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的洞庭湖区,雨水多得有些反常。气温不算太高,空气却有些沉闷。我们跟随着拍鸟人“澧水三青”来到这里,他在这里拍鸟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只要有假,他就会来到这片湖区观察、拍摄各种鸟类。白泥湖的上空,须浮鸥漫天飞舞,是天空舞台的主角,它们的叫声此起彼伏,成鸟在捕食,雏鸟在这里孕育成长,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场景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气息。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1)

交配期的须浮鸥。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2)

新生(出壳)。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3)

晨光撒在长满芡实的白泥湖上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4)

驱赶别人家的崽。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5)

长沙周边须浮鸥分布图。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6)

被称为“凌波仙子”的水雉。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7)

“一言不合”就开打,须浮鸥的脾气不太好。组图/澧水三青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8)

须浮鸥用小鱼小虾和昆虫作礼物来求偶。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9)

筑巢。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10)

黑鱼(乌鳢)浮出水面试图驱赶须浮鸥。

须浮鸥生活(须浮鸥江湖)(11)

巢、蛋。

飞行技能超群的须浮鸥是气质冷峻的“水面杀手”

我们乘小船在白泥湖的芡实间蹲守,天空中的场景犹如一场大空战。

数不清的须浮鸥在轮番对水面的鱼类进行攻击,它们飞速俯冲,直扑水面,捉到小鱼后又以漂亮的姿势拉起,这和战争中攻击机对地攻击的场景几乎完全一样。

除了俯冲攻击,空中悬停也是它的长项,须浮鸥常成群活动,频繁地在水面上空振翅飞翔。飞行轻快而有力,有时能保持在一定地方振翅飞翔而不动地方。悬停喂食是须浮鸥的拿手好戏,这种悬停的能力和直升机类似。须浮鸥流线型的身体,以及长且尖锐的翼与嘴,非常适合长久在空中翱翔和俯冲攻击,人类穷尽多年的智慧,却依然无法在飞行器的机动性上达到鸟类的水准,自然进化的奇妙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须浮鸥的觅食,经常是天一亮就开始了。它们单独或成小群地出动,这不同于一般社会性鸟类群体。

作为“水面杀手”的须浮鸥,不是那种色彩妖娆艳丽的鸟类,冷峻是它的气质。须浮鸥的羽毛呈现黑白灰的“禁欲系”,夏天和冬天各有一套不同的装束。

夏天时,须浮鸥前额自嘴基沿眼下缘经耳区到后枕的整个头顶部是黑色的;肩灰黑色,背、腰、尾上覆羽和尾鸽灰色,外侧一对尾羽的外侧灰白色;尾呈叉状,翅上覆羽淡灰色;飞羽灰黑色,外侧珠白色,内侧具楔状灰白色羽缘;外侧飞羽羽轴白色;颏、喉和眼下缘的整个颊部白色;前颈和上胸暗灰色,下胸、腹和两胁黑色,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色。

到了冬天,须浮鸥前额呈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色,具白色纵纹。从眼前经眼和耳覆羽到后头,有一半环状黑斑。其余上体灰色,下体白色。

须浮鸥生性好动,我们在湖面上几乎很少能看到呆立不动的须浮鸥,它们总是不停地在空中穿梭。须浮鸥不仅个体战斗力强,还经常集群联动,有时是小群,偶尔在遇到重大威胁时组建大型集群,这样一个群体的战斗力在一个水生区域里可以称霸了。它们有着极强的集体精神,如果有人伤害到一只须浮鸥,便会招来数量极为庞大的群体来营救伤鸟,并对攻击者发起反击。这种集体行为在护巢时更为明显,所以,不要轻易招惹须浮鸥,他们虽然内部有争斗,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一致对外是它们的唯一选择。

由于须浮鸥的适应性极强,全球各大洲甚至南极都有它的踪迹。它属于燕鸥类,内陆型燕鸥的分布偏向于湖泊、沼泽等淡水区域,长江中游湖泊湿地遍布,一直以来就是须浮鸥的主要繁殖地。

须浮鸥是“花花公子”基本上每年都会更换一个伴侣

须浮鸥看起来颜值并不是很高,如果一只须浮鸥站在芡实叶子上,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美。

