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古诗,是唐代孟郊的一首千古名篇——《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修辞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

说起和母亲有关的古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这首游子吟吧!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郊。他选取了缝衣服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中的场景,写出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但是你知道吗?让孟郊感动的不仅仅是妈妈给他缝衣服,还有妈妈给他的一个命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修辞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

在唐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一个普通人经过一层一层的选拔考试,最终可能获得去皇宫参加考试的资格,从而成为进士,我们所熟悉的一些唐代诗人都考中过进士,比如刘禹锡,21岁考中进士;柳宗元,20岁靠中进士;韩愈,24岁靠中进士等等。但是你可不要以为考中进士很容易,要想成为进士难度是相当大。唐代平均每次考试录取的仅是人数只有二三十人,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能成功,今天我们要讲的孟郊,他在41岁那年中,终于通过了最后一层选拔考试,获得了举皇宫参加最后的进士考试的资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修辞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

公元792年孟郊去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能考中。有意思的是,孟郊这次去京城认识了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韩愈,韩愈比孟郊小17岁,她也来参加进士考试,而且考中了,这对韩愈来说也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所以可能是年轻的韩愈给了孟郊一些鼓励。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93年,孟郊第二次来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考中孟郊失望了,他觉得自己两次失败,可能再也不会考中了,于是接下来的三年,孟郊再也没有参加过进士考试,这时孟郊的妈妈看不下去了,她命令孟郊再去试一试。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修辞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

于是,公元796年46岁的孟郊第三次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考中了。虽然历史没有记载孟郊的妈妈是如何命令孟郊去参加考试,但是他的这个命令却真的改变了孟郊的人生轨迹,四年后,孟郊去一个叫溧阳的地方做官,便把自己的妈妈也接到了碧阳去照顾。就在这个时候,他写了游子吟这首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修辞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

孟郊年轻时经常在外游历,妈妈没少帮孟郊缝制衣服,做母亲的一方面要把衣服给孩子缝得结结实实的,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迟迟不回来。用诗中的句子来说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觉得孩子就像小草,母亲就像太阳,没有太阳的照耀,小草就不能生长。同样,没有母亲的养育,孩子就不能长大成人,所以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就是谁说小草的心能够报答春天三月的阳光呢?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不能报答,同时这个句子还是一个比喻句,把孩子比作小草,把妈妈比作阳光,而且这个句子里还带有双关,寸草心的心,一方面指草的劲,另一方面指孩子的孝心,因此,一句诗同时代有比喻、反问和双关三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还十分的自然贴切,孟郊的写诗功力实在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