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民谣是流传于临海城关一带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其以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易于传诵、针砭讽刺的手法,反映出人民利用民谣这种口头文学形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与态度。府城民谣是特定文化产物在古城的遗存,对探索江南历史文化变迁、挖掘内在本质规律,有重要历史学与民俗学的研究价值。

其主要内容有:《麦秆谣》、《燕谣》、《斗虫谣》、《瓦工谣》、《走八寺》、《行路谣》、《摸盲谣》、《敲打铜锤敲打铁》等。

该项非遗传承人为沈建中老师,作为台州府城民谣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从事临海民间文化的研究,平时好钻研与整理老民谣,同时积极向未成年人传授和宣传,对于台州府城民谣的传承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曾接受中国语宝录音组作为临海地方方言专门录制台州府城民谣,多次在临海各地为小学生上民谣公开课。2021年10月,入选第六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拟公布名单。

浙江台州的方言有哪些(临海非遗之台州府城民谣)(1)

相比其他非遗传承来说,台州府城民谣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性,同时也是对吴越地区语言文化的一次深入学习。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良好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声调方面,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太湖片为最大语片。南部吴语分歧大,片内多处不互通。台州片语音与北吴最近。东瓯片与其他片差异大不相同。

浙江台州的方言有哪些(临海非遗之台州府城民谣)(2)

除此之外,南朝古吴语对日语有影响。吴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该批汉字读音从南朝直接或经百济传入日本。吴音融入日语程度深,常用于基本词汇中,古称“和音”。平安时代之后日本留学生推动长安音,称江东音为“吴音”。(吴音不等同于语言,不代表吴语和日语有直接关系,顶多和古日语有所渊源罢了。)

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地方方言正在逐步弱化。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言作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其基础正是作为家乡年轻人对它的使用和认同。一种语言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和继承,那么它的未来可想而知。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0种语言和方言,但至少有43%濒临灭绝,且每两个星期就有一门语言消失,并带走与之关联的整个文化和知识遗产。

当我们去看吴语时,会发现今天能说一口标准吴语的,往往都是当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吴语区的小孩已经不能再说一口纯正吴语甚至已经不会说吴语了。吴语,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在杭州市省府路小学,一个40名学生的班,只有一两个人会说地道的杭州话。一个31名学生的班,能听懂“杭州话,你还来不来赛?”这句话的只有6人。

城市如此,农村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城镇化浪潮席卷之下,绝大部分小孩离开农村前往城镇读书,农村方言后继无人,很快将成为历史绝唱。

浙江台州的方言有哪些(临海非遗之台州府城民谣)(3)

目前,方言地区普遍缺乏书面文献传统,只能通过口头代代相传。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急需对濒危方言、地方口头文化开展专门的抢救性调查保存工作。

缺乏了日常交流的支撑,年轻一代想要熟练掌握吴语,其难度可能不亚于掌握一门外语。因此对于方言文化而言,最好的保护传承是在使用中保护,在使用中传承。

实际上方言才是表达地方文化的最好方式,从千年富庶中诞生的吴语,其实是一门很雅致的语言。只要听几段越剧、昆曲,读一读小说《海上花列传》、《繁花》,就会发现讲江浙故事的最好语言,始终是吴语。而吴语也是欣赏这些艺术作品的入门标准准一。

如果连吴语都听不懂,又如何指望现代的年轻人去欣赏这些非遗文化呢?

台州非遗文化传承档案—临海篇

非遗文化:台州府城民谣

非遗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分类:表演文化类

非遗定位:C类【消费/观赏类型】

发展建议:台州府城民谣作为流传于临海城关一带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其代表了吴语文化的历史,对于民俗学和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吴语方言随着当下年轻人极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今东北话,四川话、粤语、山东话、天津话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语言类节目的表演四处推广。而吴语却面临着无人(年轻人)在用的情况,确实有些令人心忧。从非遗传承角度而言,如何让年轻人爱用方言,愿意用方言才能促进部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浙江台州的方言有哪些(临海非遗之台州府城民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