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1)

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有一位名叫迺(读“乃”,姓)存的老臣,因为不注意口腔卫生,所以有着严重的口臭。有一次跟皇帝说话的时候,臭得皇帝怀疑人生。于是皇帝送给他几根钉子形状的“鸡舌香”,让他拿回家以后放嘴里嚼一嚼。

迺老先生拿回家以后放到嘴里一根尝了尝,觉得一股辛辣苦涩的气息超级难受,以为皇帝要赐他毒药,吓得涕泪横流,幸好这时候有一位朋友告诉他,这是一种香料而已,嘴里含一片能让口气变得芬芳。老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让自己常嚼口香糖,保持口气清新呢。

在那些穿越剧里,我们常常看到古典美女们有着“吹气如兰”的特异功能,然而残酷的事实,大多数的古人是不刷牙的,更没有牙膏,直到宋代以后才出现了贵族才用的牙刷、牙盐。

那么古人是怎么克服口臭的呢?

这就轮到刚才提到的鸡舌香上场了。

鸡舌香,也叫丁香或者钉子香,是一种热带出产的香料,早在东汉时代就流传到了我国,成为了当时流行的“口香糖”。

据东汉儒学家应劭所写的《汉官仪》记载:

“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可见,从那以后,东汉朝廷里面慢慢也就形成了一种制度,凡是在皇帝跟前上奏的“尚书郎”(相当于中央机要秘书),必须在嘴里含一根鸡舌香,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口臭熏倒皇上。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2)

那么问题来了,鸡舌香,或者叫丁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一、丁香是什么花

说到丁香,很多人大概都会想到一种常见的美丽花卉,它像桂花一样有着一簇一簇的纯白或者淡紫色花瓣,盛开的时候整个庭院里都弥漫着沁人肺腑的花香。因为这种淡紫色的花常在去秋天开放,又簇结在一起,让人想到“心结”,所以在民谣歌曲中也带着几分愁绪。就像那首传唱一时的歌:“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看上去这种丁香花的花蕾和干透了的香料丁香也有点相似,莫非丁香真的是这种树上采集来的吗?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3)

事实上这是一个名字导致的重大误解。作为香料的丁香确实长得有点像“丁”字,或者说像一根钉子。但它跟我们常见的那种“紫丁香”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原产在东南亚印尼和马六甲海峡岛屿上的一种桃金娘科植物的花蕾,经过干制脱水加工以后做成的。

我国古代宋代的医书《开宝本草》中说:

“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广州送丁香图,树高丈余,叶似栎叶,花圆细,黄色,凌冬不雕。医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钉子,长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药尔。”

可见,这种丁香树是高大的乔木,而且只在热带地区生长,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引种到我国了。

而我们常见的那种丁香树,学名叫作“华北紫丁香”,是一种长不了太高的小乔木或者灌木,而且只在我国北方生长。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所写的《花镜》中说:“丁香一名百结。叶似茉莉,花有紫白二种,初春开花,细小似丁香,蓓蕾生于枝杪,其瓣柔,色紫,清香袭人。”讲的就是这种紫丁香。

很多大爷大妈被这两个名字所误导,以为公园里的丁香花可以做名贵的香料,就在落花时节捡拾起来拿到家里晒干,实在是很没有必要——因为无论怎么晒也晒不成店铺里卖的那种丁香。

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写道: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很显然,这里讲的“丁香”是指作为花卉的紫丁香,带着一点心结,带着一点愁绪。正如南唐中主李璟诗中所写的: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但是如果你见过干制之前的香料丁香,就无论如何也不会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孩子,呃,还是让它做香料吧。它的花苞在花朵开放之前是青绿色的,还算有一点点小清新,花萼开放之后则会变成充满肉欲感的红色,跟紫丁香实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4)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5)

二、丁香竟然也分公母

由于丁香树并不是我们国家原产的物种,很多人都没见过它长什么样,也就有了很多误解。比如说唐代编纂《唐本草》的医学家苏敬(宋时因避赵佶的名讳,被改名为苏恭)就说:

