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同属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生命科学是极其复杂的,研究的种类和方向很多,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生命科学研究的物种包含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等,地球上有多少植物,动物又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等等。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地球上真核生物的五大王国中,有777万种动物,29.8万种植物,61.1万种真菌,3.64万种原生动物,2.75万种藻类。研究还表明,陆地上约有86%,海洋中约有91%的物种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和分类。

杂交品种与转基因有啥区别(人工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区别)(1)

人工杂交技术可分为植物杂交和畜牧杂交,植物杂交是指近缘种间的有性繁殖,植物嫁接不属于此列。畜牧杂交是指两个不同近交系之间,优质品种的雌雄畜牧进行有计划的交配,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动物,具有两亲本遗传的优质特性,用于改良家畜品质,有着正常的生长周期和正常繁殖能力的畜牧品种。植物杂交技术是自体基因重组过程,不改变繁殖特性,但有组合优质基因的几率,基本不会产生变异基因,即没有剥夺其基本特性的作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细胞自体细胞重组、自体遗传物质自由组合转移、自体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不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可以提高优质率水平,从而培育出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人工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范畴。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可遗传的修饰改变,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自从人类开始耕种作物以来,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因此,人工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技术有着同样的目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

通俗地讲,人工杂交技术与人工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杂交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杂交的是两种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李志民,图片源自网络)

杂交品种与转基因有啥区别(人工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区别)(2)

本号最近发布的短文如下:

杂交品种与转基因有啥区别(人工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区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