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司名气和裁员规模都很大,甲骨文在中国的裁员备受社会关注。

今年正好遇上了整体行情不好——裁员、减招,我自己换工作着实花费了好长时间。不仅是我这种中后台岗,连行业内默认最好换工作的程序员,找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比往常要多很多。因此,当一些知名公司宣布裁员时,我并不是特别意外。

让我意外的是,各种新闻、自媒体,甚至同事闲聊,在提到甲骨文裁员时,都不约而同地选用了“温水煮青蛙”这样一个描述。

泰戈尔飞鸟集的读书笔记(温水中的青蛙们)(1)

在外人看来,甲骨文的员工都是经过了层层选拔,多少是可以担上“行业精英”的头衔。在入职几年、十几年这样一个相对经验丰富的职业年龄阶段,从世界顶级的软件公司离开,理应是不愁找不到条件、待遇相当的下家,哪怕自己创业也应该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国内大型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甚至专程为甲骨文被裁员工开了专场招聘会。但是交流之后,他们发现甲骨文的员工在专业水平和工作节奏上并不如他们的预期。

甲骨文的被裁员工,在应对裁员时展现出的窘迫,真的应该怪甲骨文待遇太好,把员工养成了温水中的青蛙吗?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甲骨文值得诟病的一点是,它交给中国的主要是边缘性业务,因此才能够裁得那么果断干脆。

但是,像它这样提供好福利好待遇,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很多人,包括我,是很向往这样的公司的。可以朝九晚五,可以超长年假,可以在家办公,可以待遇丰厚,谁会真的愿意把996当作福报,去享受长期的压力和亚健康状态呢?

可公司福利好待遇好的本意,不是将员工养成毫无斗志、固步自封的青蛙,而是希望能够吸引人才与公司建立长期、稳定、深厚的关系,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进入一家令人羡慕的公司,并不意味着员工就应该放弃上进心、失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招聘市场上,所有人都像是待售的商品,一个个陈列在货架上,接受着用人单位的挑选。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给别人打工又不得不遵循这样的规则。越是人们口中的“好公司”,对求职者的要求越高,倘若在这些“好公司”的员工,能够定期以求职者的角度对自己进行一次评估,也许就不会在突如其来的裁员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其实,温水中的青蛙并不只存在于福利待遇好的大公司。我相信我们身边都出现过这样的人:他们抱怨工作的各项弊端,嚷嚷着想要离职,却迟迟不动作,在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岗位上待了一年又一年,抱怨的话有增无减。

无论工作是好是坏,总会有人把它看成可接受温度范围内的水,习惯性地做一只待在里面的青蛙。持续不满意的青蛙,因为被习惯磨灭了意志,多想几次,觉得现在的水也还行,也不是非跳出去不可;经过很久才决定行动的青蛙,因为被习惯减弱了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跳也跳不出来了,跳了几次没出来也就不再蹦跶。

职场最可怕的是什么?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没有跳槽的能力

如果我们不可避免地做一只青蛙,那么无论真实的水温是什么样的,把水看成烫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