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走进乾县(今年我们二十岁)(1)

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整整20岁了。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啦!难道不要好好的庆贺一番吗?

20年应当是一个人一生很关键的一段时期呀!孔老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是圣人呀!咱是凡夫俗子,是不能跟圣人相提并论的。老夫子十年一个台阶,我们长了二十年,回头看看,有没有长进?

回头一看,竟然大吃一惊!我们长进很大呀!大多长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岁啦!我们还真的超过了孔圣人!他老人家只活了七十三岁,而我们有的七十四五六,有的八十一二三。哈哈!超越圣人啦!

原本以为退休以后,就只有含饴弄孙,颐享天年了,没料到现在科学育儿,哪能让一个鼻汤脑髓的老人含着糖喂孙子?于是得给自己找乐子。

师荃荣先生是最早给自己晚年找乐子的人。1996年他还在乾县政协副主席的位子上,就开始发起创办“乾县老年书画学会”。1997年他正式退休之后,就把书画学会当成了他工作的继续,一心一意扑在了老年书画学会上。

先生是一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人,经他一倡导,平时热衷书画和文学的朋友都积极响应。他还到西安,和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取得联系,乾县老年书画学会成了陕西老年书画学会的会员单位,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老年人,好多中青年书画爱好者也积极参与进来。搞讲座,搞交流,搞书画展,并办起了《古韵新声》小报,给学员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大大提高了会员学习书画的兴趣,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时参加学会的陈天民,后来又参加了中国书协研究生班的学习,书艺大进,两次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在他的带动下,会员徐曼娜、陈生益、田建荣、齐旭峰、赵生辉、刘建辉等人也先后参加了中国书协研究生班的学习,成为中国书协的会员。这就大大推动了我县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乾县老年书画学会对乾县书画事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到了2008年,陈祉仲先生参加进来,他的加入进一步放大了老年书画学会的格局,拓宽了学会活动的路子。在学会原班子的基础上,成立了《乾州人》编辑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编纂出洋洋百万字的大型人物典籍《乾州人》及续集。乾县老年书画学会更名为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古韵新声》由小报改版为大报,并更名为《乾州文艺报》。

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走过整整二十度春秋,这让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老家伙倍感欣慰!尽管我们这个大家庭也有弃我们而去的,但毕竟是少数。他们在书画诗词的滋润和陶冶中离开了我们,他们是幸运的。我们继续在书画和诗词的滋润和陶冶中活着,我们也是幸运的。

在进入晚境时,我们没有消极等死,没有庸庸碌碌,没有悲观哀怨,而是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把生命和书画诗词这些高雅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为之付出,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充实和快乐,文学和艺术让我们年轻,给我们自由和自得,我们老了,但我们的艺术生命还只有20岁,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幸福吗?

生命是一条河,大海是坟墓,这条河注定要流入大海,我们也许不能增加它的长度,但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增加它的宽度和深度。即使我们也不能增加它的宽度和深度,我们是否要努力净化水质,当我们流入大海时,能够尽量保持它的清澈和纯净。

很喜欢古人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个生命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书画家走进乾县(今年我们二十岁)(2)

作者袁富民,笔名袁舟,原乾县县志办公室主任,《乾县志》主编兼乾县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地方史志学会理事、中国史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特邀研究员、乾县老年书画诗联学会名誉会长。著有诗集《纯情的思恋》、散文集《独守宁静》,诗词集《了庐诗词》(待印)。主编《乾县志》《乾县建设志》《乾陵楹联荟萃》《可爱的乾县》《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典》《乾县文化体育志》《乾县宗教志》参编《陕西县情》《中国市县大辞典》《中国经济协作手册》《中华英模大典》《乾州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