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邱伟

由张译、张颂文主演的《狂飙》正在央视8套和爱奇艺播出。该剧是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作品将镜头对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保护伞等敏感话题,剧中横跨二十年的黑白较量,以及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描摹,引发舆论广泛赞誉。

张颂文评价张译的演技 狂飙创新视角再现黑白交锋(1)

全新视角诠释扫黑题材

扫黑题材已渐成荧屏热点,这两年播出的《扫黑风暴》《罚罪》都是双男主的剧集,但相比之下,同为双男主的《狂飙》在戏剧结构、人物关系上最为精巧。剧中,张译饰演的警察安欣和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因为一次意外相识结为好友,却促成了各自人生命运的反转。

20年前,作为初出茅庐的警察,安欣把守护一方安宁当做毕生使命,他在偶然间帮助了被市场恶霸欺辱的高启强,却成为了对方狐假虎威的工具。高启强原本是个勤勤恳恳的老实人,因为得到安欣的帮助,借助和安欣的关系,尝到了“保护伞”带来的便利。在一系列意外事件后,高启强被卷进了与黑恶沾边的是非之中,一步步走向寻求更大的保护伞,和更大的不法之利,从一个卑微渺小的底层鱼贩变成了当地涉黑组织的头目。

扫黑题材,有“黑”就有“伞”,而《狂飙》的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黑”“伞”勾结、正邪对立,它对于“黑”“伞”关系的诠释格外意味深长,故事中蕴藏着对善恶转化的思考与警示。安欣身为正义感爆棚的警察,原本的善行,在小小权力的加持下,一步行差踏错,就会让人踏上万劫不复的道路;而高启强的黑化,根本原因在于其人性的贪婪和复杂,在对钱与权的追逐中迷失自己、越陷越深,故事表达出一个人面对的诱惑足够多,善与恶的选择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张颂文评价张译的演技 狂飙创新视角再现黑白交锋(2)

张译、张颂文飙戏张力十足

《狂飙》通过2000年、2006年、2021年三幕叙事手法,讲述了一场跨度20年的扫黑除恶斗争。剧中的安欣与高启强在不同年代中的人物状态反差极大,跌宕起伏的剧情为人物命运走向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空间,构成了张力十足的戏剧感。一众实力派演员联手“狂飙”演技,张译和张颂文两位优秀演员,以细腻入微的表演刻画出一正一邪两个核心角色的人物厚度,演活了横跨20年的人物内心变化。

二十年间,土地经济、互联网经济兴起,高启强每一次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成了京海市呼风唤雨的人物。安欣为打掉不断做大的高启强黑恶势力团伙,卧薪尝胆搜集犯罪证据,他熬白了头,即使受到威胁和迫害也不放弃,这个正义小人物的破茧成蝶,也还原了扫黑除恶二十年的艰辛路程。

谈到《狂飙》独特的创新价值,该剧出品方、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表示,不同于以往注重案件呈现与破解的类型片,《狂飙》的叙事视角非常创新,挖掘出极强的类型元素,剧情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的推波助澜下,两个对立的小人物的“成长曲线”。剧中,无论是从年轻气盛、一腔热血,成长为谨小慎微,坚持破获大案的安欣,还是从菜市场的小鱼贩成为京海市最大黑恶势力的高启强,小人物的成长和命运走向为类型剧的创作实现了极大的创新和突破。

张颂文评价张译的演技 狂飙创新视角再现黑白交锋(3)

引导大众树立反黑意识

《狂飙》是由中央政法委指导的首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系统教育整顿为政策背景的电视剧。制片人徐泰表示,《狂飙》故事贯穿了“打黑除恶”发展为“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升级成“专项斗争常态化”的历程。徐泰透露,以前协调办案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2021年扫黑常态化到来之后,中央指导组可以联合各个部门,把扫黑、打伞破网一次性解决,才会有像《狂飙》中这样“倒查二十年”的举措去审理陈年旧案。

“《狂飙》主要向观众展示真正的政法队伍是怎么工作的,普通老百姓身边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告诉大家如何分辨有组织犯罪,什么叫做黑恶势力,让观众们能够有法律上的意识。”徐泰介绍,剧中在展现京海生态的鲜活度和社会变迁上面,关注了电费变贵、猪肉市场垄断,以及养老院、幼儿园等民生领域的问题,再去挖掘这些问题背后形成的根本原因,可能是与黑恶势力的利益链相关,引导大众建立更强的反黑意识。

《狂飙》展现了国家对有组织犯罪分子及其保护伞的打击力度,展现了政法队伍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的决心与毅力,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该剧导演徐纪周介绍,“通过扫黑除恶的故事勾勒出中国社会20年的变迁,意味着要从老百姓身边的生活讲起,不仅要从真实度、现实感上追求精准与强化,更要趋于写实感,从场景搭建、陈设细节、着装变化等方面,做到能勾起大众的过往回忆。”为精准呈现剧情,还原扫黑除恶中党政干部、公安干警的艰辛和努力,主创团队在多地进行实地调研,取材大量真实案件,打造出这部扫黑题材剧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