这种全身色彩偏灰色系的水鸟,除了嘴部、爪部的红色和头上戴了一顶“黑帽子”(繁殖期)外,很难让人有什么惊艳的地方,然而当我们抵近观察它的生活时,却又被它的美所震惊。那些或舒展或凌厉的姿态,那些或温情或冷傲的表情,让摄影师的镜头始终难以离开它们的身影,不知不觉就被它吸引。

动物的个人生活似乎比起人类来,更为简单,繁衍生息就是它们的主要目的。尽管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哺乳动物会一生相守,但更多的则是为了繁衍不停地更换伴侣。作为鸟类,似乎情况稍好一些,企鹅、天鹅、白头海雕都会白头偕老,但大多数鸟类并没有这样的“痴情”。作为夏候鸟的须浮鸥,基本上每年都会更换一个伴侣,这样的“花花公子”,在生物界非常常见,它们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一个可以更好繁育后代的伴侣。

须浮鸥的繁殖期在5—7月,这是湖南一年中气候最舒适的时段。它们的恋爱时间很短,也许不该叫恋爱,只能叫“求偶”。须浮鸥的求偶行为,雄性明显多于雌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女追男”的雌性求偶行为也是存在的……

它们坚守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求偶从高空飞行开始,雄性须浮鸥选择好自己的追求对象后,就会进入关键的“送礼物”环节,礼物大多是各种鱼类,谁送的鱼越大,送的次数越多,越被雌鸟青睐。因为这样可以辨别雄鸟捕食能力的强弱,那些能力强的,就会被雌鸟看中,于是一场“恋爱”就这么草率地谈完了,下面直接进入“洞房”环节。

须浮鸥的交配与筑巢活动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不一定要先有房,可以边“洞房”边“盖房”。相比于人类,它们并没有什么买房压力,只需要不断地衔水草来,一个房子就盖好了。这个简陋的房子,形状呈下宽上窄的圆台状。巢下部直径平均42厘米,上部直径21厘米,巢内径9~10厘米,巢深1~2厘米。巢口距水面5~10厘米,巢呈半沉浮状,巢中湿度甚大,无明显巢区。常数十至上百个巢集中在一起,密集处一平方米可有两三个巢。巢四周通常无任何隐蔽物,较为开阔。

须浮鸥每窝产卵通常3枚,也有少至2枚和多至4枚甚至5枚的。卵的颜色为绿色、天蓝色或浅土黄色,背有浅褐至深褐色斑点,钝端斑点较大,尖端较小,卵的形状为梨形。

盖房子的事,以雄鸟为主。在鸟类中,须浮鸥的巢穴可以说是相当简陋了,一个搭建在浮水植物上的草窝,就是它们的家。而且这家也只为了生育而用,平时须浮鸥大多栖息在湖边的电线及树上。这个巢穴修好之后,在之后的孵蛋或养育雏鸟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修葺。即使是这样简陋的房屋工程,也会因水草引发各种争斗,须浮鸥有一种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好斗的天性。

误入须浮鸥孵化期的领地,要担心“粪便炸弹”的攻击

须浮鸥的孵化期大约为19~23天,孵蛋的任务,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轮流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去外面觅食的活就交给了雄鸟。此时,亲鸟的攻击意识是最强的,一旦有入侵者,无论谁先发现,都会起飞鸣叫报警,所有须浮鸥群起而攻之,这种场面非常壮观。即便我们已经尽可能地不离它们太近,也引起了它们的注意,须浮鸥在我们头顶上鸣叫和飞舞,唯恐我们侵入它们的领地,它们甚至抓到了摄影师的帽子。“澧水三青”对我们说,有时它们还会投掷粪便下来攻击人类,如果遇到大规模的群体粪便攻击,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和大多数鸟类一样,须浮鸥育雏的阶段最为温情,这是出于对生命延续的一种本能母爱。我们来到白泥湖的季节,正是须浮鸥育雏的高峰期,那些萌萌的雏鸟总让人心生怜爱,我们甚至不忍靠它们太近,生怕惊吓到它们。而亲鸟仍然会在空中发出尖利的叫声,在它们看来,所有靠近它们雏鸟的生物都是巨大的威胁。

