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空间天气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据日本《每日新闻》6月16日报道,日本和其他许多国家已经在着手完善被称为空间天气预报的系统。当然,不是说太空也会有阴晴云雨。那么“空间天气”究竟指的是什么?又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就位于东京都的小金井市。约有10名研究人员在此工作,24小时监控着数十种监测设备。

太空最热的温度(太空也有34)(1)

专家表示,空间天气会对通信广播、卫星定位、电力设施等造成重大影响。(资料图片)

通过监测设备,研究人员能够看到实时变化的太阳表面、分布在地球上空几十公里的电离层的状态。基于这些观测到的现象,气象中心每天最少发布一次预报,有时是“平稳”,有时是“活跃”,他们会给包括航空公司和电力公司负责人在内的7800人发送电子邮件。

实际上外层空间并不是空无一物。太阳发出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粒子,影响着围绕地球的大气层和磁场。“空间天气”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

需要特别提高警惕的是“太阳耀斑”的爆发现象,它发生在距离太阳表面的黑子较近的位置,其火焰大到几乎可以吞噬整个地球。

一旦太阳耀斑爆发,8分钟后X射线等强电磁波就能到达地球,30分钟后抵达的是高能粒子,再过2到3天就是高温带电等离子体。这些被统称为“太阳风暴”,就相当于外层空间的“狂风暴雨”。

为什么空间天气预报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它将给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带来严重影响。

电磁波会扰乱无线通信和广播信号,导致智能手机、汽车导航不可或缺的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度下降。高能粒子会给身处飞行器、国际空间站等高空区域的人员造成损害。

最麻烦的就是等离子。众所周知它们会在北极和南极制造出美不胜收的极光,但其携带的电和热产生的影响也相当巨大。

1989年,加拿大发生了持续约9个小时的大规模停电,约600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原因正是大量等离子导致地面产生巨大电流,引发电力设施故障。

2003年,日本环境观测卫星“绿色2号”因等离子带电引发故障,发射仅仅10个月后就宣告报废。2022年2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40颗“星链”卫星坠入大气层,原因被认为是等离子产生的热量导致地球上空的大气发生膨胀,致使卫星脱离轨道。

随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全球各国也在加紧应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2015年发布的计算结果显示,空间天气恶化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全球范围内可能高达650亿美元。2021年,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将空间天气恶化作为一种威胁,列入应当与气象灾害共同应对的项目。

美国也将空间天气恶化视为威胁国家安全的自然灾害,2015年还为此制定了国家战略,要求对其给社会基础设施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加强应对措施。英国也在2021年出台了应对战略。

NICT电磁波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石井守说:“大部分基础设施都由极易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电子设备操控。人类生活和工业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正在面对以往不曾经历过的风险。”

太阳活动以11年为一个周期。眼下太阳活动处于趋向活跃的时段,下一个峰值将会在2025年前后到来。太阳耀斑爆发的强度和频率都在上升,空间天气预计也将变得更加狂暴。

空间天气的研究在日本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关于预报仍然没有明确的应对方针。2022年1月,总务省启动了相关的研讨会,开始就预测受损情况和预报方式展开研究。

研讨会设想的最坏情况就是一旦发生百年一遇的极端空间天气事件,手机、广播信号、警用无线电和防灾无线电可能中断,两周内无法恢复,难以继续提供公共服务。还可能出现人造卫星坠落、大面积停电、GPS等定位系统精度大幅降低、交通和物流大规模停滞等现象。

研讨会给出的方案涵盖通信广播、定位、电力、卫星、航空器内人体受辐射5个方面,分为“影响忽略不计”“可能产生影响,必须加以应对”“可能出现严重影响,继续使用存在困难”等不同等级,据此提请注意或发出警报。

比方说GPS,一旦预测其精度可能比平时大幅度降低将会提醒“注意”,如果可能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将发出警报。研讨会上也有人建议,为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民众理解发生了什么,有必要设立“空间气象预报员”这样的岗位。

,