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假期的本质是利益的权衡,那就不妨好好算算账。如果增加假期成本不会很大,而且还有可能获得额外收益,那调整春节假期安排,也就是值得期待的好事了。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多位人大代表建议调整目前的春节法定假期。比如,人大代表吉桂凤建议由现在的3天延长至6天,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调整为5天。调整的理由大体类似,避免调休、补班等问题,有利于民众的家庭团聚,还可以促进旅游等消费,拉动内需。

适当延长春节假期,几乎年年都是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早在2017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专门答复过相关问题,大概意思是认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的重要意义,但是法定节假日假期长短的设置,需要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综合考虑假期增加对用人单位人工成本、生产经营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当时的这份答复里,人保部还计算了我国一年的总假期是115天,另外还有5-15天的带薪休假,认为这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所以,代表委员们的这些建议,是不是能转化为政策,至少短期还不太现实。

不过看新闻下面的网友跟帖,依然是压倒性地支持代表的建议。原因也很简单,春节在中国的语境中的确很特殊,在异乡工作的,都会集中在这个时间段返乡。这部分群体当然希望假期能稍微长一点,而光是这个群体的发声,就会造成很大的支持声浪了。

回头看人保部答复的说法,确实也不能不加考虑。员工当然都希望假期越长越好,可是假期总是要有人买单。按照当下的法规,法定节假日需要支付三倍工资,如果假期延长两天,也就意味着春节必须有人值班的企业,就需要额外支付两天三倍的工资。而且,如果国家放了法定假,也不排除有员工宁愿不要加班费也不加班,那企业的经营发展,确实有可能受到影响。

放几天假,表面看是只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个政策,可本质上还是各方利益权衡的结果。但这也并不是说,放假一定是零和博弈,员工增加了福利,企业方就一定要受到损失。如果有更好的协调,还是有可能达成共赢。

正如有些代表所说,现在春节假期除了团圆的意义,人们还会旅游、购物、消费,如果假期对于整体社会内需有刺激,给经济生活做加法,那就会有很多企业从中获益,这些增加的订单和收入,就可以弥补给部分员工支付的加班费。至于那些不能直接从假期经济中获益的企业,或许也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方法,进行一定的补偿。

既然假期的本质是利益的权衡,那就不妨好好算算账。在大家的常识感受中,很多企业春节前几天本就处于半工半休的状态,如果增加假期成本不会很大,而且还有可能获得额外收益,那调整春节假期安排,也就是值得期待的好事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守一

编辑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两会春节假期为15天(两会热评春节法定假期改为5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