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公司架构(谁最有可能被取代)(1)

图片来自网络

前不久,一则“网易市值超过百度”的消息备受关注,进而,人们发现原来百度市值不仅被网易超过,还被美团、京东超过。这一幕引发不少网友的联想,多年的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是不是终于有所变动?BAT中的B(百度)是否将要被取代?

同一时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排名前三的仍然是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三家。暂时来看,BAT仍然是那个BAT。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护城河理论--一个伟大公司必须有持久的“护城河”。其意思是,伟大的企业是拥有足够宽、足够深、不容易被跨越护城河的企业。自然,拥有持久护城河的企业很难被取代。

本文将以“护城河理论”对BAT三家进行横向对比,解析三家公司的护城河,这样大家就可以大致做出判断,回答“谁最有可能被取代”的问题。

护城河

首先先要理解对企业来说,什么是护城河?巴菲特的老友兼搭档查理芒格在《查理芒格的原则》一书中总结出了“护城河理论五要素”:

转换成我们通俗易懂的话为:

简单来说,企业的护城河是能够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是企业规模或者产品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品牌,监管门槛,专利或者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

回归到BAT上来,护城河即BAT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将三家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百度的搜索引擎、阿里的电商平台、腾讯的社交软件,三者在相应的搜索领域、电商领域、社交领域的用户积累和技术积累以及在相应领域的边界拓展。

下面具体来看下三家护城河的深度和护城河的宽度。

护城河的深度

首先是百度。毫无疑问,百度的护城河是搜索引擎,目前占据国内七成左右的份额。过去二十年间,虽然挑战者不断,但是百度市场份额依旧坚挺。可以说,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百度是无可争议的王者。

但是,放眼全球,百度的竞争力就有点不够看了。来自于StatCounter Global Stats关于全球搜索引擎的报告显示,谷歌以92.86%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领先位置,而百度以不到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名。

在用户方面,由于搜索天然的工具属性,非常分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百度都没有完善的用户体系和框架。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百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构建用户体系,目前根据百度官方透露,百度APP用户数日活超过2亿。

需要指出的是,搜索用户天然黏性比较低,以百度APP等应用来带动用户粘性及使用频次,对百度来说,是加分项。另外,作为BAT中以技术而闻名的百度,在专利积累方面的表现也颇为亮眼。尤其是AI专利。据《日经亚洲评论》发布“日经人工智能专利50强”榜单显示,百度超越腾讯、阿里,位列第四名,国内第一。毫无疑问,百度在专利方面的积累为其带来不少优势。

其次看下阿里。阿里的护城河在于电商平台,即淘宝和天猫。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来自eMarketer的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为58%,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全球市场份额来说,早在2017年,阿里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在用户方面,据据阿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淘宝用户数多达7.55亿。而在用户黏性上来说,淘宝用户粘性要高于百度,人们在淘宝上购物所花时间以及打开频次也更高。

最后看下腾讯。腾讯的护城河在于社交软件,即微信和QQ。目前微信月活已经超过11亿人次,而QQ月活则达到8亿人次。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 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也就是说,微信和QQ基本覆盖国内所有网民。毫无疑问,在社交通讯领域,腾讯处于绝对领先优势。放眼全球社交领域,腾讯这样的数据也不差,仅次于Facebook及Whatsapp。

另外,从用户黏性来说,社交软件的黏性是最高的,可替代的机会成本也是最高的。举个例子,当你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等所有社交圈的人都在微信和QQ上的时候,你就算不用它们,现实也会迫使你使用。而且今年一月份“微信之父”张小龙的演讲提到,每天打开朋友圈的人数是7.5亿人,每天打开朋友圈的总次数是100亿次。

所以,从护城河的深度上来说,腾讯是三家巨头里面最深的一家。

那么,再看下护城河的宽度。

护城河的宽度

关于护城河的宽度,我是这样理解的,护城河的宽度表示企业的边界的大小。放到BAT上,即它们在相应领域的边界大小。为了描述和对比方便,我做了一张表格,罗列了目前三家在各个领域所拥有的业务版图。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图表仅仅代表自身业务,不包含三家所投资的业务。我认为,巨头投资各个领域的企业可以丰富自身生态,扩大自身业务边界,但是如果要形成护城河,还需要在这些领域中进行赋能。

举个例子,腾讯和阿里都投资了共享出行的龙头滴滴,但是这不意味投资了滴滴后,腾讯和阿里就是共享出行领域的龙头了。不过,借助共享出行中的支付场景,腾讯和阿里能够丰富支付应用场景,扩大在支付领域的优势,有利于在支付领域形成竞争壁垒和护城河。

bat公司架构(谁最有可能被取代)(2)

图片来自截图

为了直观表示,我将黄底红字的部分标示为核心竞争优势,而黄底黑字部分标示为有竞争力的业务,但是竞争态势比较焦灼。

这样一来,可以这样理解三家巨头的业务:

梳理一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以上,便是BAT三家在各自领域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加起来就是护城河的宽度。可以说,阿里和腾讯拥有同样难以跨越的护城河宽度。

总结

以上文章阐述并对比了BAT三家公司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相应的,我们可以看出这样情况:

相信看到这里,有人心中可能会给出“谁最有可能被取代”的答案。

但是,我想指出的是,商业行为也有着其历史周期。对于一家企业,起起落落,兴盛与衰亡,都是正常现象。况且,随着5G与AI智能时代的到来,焉能知道未来如何?

正是这样的未知,才会让巨头焦虑,让巨头警惕,让巨头奋进。同样,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时代。

文中题图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