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低温蓝色预警,我国多地寒冷天气明显。
穿少了冻成狗,穿多了又觉得臃肿不方便,该怎么办?
今天分享几个既有温度又能保持风度的御寒小窍门。
一、6个部位要重点保暖
头部、颈部、后背、肚脐、膝关节还有双脚。
知道保暖,还要会保暖。
这些关键部位保护好了,那全身也就热乎了。
帽子、围脖、护膝、厚袜子等,赶紧安排起来。
二、6个小窍门,驱寒暖体
①吃饱喝好
冬天一饿,穿再多也觉得身上凉飕飕的。
这个季节就不要想着减肥了,保暖健康最重要。
外界寒冷,身体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所以除了平时的一日三餐,还要备些补充能量的小零食。
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含钙量高的乳制品,有助暖身。
像各种煲汤炖汤,也是滋补身体、驱寒暖体的好物。
②适当运动
冬天冷得不想出被窝?
其实运动一会儿,可比几床被子带给你的温暖要暖得多。
而且适当的运动,也是避免冬天锻炼少引发各种疾病。
哪怕简单的做做操、小慢跑,都比坐在床上一动不动来好得多。
③泡脚
零妹妹对这个泡脚情有独钟。
每天睡前不泡泡脚,脚丫子能凉大半夜。
只需十几分钟时间,温热的泡脚就能让全身的疲惫消除大半,促进血液循环,晚上睡觉更容易入眠、睡得香甜。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泡完脚别晾干,要用毛巾等物及时擦干,不然晾干的过程,水分会带走大量的热,这脚就白泡了。
④晒太阳
长期不晒太阳,容易后背发凉,透心凉的那种冷,让人禁不住想打寒颤。
很多上班族,早出晚归,周末又宅,晒太阳的时间就很少。
建议中午吃完饭,趁着阳光正好,到外面散散步、晒晒太阳、消消食。
⑤情绪稳定
寒风乍起,有时候一冷,脖颈子都觉得僵硬,大脑缺氧。
这个时候,越是蜷缩着神经紧绷,越能感受到那种压迫感,甚至会有疼痛。
不妨试试深呼吸,努力让情绪平静下来。
夏天是心静自然凉,冬天则是情绪稳就容易肌肉放松,不会感觉那么寒冷。
当然,这只是短暂的缓解,平时出门还是要穿暖。
⑥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在寒冷时,情绪容易低落,和他人相处时,难免心浮气躁。
而恶化的关系,反之会让情绪更加不稳定,身体对温度的敏感度,也会更高。
人体感觉到寒冷,不仅和周围客观环境有关,与我们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关联。
比如我们在伤心难过时,常常会感觉到身体发冷甚至脊背发凉。
所以,与周围人相处,氛围的好坏,也会影响我们对寒冷的感知。
三、6个驱寒误区,可能会伤身
误区①:喝酒
冬天常说“喝点酒暖暖身子”,可实际上,喝酒并不能暖身子。
我们之所以觉得喝完酒之后热了,是因为酒精刺激血液循环加快,这个过程同时也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发,也就是为什么有“酒后寒”。
而且喝酒本就伤身,所以别再以暖身的借口喝酒了。
误区②:吃高热量的食物暖身
前面零妹妹就提到过,要想身体暖和,首先就要吃饱喝好,补充能量。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要大量摄入高热量的食物。
像油炸食品、蛋糕等,他们主要成分是糖、脂肪,热效应是很低的,不仅起不到保暖作用,而且还可能会让你加速肥胖。
平时正常的饮食,能吃饱喝足就好,没必要大量吃这些超高热量食物。
误区③:睡觉蒙头,裹得严严实实
这样很容易缺氧。
还有人怕冷,盖超级厚的被子,其实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影响被窝内湿气的排出。
而且半夜热了一踢被子,更容易着凉。
如果想要晚上睡得舒服还不冷,那四五斤的被子就足够了,搭配上肩部裹上小毛毯,就可以很好地预防肩部、颈部着凉。
此外,穿厚衣服睡觉也是不可取的。
厚衣服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的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这样即便盖着很厚的被子也会感觉冷。
误区④:冰火两重天
什么是冰火两重天?
比如你刚从外面回来,手脚冻得冰凉,回家瞅见火炉子或取暖小太阳,或者倒一杯滚烫的开水,啪叽一下抱上去了。
皮肤经历大冷大热,是很容易出现损伤的。
最好是自己先揉搓或适当运动下,等温度慢慢回升后,再借用热水、取暖器等继续升温皮肤温度。
误区⑤:长时间开着空调、电热毯、小太阳等取暖设备
空调,长期开着空调关闭门窗,空气不流通,会增加呼吸道疾病感染的几率。
电热毯,存在安全隐患,加热后一定要及时关闭。
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万一半夜不能自理,很容易引发线路短路,造成火灾,不建议这类人群使用。
而且老人对温度的感知程度比较迟缓,容易烫伤皮肤。
煤炉、煤气,很多地方已取消,用其取暖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小太阳,容易引起易燃物着火,也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
误区⑥:洗脸洗澡洗脚时,温度过高
冬天的热水,就是救命的神器。
但洗脸洗脚以及洗澡时,温水即可,水温不要太高,容易烫伤皮肤,破坏皮肤角质层,让肌肤失去保护屏障,引发干燥、发炎、过敏等问题。
养生重在一点一滴的细节,养成习惯后,别提有多爽了。
赶紧收藏,这个冬天,让你风度、温度两不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