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歌曲巅峰之作(古今歌词中的巅峰之作)(1)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要先了解,是不同的。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是配乐的歌词,用来唱的,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曲子词”。它起源于隋唐民间,最初是歌舞饮宴间用来助兴的。

因为中国的诗,是士大夫文学,虽然中国的诗歌最初也可以唱,但诗以言志,它的内容与花前月下的氛围是不搭的。民间百姓,如果朋友之间互相宴请吃饭喝酒,需要唱歌助兴怎么办?所以一种专门适用于饮宴助兴的歌词就产生了。

宋金十大金曲,自然就是指在宋、金朝时期传唱最广,最受当时人民欢迎,最为经典的十大歌曲,是歌词中的典范。

在宋朝20000多首歌词中,能够跻身于十大金曲,除了文采要好,还要符合当时人民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并不是文采好,就能进入十大金曲行列的。文学艺术性,并不是入选十大金曲的最重要标准。

NO.1

司马槱· 《蝶恋花·苏小小》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该词堪称写美女的典型代表,不艳不俗,“歌罢彩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余韵悠扬。能成为十大金曲,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他写歌妓,描绘得这样美而出尘,教坊伶工和歌妓感同身受之下,自然喜爱。历来风尘女子在文人心中地位都不高,更多是玩玩而已。像苏小小这种能够得到历代文人都为之写诗赋词的,罕见。有人讲苏小小是中国的茶花女,这话说对一半,应该说是中国文人心中的茶花女。苏小小,是古代文人心中对一个才女最美好的幻想和文化符号。



NO.2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的经典性就毋须多言,是离别词中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词作。里面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对古代离别情境的一个高度概括。



NO.3

张先· 《天仙子》

序: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不仅是北宋名篇,也让张先一词成名。其所以得名,则由于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此句与“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合称“三影”,同为名句,系描神之笔。张子野笔辟蹊径,不写荡秋千的人,而借秋千影来展示他人对春残花落的无感无知和作者的多愁善感,以他人之乐反衬己之哀。



华语歌曲巅峰之作(古今歌词中的巅峰之作)(2)

NO.4

晏几道·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宫调

晏几道真是痴人痴事痴情,至性至情至真。写得真是流光溢彩,艳丽绚烂。音节清朗圆畅,感情诚挚真切。

所以他的这首词,简直是词中的完美之作。

1、词是音乐文学,而这首词在音韵上面非常流畅,跟他的整个词的情感变化,配合得天衣无缝。

2、言辞上面,也是艳丽多彩,极富烂漫唯美气息。

3、感情很真切,尤其是“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写得真是感人肺腑。像温庭筠“玲珑骰子安红豆”写得好,但情不真。



NO.5

辛弃疾·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我前面已经讲过了。



NO.6

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可能有人会诧异,坡仙的不应该是《水调歌头》么?其实这个嘛,有一些其他原因。在苏轼之前,歌坛霸主是柳永,红得发紫,所谓“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都爱听柳永温香软玉之类的靡靡之音为主。其实柳永红,也跟社会风气有关,当时的北宋,人民生活富足,纸醉金迷的,没有后来的靖康之耻。苏东坡他以诗入词,有意开豪放词一派,与柳永倚红偎翠的艳词抗争。一是人们听腻了靡靡之乐,二是这首词的确写得好,大气磅礴、豪迈雄浑,如黄钟大吕,激荡震撼着当时人们的耳膜和内心。

忘了说了,其实《水调歌头》在当时也很受欢迎。



NO.7

吴激· 《春草碧》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阑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作者是金人,被元好问推为国朝第一作手,被陈廷焯称为“金初词坛盟主”,从史书记载而言,吴激的确是金国内的歌坛霸主,他写的歌词,脍炙人口。

这首词很含蓄委婉,跟《摸鱼儿》类似。表面写伤春,实则以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金后期,受蒙古压迫,不得不迁都于汴梁,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变得荒凉萧条,昔日盛景只能留存在记忆中了,这才是词作者伤春的真正用意。

让我感慨的也在这里,宋朝被金朝欺负得要命,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宋朝因此迁都临安。可悲的是,金朝和宋朝都被蒙古人灭亡。



NO.8

蔡伯坚· 《石州慢》

序:毛泽民尝九日以微疾不饮酒,唯煎小团,荐以菊叶,作侑茶乐府。卒章有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之语。仆顷在汴梁三年,每约会心二三客,登故苑之友云亭,或寓居之西岩,置酒高会,以酬佳节,酣觞赋诗,道早退闲居之乐。岁在庚子,有五字十章,其一云:‘去年哦新诗,小山黄菊中。年年说归思,远目惊高鸿。’逮今已复三经,是日奔走尘泥,劳生愈甚,今岁先入都门,意谓得与平生故人,共一笑之乐,且辱子文兄有同醉佳招。而前此二日,左目忽病昏翳,不复敢近酒盏。痴坐亡聊,感念身世,无以自遣,乃用泽民故事,拟菊烹茶,仍作长短句,以石州之音歌之。

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

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

天东今日,枕书两眼昏花,壶觞不果酬佳节。

独咏竹萧萧,者云团风叶。

愁绝。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

一寸归心,可忍年年形役。

上园亲友,岁时陶写欢情,糟床晓溜东篱侧。

手把一枝香,作萧闲闲客。

这个蔡伯坚是辛弃疾的师父,生卒年不详。

词风果然与我们寻常所见的北宋大家大相径庭,词句也很凝炼,有用典。估计辛弃疾好用典是跟师父学的。



华语歌曲巅峰之作(古今歌词中的巅峰之作)(3)

NO.9

朱淑真· 《生查子》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朱淑真是南宋颇负盛名的女词人,其《断肠词》成就较高,常被人们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据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出自她之手,不过一般都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语意平淡,但极尽柔情。



NO.10

邓千江· 《望海潮》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鍪夕解,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作者也是金人,其实也是汉人,只是为金国效命而已。

其实很多人不喜欢典故堆砌的诗词,因为很隔。

杨慎在《词品》评此词曰:“金人乐府,称邓千江《尘海潮》为第一。”也就是说,这首词,在金国歌词中,水平为第一。

这首词的确在当时的金国上下,很受欢迎。有力量,有豪气,能鼓舞人心,是与当时金国人的精神需求是契合的。你看三首金国歌词,都是没有美女跟爱情的。



后记:看完古人写的歌词,再看今人写的那些口水歌词,真的是不堪入目之感。当然,近代的李叔同有一首《送别》是极好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这首送别,同样也吸取了古典诗词的精粹,所以我们今天写歌词也好,写现代诗也好,要多多从古典诗词汲取营养。

华语歌曲巅峰之作(古今歌词中的巅峰之作)(4)

欢迎关注本人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