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辛弃疾和他的贤妻范如玉的那些事儿。

提到辛弃疾,对他的印象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和“词中之龙”。曾鏖战沙场的武将、一位豪气冲天的“钢铁直男”。但他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把《定风波》的时间(1186年),再往前倒几年,由于官场失意,辛弃疾已是一位“白髭须”的老头儿,而范氏风韵犹存,还称得上“红颜”。这年,范氏过生日,直男辛弃疾作《浣溪沙·寿内子》哄老婆,很暖很甜!

历史剧辛弃疾(辛弃疾为妻子庆生填首浣溪沙很暖很甜)(1)

浣溪沙·寿内子

宋·辛弃疾

寿酒同斟喜有余,

朱颜却对白髭须。

两人百岁恰乘除。

婚嫁剩添儿女拜,

平安频拆外家书。

年年堂上寿星图。

(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历史剧辛弃疾(辛弃疾为妻子庆生填首浣溪沙很暖很甜)(2)

译文:

我与你同饮一杯寿酒,诉不尽心中欢愉之情。你尚是红颜年少,我却已经白发苍苍。看看我们,两个人的岁数加起来恰好一百岁了。

夫妇恩爱多年,膝下儿女也已成群。儿女添了孙儿,孙儿们又来向我们拜贺,喜堂之上真是好不热闹!我别的都不盼望,只盼岳父家里常有书信与我们来往,每年都能在这大堂上见到寿星的画像。

历史剧辛弃疾(辛弃疾为妻子庆生填首浣溪沙很暖很甜)(3)

简析:

跟据邓广铭先生编订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词中的“内子”,为范邦彦之女(或称范如玉),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后嫁辛弃疾。2.辛弃疾与范氏同龄,二人成婚时23岁。3.由“两人百岁恰乘除”推测知,作此词时,二人均50岁。

不过,学者辛更儒根据辛氏族谱和辛弃疾孙子辛鞬墓志铭,经过再三考证作《<浣溪沙·寿内子>再考》)一文,称邓广铭先生的论述有诸多不妥之处。我们这里不再讨论,还是回到文本,重点来欣赏词作内容。

历史剧辛弃疾(辛弃疾为妻子庆生填首浣溪沙很暖很甜)(4)

“寿酒同斟喜有余”,起句破题,突出一个“喜”字。夫妻携手走过数十载,如今一同步入知命之年,身体康健,阖家平安,怎不值得欢喜呢?次句“朱颜却对白髭须”,是对妻子的夸赞。“朱颜”,谓红润美好的容颜,一般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范如玉当时已50岁,似乎与“朱颜”不太相称,但受“情人眼里出西施”效应的影响,辛弃疾眼里的妻子自然也如西施般年轻貌美了。另外,朱颜还有一个意思,即指酒醉的面容,也叫“酡颜”,这就照应了首句的“寿酒同斟”。“白髭须”,是辛弃疾的自画像,谓自己垂垂老矣,胡子全部白了。这很可能是为了衬托范氏年轻,而故意“老”化自己。

接着一句“两人百岁恰乘除”,点出两人的大致年龄。为何说大致呢?学者对此句的解读争议较大。邓广铭先生在旧版《稼轩词编年笺注》中解释道:

其乘除二字当作“截长补短”或“平均”解。稼轩词中此句之意,则当为两人年龄相加恰足一百岁也。

后来在修订版中又解释道:

两人年龄均为五十,即二乘五十为一百,二除一百为五十也。

辛更儒比较赞同前种解释,并进一步释义:

两人相加一百岁,虽有白须与红颜之差别,然而却不觉得年龄相差之悬殊也。

再看过片“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写的是家庭情况。“剩添”,谓屡添,意思是说儿女都一个接一个地成家了。“频拆”即屡拆,“外家”特指出嫁后的女儿。据资料记载,辛弃疾有二女,长女辛揾,二女辛碍,“频拆”表明,二女均已出嫁。作为父母,亲眼见到儿女婚嫁,还经常收到女儿的平安书,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相比年轻情人间的海誓山盟,这实实在在的“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才是最高级的撒糖方式。

“年年堂上寿星图”最后一句是对妻子的美好祝愿:从今以后的每年,堂上挂的寿星图都是夫人您。这是“寿比南山”的诗意说法,照应了“寿内子”的主题。

最后,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辛弃疾辣么爱用典,此作却一个典也没用。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剧辛弃疾(辛弃疾为妻子庆生填首浣溪沙很暖很甜)(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