育雏期间,须浮鸥同类之间的关系,也很有趣。

须浮鸥的雏鸟,出壳一天后,就可以在巢周围的浮水植物上走动,因此会经常误入其他须浮鸥的领地。如果领地上的那家须浮鸥正好产蛋不足,有可能会收养这只幼鸟当作自己的“养子”,如果不需要收养,则会发生驱逐,它们经常用锋利的喙去啄咬前来的幼鸟,这时如果被幼鸟的亲生父母发现,一场惨烈的大战就在所难免了……

须浮鸥雏鸟可以直接喂生鱼、虾及昆虫,然而食物是有限的,在抢食这方面,它们是不讲什么兄弟姐妹感情的,争夺十分激烈。所有的雏鸟都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活下去,无须顾及兄弟姐妹们的死活。

教育,不仅仅是人类所具有的能力,须浮鸥同样也拥有。它们的教育目标非常简单,就是培养幼鸟的生存能力。

雏鸟成长为幼鸟后,须浮鸥父母的教飞工作就开始了。这是培养它们生存所需的必要技能。叼草是一项基本训练,这是为以后筑巢做准备。这个时期的须浮鸥经常在捉到小鱼后,并不急于喂食,而是看幼鸟的飞行状态来决定把小鱼奖励给谁。飞得好的幼鸟,自然得到的奖励会更多,从而刺激其他幼鸟加强训练。漫长的迁徙过程,飞行这项能力对于幼鸟来说太重要了。

9月来临之后,幼鸟与父母将一起踏上漫长的迁徙之路,到达越冬地后,它们也将各自分开,独立生活。无形的规律主导着它们,年复一年地繁衍与迁徙,它们也无须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服从自然的安排,是它们唯一的选择。

打架成性的须浮鸥和它的“白富美”与“高富帅”邻居们

我们通常认为动物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生命,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的社会生活同样精彩。

如果把生态链比作“社会关系”,那么须浮鸥的社会关系可以说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每一种生态体系,都是自然形成的结果,在白泥湖,须浮鸥的社会地位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如果展开这条巨大的水生生态链,一切似乎就变得明了了。

在这条生态链的底端,是各种水生植物,如水草,它们是沉水植物,但大量的浮水植物阻挡了它们的生长空间,因此在白泥湖,水草并不多见。芡实、菱角、荇菜这些浮水植物才是这里的主角。偶尔也有荷花,但已经被人工剔除,因为它们的肆意扩张会影响芡实的生长。

依托于这些浮水植物生存的是昆虫、鱼虾和螺类,鱼虾还捕食各种浮游生物,而它们则成为各种鸟类的美食。须浮鸥的食物主要就是各种小型鱼虾和昆虫,一旦鱼类长到一定程度,须浮鸥就不再有能力捕食它们。

白泥湖对于须浮鸥而言,是一个食物丰美的理想家园。

食物决定了须浮鸥的栖息地,须浮鸥依水而生,开阔的平原湖泊、水库、河口、海岸和附近沼泽都是它的栖息地,在这些水域里,有着大量的鱼虾及水生昆虫,这些都是须浮鸥的美食。偶尔,它也会吃部分水生植物,也算是荤素搭配吧。

须浮鸥视力极佳,在空中就可以发现水中的小鱼,并发动“俯冲式攻击”,整个战术动作完美无缺,可怜的鱼类似乎只能任其宰割了,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譬如,凶悍的乌鳢就不甘心成为这种生态关系的牺牲品,乌鳢就是黑鱼,很多人也把它喊做“柴鱼”,大概是因为它喜欢在水下静卧不动,看起来像木柴一样吧。作为一种猎捕小鱼为生的凶猛鱼类,乌鳢在成年期显然不会成为须浮鸥的食物,但幼年期的乌鳢,在母鱼的带领下成群出动,这样的“美食大餐”,很快就会被成群的须浮鸥盯上,实施“联合攻击”。乌鳢护子心切,经常因此跃出水面,向须浮鸥发动反击。当然,这种反击并没有什么效果,似乎从来没听说有须浮鸥被乌鳢击中,乌鳢的攻击行为,更多的是掩护小乌鳢撤退到水下,并表达一种强烈的抗议。