“鸡舌香树,叶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枣核,此雌树也,不入香。用其雄树,虽花不实,采花酿之,以成香。”

苏敬认为丁香树有雌雄两种,所以做出来的香也有两种,一种是长得像枣核(其实更像橄榄)一样的母丁香,另一种是长得像“丁”之一样的公丁香。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因为丁香树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办法分雌树、雄树。不过,丁香这种香料倒确实有公母之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所谓的公丁香就是用上面我们看到的青绿色花蕾晒干制成的,在它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抓紧时间采摘下来晾晒烘烤,干透了以后就变成了香料中常见的紫红色丁香。如果不采摘下来,丁香花就会开放、授粉然后结出椭圆形的紫红色果实,在这种果实还没干掉之前采摘,再加以炮制,得到的就是所谓母丁香了。

一般来说,公丁香有一种很霸气的香气,如果你敢像古人一样拿来嚼一下的话,就会感到一股极为辛辣刺激的味道自撞向脑门,而且会一直像无数小刀一样割你的舌头。不过等辛辣过去一点之后,又会感受到一种芬芳的甜香。相比之下,母丁香的味道要稍微柔和一点,但是带点甜味香气却一点也不差。

除了可以当口香糖以外,据说鸡舌香还能解酒。《酒中玄》里面说:“饮酒者,嚼鸡舌香则量广。浸半天,回则不醉。”也不知道这种神奇功效到底是不是编的,你有空了也可以验证一下。

当然,丁香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做调味品。无论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五香粉还是十三香,里面都少不了丁香一味。当然丁香也可以单独用,在炖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放进去一点点丁香粒就能达到提味的效果了。

三、丁香的象征意义

西汉时代的张骞开拓西域之后,源源不断的“洋货”就从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来到了我们中国。其中就包括丁香。它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我们现在已经没法考证了,只知道在东汉后期,这种名贵的口香糖就已经是官员们必备的佳品了。

三国时代的曹操我们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绍了,他曾经给自己敌对方的诸葛亮写过一封短信,请注意,这里的短信就是那种比较短的信,而不是手机短信。这封《与诸葛亮书》写道:

“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看起来,这不仅仅是一条短信,更是一份快递单,送的东西正是鸡舌香。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6)

曹操这个人有时候是很搞笑的,他喜欢玩各种哑谜。在当时来说,鸡舌香是古代皇帝近臣们专用的口香糖。所以曹操实际上是邀请诸葛亮也来到皇帝身边当尚书郎,这样嘴里嚼根鸡舌香才有意义嘛。当然了,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来说,来到皇帝身边也就是到他的阵营中来了。

鸡舌香这种东西在当时并不多见,曹操一口气拿出5斤也算是大手笔了(汉斤相当于250克,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半斤)。不过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诸葛亮并没有因为曹操许下的高官厚禄而动摇,那他到底是怎么答复曹操的,也就不重要了。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7)

鸡舌香的典故流传到了后来,变成了在皇帝身边当官的代名词。这种说法到了唐代特别流行,很多人都写到了自己的诗作里面。

比如说晚唐诗人刘禹锡在被贬黜到外地之后,给朋友写了一首《早春对雪奉澧州元郎中》,诗里面有两句吐槽:

“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

意思是说,昨天我们还在朝堂上好好当官,今天居然就来到这么个鸟不拉屎的破地方!“同含鸡舌香”并不一定是指真的嚼了鸡舌香,而仅仅是一种代称。

有时候,鸡舌香又被简写成“鸡舌”或者“鸡香”,比如说唐代诗人罗隐在《寄礼部郑员外》中就恭维对方说:

“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而另一位诗人李商隐则恭维友人说:

“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8)

88个三国家族的生死博弈,

上演一出鼎足三分的“权力的游戏”!

系统梳理三国豪门世家谱系,

解开家族权力密码。

马伯庸、余世存、师永刚联合推荐

成长新书:

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

京东、当当、天猫及各大书店有售。

诸葛亮给曹操带的什么兵(曹操送给诸葛亮的)(9)

▼ 长按识别二维码,在京东购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