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

鼓的别称和含义(鼓是精神的象征)(1)

2009年10月1日,安塞“千人腰鼓”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

延安可以说是中国鼓舞的圣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壶口斗鼓、志丹扇鼓、黄陵抬鼓、黄龙猎鼓。

喜庆时刻,或逢年过节,这些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的黄皮肤人就会锣鼓震天,欢歌劲舞。

鼓,已成为延安人民一种娱乐形式,并形成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是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崇高礼赞。它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它让我们体会那恢弘的气势,感受那生命的律动。

延安的鼓历史悠久,穿秦汉、越隋唐,一通鼓声流传两千多年,意蕴悠长。

腰鼓,击乐器,古今形制不同。据《乐书》记载:“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纤腹。”隋唐时,用于西京、龟兹、疏勒、高昌诸乐,秦时挂在腰间,用两手掌拍击。

安塞腰鼓从打法上可分为文鼓和武鼓。文鼓是以扭为主,重扭轻打,表演达到高潮时倒提鼓箭,动作圆滑细腻,柔软活泼,扭中伴舞,舞中含扭,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将内心喜悦之情用“能劲”抒发出来,使人看了心旷神怡。武鼓是以打踢为主,重打轻扭,动作难度大,运动剧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化和节奏感。同时,一场好的武鼓不仅以精湛的击技博取观众的亲睐,还要在艺术造型上别开生面来引人入胜。

一个人腰鼓打得如何,武鼓是衡量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准。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也主要体现在武鼓中。从整体上看,队形变化务必整齐一致,达到快放快收、变化神速,动作要求刚健有力、自然大方、欢快流畅、有刚有柔、刚柔并济。

改革开放以来,安塞人打腰鼓打出了盛名,被人们称为“中国一绝”,号称“天下第一鼓”。

鼓的别称和含义(鼓是精神的象征)(2)

图1:安塞腰鼓;图2:宜川胸鼓;图3:黄陵抬鼓;图4:洛川蹩鼓

蹩,陕西方言中意为蹦跳。顾名思义,蹩鼓就是在蹦跳当中完成各种击打动作的。它由古代的军阵演变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洛川蹩鼓按表演分为场地鼓和过街鼓两种,表演的时候队形多变,鼓手、镲手和锣手按着特定的节奏蹦跳进退。鼓手的服装按照戏曲中武将的扮相,手脚扎裹利落,背上插着靠旗,脚穿软底靴,头戴英雄巾,舞动的时候头巾和靠旗随着翻飞,非常壮观。

2006年的5月,洛川蹩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章的女子蹩鼓队是蹩鼓非遗传承人张万玖成立的洛川县第一支女子蹩鼓队。经过多年发展,洛川蹩鼓逐渐被国人所知。

宜川胸鼓俗名花鼓子,具有清脆爽朗,明快潇洒,气氛热烈,动律花梢特点,表现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朴实忠厚的艺术感情,既能舞台表演,又最适合广场街头演出。

宜川胸鼓鼓槌分为硬、软槌,硬鼓槌展握式,软鼓槌抓握式,从形制特点到表现手法上均明晰呈现“一阴一阳”传统文化特征。表演中,鼓手扬头摆鞭、手动眼随、清脆有力,鼓声像滔滔黄河激浪,清脆悦耳又窃窃私语,彰显出黄土风情,黄土儿女勤劳乐观、欢快质朴性情和趣味,反映出黄河儿女热爱生活、欢乐喜悦心态。

志丹扇鼓、黄陵抬鼓、黄龙猎鼓、洛河战鼓......延安鼓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历史长河中,他们被一代一代传承、改良、沿袭,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鼓舞艺术,不断影响和丰富着后人的文化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延安鼓以它的“狂”和“野”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天然属性。

“延安武鼓”最能体现延安鼓的特点。一个个年轻矫捷的二后生,从黄土高坡上飞扬的尘土中,飞腾而出,闪、挪、跳、跃,矫健刚劲,热情奔放。

“武”在装束。鼓手们装如战士,洛川蹩鼓的鼓手们横眉豹眼,头戴方巾,背插古戏上武将的小旗;宜川胸鼓的鼓手们头扎英雄巾,胸打英雄结,脚穿登山鞋,紧袖裹腿,洒脱不俗。

鼓的别称和含义(鼓是精神的象征)(3)

粗犷狂放的洛川蹩鼓

“武”在气势。鼓声一响,挟裹着陕北高原上的狂风,蕴藏着入伏以后猛烈的暴雨......激烈的鼓声就像滔滔黄河激浪,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气壮山河,观之令人热血沸腾、情不自禁。

“武”在内涵。鼓声节奏明快、清脆奔放,风格独树一帜,孕育和激发了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再现了黄土高原人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优秀品格,生动展示了华夏儿女的精神风貌。

在全国性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中,延安武鼓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庆典、国庆庆典、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京峰会等重大活动,延安武鼓从小县城打到了天安门广场,打到了世界各地。

那些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立刻被粗狂豪迈的当安塞腰鼓震到了。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这样的场面太激动人了!”。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庆典中,安塞腰鼓出尽风头。庆祝回归委员会的官员评价说:“震人心魄,打得精彩,打出了国威”。

以腰鼓、蹩鼓、胸鼓为代表的延安鼓,将黄土高原上人们崇文尚武的个性深深渗透、展露无疑。一通通激越响亮的延安鼓,激荡着强劲的阳刚之气,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打出了黄土魂,从此轰动华夏、威震八方。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艺术,对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可喜的是,延安鼓正在人们的世代守护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安塞区精心打造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向八方游客展示着安塞腰鼓的魅力,以文化 旅游的形式,让安塞腰鼓传起来、火起来、活起来。在全区中小学开展“腰鼓进体育课堂”活动,把《鼓乡乐园》编进校本教材,走进学生课堂,开展现场教学。如今的安塞,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这一历经2000多年的古老艺术,在安塞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鼓的别称和含义(鼓是精神的象征)(4)

为了传承民间艺术,安塞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腰鼓进体育课。

春节期间,洛川蹩鼓队游村转乡,挨门拜年,以预祝丰收、欢度佳节。为保护洛川蹩鼓,该县制定了10年保护计划,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村,并对鼓手实行重点保护,同时,加快推进蹩鼓的产业化发展,组织参加电影录制、文艺展演等各种大型活动,推动蹩鼓走出洛川,被更多人所接受、喜爱。

在宜川,宜川胸鼓传承人用毕生经历、精力,研究继承胸鼓事业,默默耕耘一线收集整理、编写教程,教授胸鼓、培养人才,永葆艺术活力和生命力。宜川县文化馆发挥传习所阵地作用,推进宜川胸鼓进校园,在幼儿、青少年心里种下艺术种子,让这项国家级非遗艺术遍地开花。

在黄龙,黄龙猎鼓进行再提升,重新编排创作出“鼓韵舞风·梦里千年”黄龙猎鼓主题舞台剧,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如今,猎鼓已成为黄龙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志丹、黄陵、富县......延安鼓声阵阵、余音袅袅。

时代发展,岁月变迁,延安鼓手代代更迭,但他们鼓舞时忘天忘地的自信和气魄始终未变,延安鼓依然那么铿锵有力、直击灵魂。

当下,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要一脉相承、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期待延安鼓在传承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同时,能绽放出新的、更辉煌的时代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