我们在白泥湖租了一艘小船,缓慢划入这片鸟类的天堂,尽量避免打扰它们的生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须浮鸥的邻居们,白鹭离须浮鸥的巢穴较远,它们多在浅水区活动觅食,平时少见的水雉这里居然也有不少,它们离须浮鸥领地非常近,和须浮鸥处于生态链同等位置,常见的主要有池鹭、白鹭、夜鹭、水雉、䴙䴘等。从颜值上讲,除了䴙䴘长得有点不堪之外,其他的邻居都是“白富美”与“高富帅”,尤其是白鹭,一副仙风道骨气质,亭亭玉立于湖中,就连个头不大的水雉,也有一副被人称作“凌波仙子”的容貌。在这些高颜值邻居的包围下,须浮鸥却并不感到自卑,毕竟在生存大战里,数量才是更关键的因素。须浮鸥庞大的家族群体,足以霸占大半个湖面。当然,在大多数时间,须浮鸥可以和它们“睦邻友好,互不侵犯”。但是在争夺食物的时候和生育期间,邻居们的关系就会马上恶化。

这些邻居中,水雉和须浮鸥的关系最差。两者领地临近,互有交叉,须浮鸥幼鸟经常误入水雉的领地,引起水雉的攻击,这时它们的打斗就不可避免。同样,水雉也经常误入须浮鸥的领地,“澧水三青”甚至拍到过水雉在须浮鸥领地上交配时被须浮鸥攻击的精彩场景。

自然与人类谁是须浮鸥真正的威胁?

人生不易,动物亦然。自然的因素时刻都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存。譬如天敌、食物短缺、洪水、疾病……

须浮鸥有没有天敌呢?似乎在白泥湖这里很难找到能够对它们造成威胁的动物,偶尔有大型的猛禽也很难影响数量如此众多的须浮鸥,那样的情况下,须浮鸥会群起反击。只是须浮鸥所产的鸟蛋及雏鸟,有受到水生蛇类和鼠类攻击的可能,但身上长满了刺的芡实,足以让蛇类退避三舍,而鼠类,也没有能力来到须浮鸥的“安全领地”。须浮鸥和其他水鸟,共同构成了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

没有什么明确天敌的须浮鸥,在白泥湖这片水域里肆意生长,凭借其庞大的群体,几乎可以成为白泥湖的“老大”,然而,自然规律并不会允许某一个原生物种过度泛滥,那么须浮鸥的数量又如何控制呢?其实须浮鸥的自然产蛋成活率和雏鸟自身的存活率都是有限的,平均一窝产四个蛋,但存活下来的幼鸟通常只有一两只,有限的食物资源造成幼鸟分配不均,那些吃不到足够食物的幼鸟会越发变得瘦弱,直至死亡。

生态容量决定了一个种群的规模,自然的规律,用无形的手控制了整个群落的繁衍生息。除了有限的生态容量,洪水也是须浮鸥生存的重大威胁。每年洪水期,须浮鸥的栖息地都要经历极为严峻的考验,洪水导致的水位上涨淹没了浮水植物,须浮鸥失去了筑巢地,也就不能繁衍下一代,这个种群的数量会因此大量减少,这应该算是自然因素对须浮鸥造成的最大威胁了。

同样是在湘阴,我们在鹤龙湖考察时,就只见到了寥寥数只须浮鸥,这里的水位显然已经不适合须浮鸥在此筑巢,还好在白泥湖,种植户为了保护芡实不被水淹,人工控制了水位,在洪水期排涝,在保住了芡实的同时,也拯救了须浮鸥的生存,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是难得的人类生产与自然体系相协调的例证。

人类的活动对须浮鸥同样有着巨大的干扰,小到捡拾鸟蛋这样的行为,会造成须浮鸥继续产卵,然而时间却已经被耽误。临近9月,须浮鸥必须远行迁徙,这时,还没有学会飞翔的雏鸟,就只能被留在原地,等待它们的是可怕的死亡季节。

更大的威胁在于城市的扩张,一直有须浮鸥生存的大泽湖,已被定位为大型体育文化中心的建设区,洪水只能在某一个时期影响须浮鸥的生存,而人类的扩张则会彻底吞没它们的栖息地,难以复原。虽然随着整体环境的改善,湖南的须浮鸥数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但城市周边的水体数量却在减少,须浮鸥离城市,似乎渐行渐远,对于保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而言,这种减少显然是不利的。

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