影忍者》的赶脚。据说这种虫子前面有锋利的钳子,遇到小蝗虫可以一刀两断。我想来想去,估计是乡下人说的土狗子或者地蛆这样的猛虫。上一张图给大家看看,厉不厉害。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4)

回到养鸭子的事儿,你们没忘记吧。万历年间,福建人陈经纶由白鹭吃蝗虫得到启发,开始在稻田里面养鸭子,鸭子吃蝗虫,排泄物做水稻肥料,我的天哪,这就是小生态循环圈啊,陈先生不申报专利真实亏大了。这种纯天然富含蛋白质的食材,鸭子该有多么的肥美啊。上肥鸭图。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5)

感觉到我浓浓的幽默感了吗。耶。

其实蝗灾至今没有灭绝,拿了诺贝尔大奖也买不起北京厕所的莫大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短篇小说,讲的是大概是1927年山东高密蝗灾的故事。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6)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我节选一点点,勾引一下你们。《蝗虫奇谈》 莫言

爷爷在他的有生之年起码给我们晚辈讲述过一百遍关于蝗虫出土的情景。

他攥着一把滚热的黑土,坐在麦田里抽烟,不经意地一低头,忽然看到脚前有一片干结的地皮在缓缓升起。他以为自己看花了眼,急忙搓眼定睛,那片地皮还是在缓缓上升。紧接着,那片地皮像焦酥的瓦片一样裂开,一团暗红色的东西长出来,形状好像一团牛粪。爷爷心中好纳闷。他是他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也不知道地里冒出来的是个什么东西。他蹲起来,仔细观察,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那团暗红色的牛粪似的东西竟然是千万只蚂蚁似的小蚂蚱。这些东西虽小,但一切俱全,腿是腿眼是眼,极其袖珍。

现在咱们有了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技术,不担心蝗虫成灾了。其实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没错,为什么不吃了它!当年唐太宗吃蝗虫博得众人好评,大家都给他打五颗星。今天人们也可以吃蝗虫啊,农民伯伯爱死你。额,其实我是不是说的有些晚了,因为,淘宝上已经有人在叫卖油炸蝗虫了。

汉匈之战移出历史课本(抡锤乱砸从火攻到嘴攻)(7)

又香又脆的炸蝗虫,先生您是来两串还是三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