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一度痴迷于打羽毛球,最开始跟同事瞎打,凭借着打篮球的底子很快就可以在同事的小圈子里碾压别人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在压力下成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在压力下成长(人在什么情况下成长最快)

在压力下成长

我曾经一度痴迷于打羽毛球,最开始跟同事瞎打,凭借着打篮球的底子很快就可以在同事的小圈子里碾压别人了。

我一度以为羽毛球不过如此,直到我遇到了我未来的老婆,才发现自己连高远球都打不过一个女生……

为了不至于那么丢人我增加了打球频率,一周恨不得打7天,每天2小时,希望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可惜收效甚微。

后来跟未来老婆确定关系之后她才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她练过。我当时仍然不相信,难道练过和没练过能差那么多吗?出于好奇,也是觉得连女生都打不过太丢人,我请了一位教练开始练球,几堂课之后我的高远球可以跟她对抗了,之后是吊球、挑球、放网……我以每堂课掌握一种新技术的速度成长,那是我羽毛球成长的第一个爆发期。

练了十堂课之后,我开单可以打赢女朋友了,但是因为失误还是比较多,她不愿意跟我练球,于是就带着我去了她们俱乐部,跟着大家打双打,然后我就再一次被虐得体无完肤了,只能抱大腿不说,还得混双站位,而且失误太多我都不好意思接球。她说没事,你跟高手打可以适应快节奏,这样涨球快。

可惜,这次她没说对,我跟高手们打了几个月,不但技术没有提高,反而自信心受到打击,动作都不敢做了,就怕失误影响人家,看来揠苗助长是不行的。

既然揠苗助长不行,我就又回到了原来同事们的圈子,从简单的起步。可是打了两次就发现这种低水平的打法对自己根本毫无帮助,他们回过来全是半场球,这种球打多了就会越打越懒散,反而动作各种变形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于是在快速成长之后我又进入了漫长的平台期。

后来我加入了不少羽毛球群,在其中寻找跟我水平相当的人来打,羽毛球是“等级森严”的运动,我当时应该有业3左右的水平,所以我就专门找业3、业4左右的人一块打,就这样坚持打了半年,我终于成长到了业4,别看仅仅是一级之差,但是我作为业4打业3,21分他过不了10分,当然业5打我业4我也过不了10分。

到了业4马上又进入平台期,发现某一项技术不够精,例如步法,尤其跟业5打的时候总是比人家慢半拍。只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我已经找到了成长的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盲目的去多打球,而是找一些想涨球的朋友一块练多球,把技术一项一项地打磨,直到可以信手拈来。大概一年之后,我的水平提升到了业5,当时是什么感觉呢?就是感觉羽毛球场地很小,不管球回到哪都心里有底能接到,站在场地上有一种在家的熟悉感。

但之后又进入了平台期,但是我那时候已经很清楚羽毛球的成长路径,想要再进一步到业6恐怕需要每周至少3次的高强度专项,但是我当时已经没有那个时间了。

人的成长跟羽毛球的成长路径类似,什么时候成长最快呢?

第一次是当你发现原来做什么都是有技术的,然后开始沉下心来训练基本功,这时候你的成长是最快的,人的基本功是什么呢?是逻辑,一旦你意识到逻辑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勤学苦练能够熟练运用逻辑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刚刚清醒,人生也才算真正的开始。

第二次是当你在实践中挑战自我的时候,跟菜鸟打球你不会成长反而会因为懈怠而动作走形越打越差,跟比你高出太多的高手打也不会成长,因为你看不懂人家的球没有办法复盘,所以所谓挑战就是那些在你的舒适区之外又踮脚可以够得着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事情才能让你走出舒适区又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第三次是当你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短板的时候,所谓短板是阻碍你提升的某一项技能,那些虽然你不擅长但并不影响你成长的技能不能叫做短板。发现短板,针对性训练补齐短板就又是一次快速成长。例如你发现逻辑可以说服自己,但却说服不了别人,于是你会发现沟通是你的短板,所谓沟通,沟通的是情绪而不是逻辑,所谓气顺了事才能顺,于是你补齐这个短板,有逻辑会沟通,再去实践就事半功倍了。

依此类推你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以至于无数次的成长机会,无非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反复迭代,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